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体育博彩平台推荐 - 体育 shouye
美術長廊
柴燒學理與實務  簡銘炤演講獲熱烈迴響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台灣陶藝學會24日在南投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舉行「柴燒學理與實務研習會」,由省陶蘇明華理事長主持,邀請陶藝家簡銘炤從學理到實務進行一系列的研討,來自全省各地陶藝家近百人參加。簡銘炤演講高潮迭起獲得與會陶藝家熱烈迴響,研習會另一高潮戲是實際進行柴燒作業,每位參與者各自帶來數件不等作品,排入柴窯柴燒,親自體驗柴燒之樂。

洞天福地話雲臺山(一)

在二十世紀以來,不乏中、日諸多學者們,對顧愷之進行種種的考察與研究。針對顧愷之《畫雲臺山記》一文,已有諸多前輩曾詳細深入探討,從句讀的斷句、詞語的斟酌,到文章的翻譯,其中不乏異同、爭議與疑問,但是,卻提供我們今日重新閱讀時的方便。筆者即是站在眾多基礎資料上,重新閱讀並嘗試重建與詮釋雲臺山。

以靜為用 渾厚華滋

近日偶讀傅心畬先生「山居遠望」詩畫作品:「晚天風雨近黃昏,野水明沙到客門,行盡白雲溪上路,遠林紅葉幾家村。柳陰誰繫木蘭橈,遠望長天正落湖,兩岸霞明沙似雪,蘆花歸雁雨蕭蕭。」心中有感文人畫者俯仰天地,放懷於山水間,以筆墨詩文咀嚼胸中千壑,遠觀白雲行無盡,歸雁蘆花飄,近看流水村家閒,沙岸柳蔭迴之山居歲月,清景無限,詩意間流竄一種思古悠情,讓觀者同遊文人筆下的畫境,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想空間中得到一種舒展。

串連綠色創意   用行動愛明日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再度獲文建會支持發起全台生活美學設計巡迴展「2011 愛明日行動」,首站19日在台中勤美天地啟動,展出以「Changing Change 扭轉改變」為主題,召集32位跨領域設計師,30件富綠色創意作品,引發省思。

廖述乾兒時記趣    銅雕展溫暖俏皮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高中時期就不斷透過校外比賽累積經驗的藝術家廖述乾,曾在全省美展雕塑拿到免審審查資格、大墩美展第一名等等,獲獎無數。17日大墩文化中心「雕天塑地」70件囊括17年不同時期作品,在「胖媽媽親子系列」中,媽媽懷抱嬰兒的畫面,溫馨中帶著俏皮,讓人莞爾。

先師鮮事 大千先生二三事

大千師在八德園中擺龍門陣時,有一次提到他在國內開畫展時,在畫展的第一天揭幕從不肯出席,當我問他為什麼的時候,他笑著回答我說:「家勤你在北京長大,總去過“天橋”吧!」我回答說:「當然,在中學時幾乎每個週末都要約同學去玩。」他笑著說:「這就對了!你看過賣大力丸的嗎?」他接著說:「畫展開幕第一天,總是有許多至親的朋友來捧場,因為大家均相當熟識,難免問東問西,問你怎麼畫?為什麼畫等等問題,你當時很難解釋,自已說好嘛?就像天橋賣大力丸的自己誇讚,推銷自己的畫作,說張張全畫得不好吧!這種假謙虛也不合做人的原則,更何況如果連畫家自己都說不好,又何必開這個展覽,故而落入兩難之境,另外,有人來看畫展,也許是為了情面,對著主持展覽的畫家拉著不放,週行每張畫前,全都不停的誇獎,對的錯的一陣大談,畫家自己談也不是,不理也不是,所以很令人為難。第三點就是你的畫作不是人人都愛,如果有人想罵,最好是本人不在場,索性令他罵個痛快,有此三怕故而在國內展覽時,開幕那天我從不出席。

名家專訪 黃君璧教授

白雲堂黃君璧教授,由於他出道甚早,三十歲就任廣州美專主任,民國廿四年受孫科及梁寒操邀遊桂林寫生,經湖南衡山到達南京,從此留在中央南京活動,民國廿六年受徐悲鴻之聘,就任中央大學教授,民國卅年並兼任國立藝(專杭州)教授及國畫科主任。卅七年來台,卅八年任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主任,因此他弟子滿天下,交遊遍及海內外。

