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時,只有1%的美國人在七十五歲之前患有憂鬱症;到了1995年,這比例增加到在二十四歲之前就有6%的美國人是憂鬱症患者。在隨後的五十年裡,食物製造方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食品工業精製穀物以生產白麵粉和白麵包,從而削減了烘焙產品的礦物質含量,全穀類食物的消費量便急劇下滑。舉例來說,在1905年,大家每天可從麵包中攝取到大約400毫克的膳食鎂;但到了1955年時,吃白麵包已成為常態,而它幾乎不含鎂。鎂可能看起來不太有機會成為造成大眾憂鬱程度增加的嫌疑犯,但看看鎂在大腦中發揮的作用,我們就會知道為什麼它很重要了。

2024年02月05日 9:18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