shouye

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退休是一個新的起跑點,許多人準備開始探索新事物、好好陪伴親人、保養身體;但剛退休的這個過渡階段並不容易適應,很多人離開職場後生活失序或沒有目標。所以,退休後你仍需積極活動、融入社會,才能活得幸福充實。
生活心靈膠囊

對許多人來說,退休就代表自由了,卸下職場責任,你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熱愛的事,實現夢想。可以做什麼呢?1.去夢想之地旅遊。2.學新技藝或培養新愛好。3.重拾昔日愛好。4.注重身體健康。5.回饋社會。6.家族聚會。7.尋求個人成長。8.接受挑戰。9.參加探險活動。10.來點小樂趣。

編者按:作者撰書分享二十年學習薩提爾的美好經驗,書中提及冰山對話的方向之一為「不解決問題,而是對人的關注」,本文舉個案說明藉由同理心技巧、關心與好奇心驅使當事人啟動自我覺知,進而看清自己的內在,達到自我療癒。

我參加薩提爾模式二〇〇一年專訓,二十年來我經常「思索冰山」,意圖更深入「理解冰山」,每當我以為理解透澈了,又會對冰山有新發現,冰山是個太美麗玄妙的隱喻。

溪邊的河堤上老黃牛正神態自若地低頭啃著青草,可愛模樣相當吸睛又非常療癒人心。這一幅融在大自然中的畫卷,呈現了春日鄉野一片歲月靜好的美感。

幾年前,我第一次到新加坡演講。當時,我已在各地演講數百場,經驗豐富,按理說,講壞的機率不高。但事實上,由於某些原因,我對這場演講特別在意,患得患失。上了講台,越想講好,就越不容易以平常心面對,結果是:講得爛透了。

作者與父親有著長達18年的零互動,因為一場機遇學習了薩提爾模式,練習用豐富的眼光去看事情的全貌,藉此爬出了人生的谷底,並開始跟父親一起經歷破冰之旅,在和解的路上讓親子關係更緊密、更靠近。

燈使用完後,該不該關燈?一對夫妻為此小事爭吵了20年。先生在作者的引導下,經歷了回溯童年,自我覺察,最終理出頭緒,洞察到不關燈的背後原因;一旁的妻子聽聞後豁然明白,全然接納丈夫的行為,不再堅持關燈省電。

成年子女對父母講話不客氣、不耐煩,為人父母該如何溝通不至於傷了親子關係?作者在這個親子衝突的小故事融入了諸多親子溝通的諸多元素,包括如何安定自己,如何安定孩子,如何與孩子正念溝通以化解衝突。

年紀不是拒絕「開始」的理由,沒時間也不能充當藉口,如果很重視某件事,那麼,「開始去做」一定是排在優先順位。

每一個當下我都選擇重新定義自己,拿回自己生命的選擇權。選擇回到自己身上,因為這一切真的跟別人沒有關係。光是願意承認跟別人沒有關係、每一個當下我都願意為我自己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就已經得到了非常大的勇氣了。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說出那一句:我願意為我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可以這麼做,你比你想的還要更勇敢。

先把焦點轉向自己有什麼能力、自己能做什麼事。沒有一個人是什麼都不會的。活了五十年,一定擁有自己獨有的能力。即使那份能力不能產生金錢等利益也沒關係。教孩子打棒球會得到「謝謝」的回饋,這種喜悅是金錢買不到的。

如果壓力已經讓你感到生氣和不滿,可以試試這些消除壓力的技巧,幫助您恢復平靜與安寧,同時也幫助您在壓力變得太大之前控制壓力。這些技巧無須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例如,運動、做瑜珈、充足的睡眠、開懷大笑、健康飲食、精油泡澡、聽音樂、跟朋友聊天、冥想、或使用電動按摩泡腳機等。