《昇平樂事圖》 (圖25) 清 無款 臺北故宮 冊 絹本設色 18.5公分x24.3公分 此冊共十二開,內容描寫春日風和日麗,枝繁葉茂的庭園中,宮廷仕女和孩童們一起鬧元宵,賀新年歡度佳節的情景。各種各樣應節的燈籠精美無比,有花籃燈,花燭燈,鹿燈,鶴燈,鵝燈,兔燈,象燈等。

由兩幅故宮畫作 談明代「浙派」

明代正德朝以前,雖未能如宋代般設立畫院,但在明四家成名以前,宮廷繪畫被視為正統,而「浙派」這一流派,遂在畫壇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藝文薈粹】山水畫之尊

深山大澤之所以亙古,皆天地示人之法象。

《神合貌離》沈以正創作選(一)

沈以正是國內知名學者與藝術家,在漫長的研究與創作中,有著精湛的成果與卓越的貢獻。

中國古代的小朋友──嬰戲圖(八)

從宋代開始出現在一幅畫面上同時表現許多孩童嬉戲遊樂的題材,稱為『百子圖』。因其天真歡快的內容風格和圓滿幸福的象徵意味為大眾所喜聞樂見,往往都具有濃鬱的民俗色彩。百子圖寓意著多子多孫,福運無窮,長輩對子孫的喜愛和厚望之情。其中以蘇漢臣的《長春百子圖》最為出色,成為後世該題材之典範。

《行腳紀實》羅芳繪畫創作

我似乎曾說過初習國畫寫生者,應有中國筆法,否則與畫水彩何異!然而在創作階段,畫就是畫,不必在意被分在何種類別,應拋開一切束縛,不必肩負傳承中國技法的責任,勇往直前,隨心所欲,何況我們身處東、西文化交替的時代,食、衣、住、行皆已中西難分,天天開著汽車行進,在創作時卻要在畫中畫著,「策扙吟詩」的行吟詩人,豈不矛盾。此次選出多為十數年前一系列利用水彩紙作畫的寫生作品,如果被人看作像水彩畫,或是像水彩的中國畫都不以為意,這只是展現我學習的過程。

我與自然的相看—羅芳創作欣賞(二)

南宋詞人稼軒居士辛棄疾的「賀新郎」詞中有句:「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這很像我在繪畫時與自然的對話。

《胸懷環宇》- 羅芳繪畫創作選

我喜愛與自然接觸、常涉足世界各地知名山大川,每當置身山林,則會神清氣爽,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真如王微敘所言:「望秋雲,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展紙作畫時,則如擁抱天地,與天地並生。

懷抱心宇—羅芳的創作心路歷程

我喜愛自然,常涉足名山大川之間,阿里山、玉山、黃山、大行山,雅魯藏布江、鴨綠江、長江、黃河、渤海、南海等等不勝枚舉,在旅途中相機畫筆總不離手,就怕遺漏美景於萬一,當停下腳步,眼前情靜悠然,思緒沉靜,心領神會,卻總能體會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心境,而怡然自得。

2011年春,《神合貌離》—沈以正、羅芳攜手50年創作展於臺北市中正紀念堂舉辦。 羅芳教授是台灣優秀的水墨畫家,沈以正教授則為中國美術史權威學者,也是知名人物畫家,二人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五十一級的同班同學。在校時先後受金勤伯、林玉山、溥心畬和黃君璧、廖繼春等師長的教導,又同時師事吳永香老師習山水,畢業後結縭。 沈教授因研究美術史多年,故能縱貫至今,從揣摩古人筆法中得到精髓;用筆剛健挺拔,墨法結構紮穩,在濃淡虛實的運用間,極富詩意,其創作尤以人物山水見長。展現師於古兒不囿於古的獨特風格。

畫柳蔭庭院,三名童子於春風中捉花絮,一翁服巾,閒立旁觀。畫題出自白居易《別柳枝》:『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楊萬裏的《閒居初夏午睡起》:『日常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構圖採邊角式,雖與浙派同樣傳承自馬、夏傳統,但卻了無浙派剛勁的筆調,處處洋溢著南宋院體繪畫抒情的風致。筆觸精細的楊柳,芭蕉,茅亭,山峰,遠處大片的留白,給人一派清新,純樸,輕鬆的感受。

(大紀元記者郭益昌台灣彰化報導)彰化縣明道大學舉辦張自強、陳誼芝伉儷書畫展 ,總共展出32幅作品,從7月11日起31日於明道大學圖書館展出。張自強的書法以魏碑入門,有近40餘年鑽研篆、隸、行書等精湛功力;太太陳誼芝從小就喜歡文學藝術,專長為國畫,畫風崇尚自然。展出的畫作由太太完成,先生來題字,倆人共同發揮專長相得益彰,有興趣的民眾可前往欣賞,享受書畫藝術饗宴。

