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藝術小百科】音樂中的復格形式(Fugue)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中西雅樂
【音樂】清風幽蘭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浪漫主義歌劇留給後世的遺產與影響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音樂】清音若蓮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藝術小百科】優雅而浪漫的夜曲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音樂】春王正月

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三大類世界各地弦樂器:弓弦、撥弦、擊弦樂器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音樂】感恩創世主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音樂】揮別2024

再見了,2024, 你如一卷詩篇, 未及合攏,卻已成章; 你是落在掌心的雪花, 輕輕一握,便成記憶的水痕。

【音樂】聖誕變奏曲

聖誕變奏曲 Christmas Variations 音樂 Music:Artemis 大提琴 Cello:Rose 小提琴 Violin:Mimi 吉他 Guitar:Monica 音樂後製 DAW :Artemis

歌劇聲部大哉問:從音域到Fach系統

即使是專業的歌劇歌手,也可能會對歌劇聲部產生疑惑。幾世紀以來,歐洲古典音樂傳統將不同的歌劇聲部分為七大類,通常以歌手的音域來界定。 根據聲部重量或音色等因素,這七個聲部類別中又有許多次分類,例如抒情、花腔或戲劇。「聲部重量」(Voca...

【音樂】海頓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

18世紀末,約瑟夫·海頓已成為當時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在倫敦巡迴演出取得巨大成功後,海頓回到了他的家鄉維也納,並主要專研聖歌的創作。當1796年新發明的鍵控小號出現時,海頓再次將他天賜的音樂才能完美地發揮在這一首器樂協奏曲上。這首協奏曲在之後的小號演奏史中扮演著標誌性的存在。

【傳統音樂】傳統文化與音樂 第四集

每種樂器都有其獨特的音色,就像畫家調色板上的基本顏色各有不同的色彩和質感,音色也有不同的質感、力度、明亮度等特色,從而幫助作曲家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旋律。

【音樂】交響敘事曲:凱旋

交響敘事曲:凱旋 Triumph

天音淨樂:悠悠問月

如果,人多是天上來的。仰望天上的明月與繁星,我們或許正看著天上的家。那裡,會不會也有人正思念著我們等著我們回家呢?

【音樂】櫻桃樹的故事

眾所周知,流傳於世的櫻桃樹的故事,是華盛頓一生故事的開篇,是他作為一個聖人典範,給這個世界講述的第一個關於華盛頓的故事。

【音樂】圓號協奏曲

初露的晨光 手心溫暖 河畔的微風 撫過臉頰 遠方的彼端 沉默等待 寧靜的夜晚 初願在發芽

舒曼的《兒時情景》:音樂中的童年

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代表著一段充滿夢想和希望的單純時光。過去幾個世紀中,許多藝術家都試圖重現這種心境,但沒有人能比浪漫派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1856年)在《兒時情景》(作品15,Kinderszenen Op.15,又譯:童年即景)中更好地捕捉到它,這是由13首勾起童年回憶的鋼琴短曲組成的套曲。

【器樂獨奏與協奏曲】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作品第46號

馬克斯·布魯赫並不是第一個受到蘇格蘭憂鬱美感而有所啟發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和海頓早在他之前編寫了數首蘇格蘭民歌,而門德爾松則由此創作了他的《赫布里底群島序曲》以及他的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

中國樂器之千年琵琶

數不清的故事,流轉在四弦之間。在這嶄新的世紀,請您來聽一首新的琵琶曲,將可蕩滌萬世愁情。

【傳統音樂】傳統文化與音樂 第五集

神韻音樂除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配器、交響樂團的特殊編制,以及傳遞純善純美的正向精神外,在本集節目中,指揮陳纓還將為我們揭示另一個特點。它是什麼呢?

【神韻原創音樂】蘭亭舒序

永和九年,東晉的文人雅士會聚於會稽山陰的蘭亭,在茂林之間度過暮春之初的上巳節。他們以觴盛酒,任其順曲水下流,停在何處,就由那人取觴而飲,揮毫落墨,作詩一首。這首曲子的靈感正是來自那次盛事。沉思的琵琶似深沉悠遠的古琴,它模仿古琴那醇厚的音域...

【神韻原創音樂】眾神下世

中國傳統的宇宙觀與古希臘神話有許多相似之處,天國與人間雖相距遙遠,卻又在關鍵時刻是相通的。曲子伊始,伴隨著大鑼聲響,看那滿天眾神,雲集在仙氣繚繞、金碧輝煌的天庭之上。創世主的法音在天宇中迴響,木管與豎琴的下行音型,描繪著眾神佛隨主層層下走入凡塵之壯闊景象。他們在人間開創了璀璨的文明,奠定了道德與文化之黃金時期。溫婉的弦樂彷彿仕女們爾雅靈動的舞姿,振奮的鼓聲猶如男子們蒼勁的步伐,讚頌著神傳文化在人世的輝煌!

【器樂獨奏與協奏曲】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第64號

第一樂章(非常熱情的快板)充滿力量和柔美,同時有著強烈的音樂對比與強度。在曲式結構上,他遵循了古典奏鳴曲式,而其中很多的創新手法也為後來的音樂流派奠定了基礎。音樂開始立即進入的小提琴獨奏、提前寫好而非即興演奏的華彩,以及樂章間的緊密連接以致觀眾幾乎無法鼓掌⋯⋯這些對於當時的觀眾都是很新奇的體驗。

【器樂獨奏與協奏曲】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第77號

第一樂章,時而高潮迭起,時而如夢似幻,極具張力的色彩變化,猶如置身一場冒險,遊歷神祕與狂喜,盡覽沉鬱與柔情,以那超然的心境,一睹絢爛的終局。此曲充滿了布拉姆斯的創作巧思,那扣人心弦的曲風與別具一格的意境,使其成為音樂長河中獨樹一幟的經典作品。

【器樂獨奏與協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作品第33號

這首完成於1877年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是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專門為大提琴和交響樂團所作。在當時的音樂界,音樂家們的品味早已從古典時期對精緻和規範的追求轉為浪漫時期對激情和戲劇性的渴望。

【器樂獨奏與協奏曲】德沃夏克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第104號

這首著名的大提琴協奏曲為作曲家晚年時的作品。德沃夏克當時正任職於紐約國家音樂學院,擔任院長。儘管作曲家創作了非常多的曲目,他的好友, 大提琴家哈努斯·維翰也曾多次委託他為大提琴創作協奏曲,但作曲家一直對樂器的獨奏能力持保留態度。直到1894年三月,德沃夏克的同事維克特·赫伯與紐約愛樂首演了一首大提琴協奏曲,才深深打動了作曲家的心,使其終於決定為大提琴譜寫協奏曲。

【器樂獨奏與協奏曲】維厄當A小調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作品37號

亨利‧維厄當是一位極具天賦的比利時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音樂教師,同時亦是法-比小提琴學派的驕傲。他在六歲時便開始了演奏生涯,並且深受歐洲和美國各地觀眾的喜愛。

【器樂獨奏與協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第35號

1878年的三月,柴可夫斯基來到了瑞士克萊倫斯,並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這首協奏曲的初稿,但實際上,其背後的故事遠遠不只這樣。

音樂的玄妙遠超出想像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野戰醫院裡,傷患無數,連地上都躺滿了傷兵。天氣炎熱,蚊蟲叮咬,又缺少醫藥,手術感染及死亡的人數非常多,傷兵們士氣十分低落。一日,一個醫生開始播放一些普遍廣受喜愛的樂曲,試著轉移病患的注意力,沒想到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卻從此大為下降,且手術癒合期明顯縮短。

共有約 60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