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文化 藝術 文學 連載 教育 人物 生活 美食 旅遊 保健 移民 職場 投稿

新聞 評論 社區 科技 網聞 體育 娛樂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編者按:詐騙猖獗的時代,年長者是詐騙集團鎖定的對象。本文提供幾個實用的建議,教讀者如何洞悉詐騙者慣用伎倆,以及在台灣地區,如何善用政府資源進行反詐騙,避免遭受鉅額損失。
EQ充電站

對許多人來說,退休就代表自由了,卸下職場責任,你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熱愛的事,實現夢想。可以做什麼呢?1.去夢想之地旅遊。2.學新技藝或培養新愛好。3.重拾昔日愛好。4.注重身體健康。5.回饋社會。6.家族聚會。7.尋求個人成長。8.接受挑戰。9.參加探險活動。10.來點小樂趣。

收納對孩子而言不只是幫忙,而是他們作為家中一份子應該付出的努力。收拾家裡不僅僅是替媽媽分擔工作,更是孩子身為家庭一員的功課之一,孩子不但可以從過程中學習如何從小地方努力,更能藉此增加親子關係。

編者按:作者撰書分享二十年學習薩提爾的美好經驗,書中提及冰山對話的方向之一為「不解決問題,而是對人的關注」,本文舉個案說明藉由同理心技巧、關心與好奇心驅使當事人啟動自我覺知,進而看清自己的內在,達到自我療癒。

我參加薩提爾模式二〇〇一年專訓,二十年來我經常「思索冰山」,意圖更深入「理解冰山」,每當我以為理解透澈了,又會對冰山有新發現,冰山是個太美麗玄妙的隱喻。

我還沒有小孩之前,偶爾會聽到「別人不用給孝親費,為什麼我要給?」、「為什麼每個月要上繳這麼多,我自己都養不活了」,也會聽到「我爸爸媽媽很小氣,不讓我出國讀書」這樣的抱怨。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經常在想親子間的金錢關係。

幾年前,我第一次到新加坡演講。當時,我已在各地演講數百場,經驗豐富,按理說,講壞的機率不高。但事實上,由於某些原因,我對這場演講特別在意,患得患失。上了講台,越想講好,就越不容易以平常心面對,結果是:講得爛透了。

作者與父親有著長達18年的零互動,因為一場機遇學習了薩提爾模式,練習用豐富的眼光去看事情的全貌,藉此爬出了人生的谷底,並開始跟父親一起經歷破冰之旅,在和解的路上讓親子關係更緊密、更靠近。

燈使用完後,該不該關燈?一對夫妻為此小事爭吵了20年。先生在作者的引導下,經歷了回溯童年,自我覺察,最終理出頭緒,洞察到不關燈的背後原因;一旁的妻子聽聞後豁然明白,全然接納丈夫的行為,不再堅持關燈省電。

成年子女對父母講話不客氣、不耐煩,為人父母該如何溝通不至於傷了親子關係?作者在這個親子衝突的小故事融入了諸多親子溝通的諸多元素,包括如何安定自己,如何安定孩子,如何與孩子正念溝通以化解衝突。

年紀不是拒絕「開始」的理由,沒時間也不能充當藉口,如果很重視某件事,那麼,「開始去做」一定是排在優先順位。

科技業機台放「綠色乖乖」,國稅局櫃台擺「麥仔茶」,警消及醫護上班拒鳳梨與芒果,天空飛行的機師、空姐怕「醉雞」,討海人忌諱飯桌吃魚翻面,各行業神祕禁忌,信不信由你。

有時候,我們既不懂得說「好」,也不懂得說「不」,我們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只不過,這並非源於對他們需求的尊重,而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採取立場的能力。

父母面對生活壓力不要閉口不談,不要隱瞞,不要把情緒藏在內心。壓抑的情緒會消耗我們大量的精力,不知不覺地,當內心忙著向孩子隱瞞情緒時,我們就疏遠了孩子。閉口不談一點都不能保護他們。一起哭泣、分攤憤怒,這跟分享喜悅一樣重要,能讓我們感受到連結,感覺彼此合而為一,幫助父母不去害怕孩子的反應,也能不那麼為孩子擔心。而孩子則能知道發生了什麼,因此擁有了瞭解父母的關鍵。