「文章千古事,書法萬年傳」,書法與文章一樣,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長河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縱觀中華歷史,書法無論歷經兵火戰亂還是朝代更迭,都以強大的生命力演繹著歷史和生命的傳奇。

柳公權的書法在唐朝當時即負盛名,民間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元人夏景戲嬰圖》 繪垂楊文石,環以曲檻。一童擎荷蓋,一執榴花,一持五毒宮扇,官服髻發。兩童持幾,幾供鍾馗,旁設瓶花、水果、粽子等 物。一兒以繩系蟾蜍,一兒後隨作戲蟾狀。細審人物之開臉,及庭石之苔點畫法,頗近於明代中期之後的風格。

茫茫天水之間,幾艘渡船在碧綠無波的江上,從水面倒影來看,船幾乎是靜止的。作者此時彷彿把自我從塵世抽離,從高空鳥瞰、凝思這人生的定格。觀畫者也不禁問﹕什麼樣的生命歷煉,讓畫家在筆墨間輕盈流瀉出如此超然?如果觀眾知道,這是一位與癌症病痛奮戰了二十多年的畫家的作品,一定會佩服作者的勇氣和他那份超越苦難的淡然吧。

中國古代的小朋友──嬰戲圖(一)

畫中姊弟倆所玩的棗子,是中國北方的作物,在當時的江南並不生產;另外全畫的描寫,十分細膩和寫實,顯示出北宋末期的宮廷院畫特質

《貨郎圖》描繪的是古代背挑擔,穿街過巷,四處遊走,販賣生活用品或玩具為生的「貨郎」形象。從宋代開始,這類取材自日常生活的風俗畫便十分流行,貨郎往往為了招攬生意,會手搖撥浪鼓、沿街說唱,吸引婦女和兒童圍觀。加入嬰兒嬉戲的情景,使畫面增添歡樂爽朗的氣氛,一派童趣盎然。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生命的綿延是一趟「美麗的旅程」,賴仁輝擅長透過油畫色彩的堆疊過程,傳達生命經過酸甜苦辣的錘鍊後,直接投射在畫布上的激情,但激情的背後,真正要傳達的是一連串從生命本質出發的內涵。

《子孫和合圖》 傳宋佚名 此圖繪四名孩童在宮廷花園中戲水船,前面水盆旁一童手拿龍舟正欲入水,一童在撩撥水面,一童握蓮花立於後,神態專注趣致;後面蓮缸邊一童腳踏藤凳頑皮地伸手逗弄金魚。五爪龍紋藍彩瓷缸的粉紅荷花、嫩綠荷葉正盛,取童『子』、『荷』花的諧音而成『子孫和合』,多福多子的吉祥寓義。長方凳座面是棕藤編織物,腿之間飾壼門券口,下為如意形腳。精美的檻欄環繞御花園,後景留白增加了畫面的縱深空間感,園內柳樹迎風阿娜,月季、嫩竹傍石而生,畫面構圖和諧緊湊,色調明亮喜慶。本幅舊題為宋人所作,若由其孩童精緻服飾、傢俱器用及庭院欄杆裝飾物之形制來看,應為明代中期宮廷畫師所繪。

宋代小品畫中風俗畫的代表之作,圖中兒童們玩著各種遊戲,有男童,也有女童,兒童形象質樸、純真。作者用成熟的技法具體而微地表現出不同遊戲中兒童們的不同情態,神態捕捉準確生動,刻畫精細,栩栩如生。

組圖:世界最大青少年圖書館與瑞典之緣

位於慕尼黑西郊的布魯滕堡(Blutenburg)內的國際青少年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也是相當重要的一所兒童和青少年圖書館,館內收藏了60萬本兒童和青少年讀物,跨越四個世紀和130種語言。該圖書館是由猶太記者雷普曼(Jella Lepman)於1949年建立的,書籍中包括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其理念是傳播一個寬容、人道和和平世界。如今,國際青少年圖書館遵循這一理念,致力於跨文化間交流,保護和保存多元文化。

舊地重遊,喜的是園區一切如故,路徑各處增加了照片及說明,可見平日一定有許多生態教學及遊覽的活動;草木健朗、欣欣向榮,自然是如此堅強、豐富,無論動物、植物、昆蟲皆種類繁多,願它們常在。

共有約 295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