談到節儉,有一個名字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艾米·達西辛(Amy Dacyczyn)。達西辛是一個母親,為了維持收支平衡,她開始養成節儉的習慣。沒想到,她的節儉習慣出現了一個奇蹟,就是著名的《節儉公報》(Tightwad Gazette)。儘管書名叫《節儉公報》,但書中講的可不是教條式的節儉。你會在書中看到關於謹慎消費、自己作主,如何獲得超越物質的滿足感等寶貴建議。無論你想過更有意義的生活還是想省錢,《節儉公報》蘊藏的智慧都值得你來體驗。

科技業機台放「綠色乖乖」,國稅局櫃台擺「麥仔茶」,警消及醫護上班拒鳳梨與芒果,天空飛行的機師、空姐怕「醉雞」,討海人忌諱飯桌吃魚翻面,各行業神祕禁忌,信不信由你。

孤獨會對身心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現在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孤獨也會讓人睡不好,經常做惡夢。因此,尋求方法來緩解孤獨感對健康是很重要的。

父母面對生活壓力不要閉口不談,不要隱瞞,不要把情緒藏在內心。壓抑的情緒會消耗我們大量的精力,不知不覺地,當內心忙著向孩子隱瞞情緒時,我們就疏遠了孩子。閉口不談一點都不能保護他們。一起哭泣、分攤憤怒,這跟分享喜悅一樣重要,能讓我們感受到連結,感覺彼此合而為一,幫助父母不去害怕孩子的反應,也能不那麼為孩子擔心。而孩子則能知道發生了什麼,因此擁有了瞭解父母的關鍵。

從寫一封我們不會寄給孩子的信開始,是有幫助的。寫在紙上能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的情緒。想要感受愛,先排出毒素是很重要的。否則,毒素會污染愛,而讓我們無法去愛。罪惡感和羞愧都沒有幫助,請正視現實。

擺脫情緒勒索,絕對不是自私的;而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純粹的、感受到關係中最重要的「愛」-- 這才是關係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我們,只是想要找回關係最原本的樣子。當你決定要踏上這個改變的過程時,請相信自己的決定。

當你與情緒勒索者互動,想要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界限時,請記得以下重要口訣:停、看、應。

當你與情緒勒索者互動,想要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界限時,請記得以下重要口訣:停、看、應。

當我們思考自己的界限時,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擔心:「雖然他這樣讓我不舒服,可是,會不會是因為,我真的抗壓性太差?還是說,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當你覺得在這段關係中,漸漸耗損了你的能量,並且讓你對自己的感覺愈來愈糟時,或許這促使你翻開這本書,也促使你開始想要做一些努力,來改變你目前的生活,以讓自己感覺好一些。

當我們看清楚情緒勒索的互動模式,以及身處在這樣的關係中,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之後,我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要怎麼做,才能不再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自己的人生不再總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要怎麼做,才能擺脫情緒勒索的關係?

當我們很在意別人感受、但卻不習慣尊重自己感受時,面對別人的感受,我們內心很可能是有情緒的。我們會太習慣替別人的情緒與感受負責,太希望別人「情緒可以好一點」。

當我們很在意別人感受、但卻不習慣尊重自己感受時,面對別人的感受,我們內心很可能是有情緒的:

兩歲的貝雅絕望地抽噎著。她的杯子從手中滑落,而媽媽剛剛為此吼了她。她明明不是故意的!

「老師,如果我的困擾最主要是因為『自我價值感低落』,那麼,我要怎麼『提升我的自我價值感』呢?是否我應該要去完成很多成就?挑戰很多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成功。心理治療師說,精神堅強的孩子能夠在挑戰中保持積極的態度,並從失敗中學習。不過,父母若想培育內心強大的孩子,必須避免一些會剝奪孩子精神力量的教育方式,比如預期完美、溺愛孩子、避免聽到孩子抱怨、確保孩子待在舒適圈等等。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幫助他們嘗試新的事物,建立自信。

「老師,你說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很容易陷入情緒勒索……可是,我覺得自己還算有自信,我對我工作的能力蠻有信心的,這樣不算是有自信嗎?這和自我價值感有什麼不一樣?」

共有約 499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