從寫一封我們不會寄給孩子的信開始,是有幫助的。寫在紙上能幫助我們釐清自己的情緒。想要感受愛,先排出毒素是很重要的。否則,毒素會污染愛,而讓我們無法去愛。罪惡感和羞愧都沒有幫助,請正視現實。

聆聽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我們總會很快地想要回應、找到解決方法、給建議、結束別人的話、打斷對方、甚至評斷對方。另外,我們也可能只聽到大概,聽見文字而沒聽進意思。我們是否總能聽到對話者的心聲?

每當我們放任自己做出暴力舉動,傷害的不只是孩子,更會把我們心中的孩子進一步地封閉起來。當傷害孩子時,我們也傷害了自己。當傳遞給他們愛的訊息時,我們也會感到自己充滿了愛。作為父母可以有更美好的自我形象,別暴力舉動侵害我們與孩子的關係。

一歲半是反抗、習慣性地說「不」和拒絕的年紀;到了兩歲時,小孩開始意識到自已,他想要自己做選擇,想變成一個人;三歲,是「獨自一人」的年紀。孩子想要「全部都自己一個人」做,否則就會非常生氣。當孩子的拒絕不被尊重,或是因此被懲罰,他將難以建立對自已意願的信心,小孩可能會因為媽媽需要感到安心,而放棄自己的自主性。輪到他當父母時,會難以接受自己的孩子表明他的選擇。

當幼兒出現不當行為時,就要懲罰嗎?當幼兒出現不當行為時,就要懲罰嗎?懲罰只會教孩子害怕,而不是責任感和自律。

懲罰是羞辱,它是違背教育意義的。它建立的是成人對孩子的控制權,而不是孩子對錯誤的意識。一般來說,它和「錯誤」無關,強調的是孩子的罪惡感,而不是如何修補。

孩子情緒失控,是我的問題嗎?親子互動八大教戰守則,讓我們正向面對孩子情緒。

孩子們常吵架該怎麼辦?問「怎麼了?」既沒幫助又有風險。「誰先開始的?」也是一個陷阱問題,只會讓孩子開始替衝突辯解。面對孩子吵架,除了讓許多父母感到煩躁、頭痛外,還可以做些什麼來修復手足關係呢?

整理房間常常是親子關係衝突的來源。但父母如能一步步幫助孩子建立收拾玩具的好習慣,不僅能節省父母花在家事上的時間,對於孩子更是有意想不到的幫助。當孩子學會了收拾玩具,我們幫助孩子在幼兒時期建立的好習慣也隨之而生。

擺脫情緒勒索,絕對不是自私的;而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更純粹的、感受到關係中最重要的「愛」-- 這才是關係中最重要的元素。而我們,只是想要找回關係最原本的樣子。當你決定要踏上這個改變的過程時,請相信自己的決定。

當你與情緒勒索者互動,想要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界限時,請記得以下重要口訣:停、看、應。

當你與情緒勒索者互動,想要練習建立屬於自己的情緒界限時,請記得以下重要口訣:停、看、應。

當我們思考自己的界限時,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擔心:「雖然他這樣讓我不舒服,可是,會不會是因為,我真的抗壓性太差?還是說,是不是我太敏感了……」

當你覺得在這段關係中,漸漸耗損了你的能量,並且讓你對自己的感覺愈來愈糟時,或許這促使你翻開這本書,也促使你開始想要做一些努力,來改變你目前的生活,以讓自己感覺好一些。

當我們看清楚情緒勒索的互動模式,以及身處在這樣的關係中,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之後,我們能為自己做些什麼?要怎麼做,才能不再被他人的情緒所左右?自己的人生不再總是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要怎麼做,才能擺脫情緒勒索的關係?

大家回想一下,你童年的玩具現在流落何方?玩具克盡職責陪伴著小時候的你歡笑,陪著你悲傷,但是長大的我們,不再需要玩具了,是否有給它們一個比較好的歸宿?

共有約 913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