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藝術小百科】界畫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藝壇博覽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詩書畫挖寶回顧(下)1981-1990年代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藝術小百科】優雅而浪漫的夜曲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詩書畫挖寶回顧(中)1960-1980年代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詩書畫挖寶回顧(上)日治時代及光復初期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組圖:台灣故宮新年推「歲時吉慶」文物特展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黃曆新年應景的「歲時吉慶—院藏節令文物精粹」特展,「透過精選的院藏歲時文物,一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序變化、節慶習俗,陪您過個知性蛇年。」

組圖:台灣故宮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台故宮推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 一窺古地圖世界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9月推出古籍善本選粹新展:「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呈現豐富多元的古地圖世界。

台故宮特展「大美不言」 一覽東西方工藝美學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攜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寶,將於9月26日起推出「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帶領觀眾跨越古今東西的時空向度,感受「大美不言」的經典雋永之美。

組圖:台灣故宮推出「皇帝的移動花園特展」

炎炎盛夏,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皇帝的移動花園——清代宮廷花卉畫」特展,展期至9月22日,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組圖:歐洲城堡台灣巡禮 捷克珍貴文物亮相

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辦「捷克城堡與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歐洲中世紀城堡台灣巡禮,有近百件捷克珍貴文物精彩亮相。

組圖:台故宮展覽 看見《紅樓夢》的人情物趣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看得見的紅樓夢」特展,展覽以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為題,引領觀眾從物件反映出來的人情物趣,走進文學、藝術交織的美學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貴族世家的榮景,看見《紅樓夢》的絕美與哀戚。

組圖:傅申教授古書畫鑑賞題跋紀念展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組圖:尋找國寶新感動 台灣故宮再推數位展

「尋找國寶新感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推出「沉浸故宮數位展——捕捉靈光:尋找新感動」新媒體藝術展,結合投影、互動科技與沉浸式劇場等創新體驗,全新演繹故宮《谿山行旅圖》等經典文物。故宮歡迎民眾闔家蒞臨參觀,感受藝術的靈光。

組圖:台故宮國寶聚焦珍品展 品味書畫雅趣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開,正是春遊好時節,故宮北部院區推出第二季「國寶聚焦」等珍品,邀請民眾品味書畫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時光。

故宮南院展「情」 訴說一往而深故事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愛硯成痴」特展 玩賞歷代硯石千姿百態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集法荷12大館珍藏  故宮特展探索大航海時代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時空跨度三千年 古代兵器攻略特展精銳盡出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百駿領軍 故宮南院動物國寶寫真工藝有看頭

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隱藏500年 米開朗基羅人體素描密室對外開放

現在,公眾可以參觀米開朗基羅的密室。1530年,米開朗琪羅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樣躲藏在那裡,以逃避教宗的憤怒。

在故宮南院看見 18世紀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的交會

近年來,韓國流行文化透過影視多媒體的傳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瀾,連帶也帶動探索韓國文化與藝術的風潮。故宮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的交會」特展,以朝鮮與明、清兩個帝國使節往來的紀錄,開啟敘事脈絡,通過書畫、文獻與器物等不同質材展件,呈現18世紀朝鮮王朝(1392—1879)的黃金時期,及其先後與明、清帝國交會的經過。

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新檔 色彩魔術師精彩登場

呼應秋的色彩繽紛,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常設展9月19日起以「色彩魔術師」為題展出30件作品,包括宋代張即之〈上問尊堂太安人尺牘〉、五代南唐巨然〈秋山圖〉及元代馬琬〈喬岫幽居〉等3件重要古物,展期至12月10日止。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菅芒花(彩墨)

相思樹林後面的那一片雜亂而茂密的菅芒草開花了。它們同一時間抽花吐穗,競相爭豔,略帶些嫩紫的白花在微風中輕柔地搖晃,撩弄一地的詩情。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牧場(彩墨)

杜甫詩:「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他所吟詠的大地是何等的恢宏壯闊啊。李白也寫過這樣的詩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同樣也是氣象萬千,千古傳誦不絕的名句——雄闊荒古又原始大塊的壯美。

【慢遊.腳蹤】在佛羅倫斯邂逅大衛

從了解大衛像閱讀著佛羅倫斯的歷史,進而了解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這是意想不到的收穫。人體素描課的第一天,同學便興奮的問我:「妳去看了大衛了嗎?」是的,來到這座城市似乎沒有理由不去看大衛,即使不去看,他也會出其不意的出現。

【大雄畫裡話外】漫談羅馬文化

羅馬帝國承襲自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江山。很多人被羅馬帝國的輝煌和博大的文化遺產所震撼。無論是以「拱形」為基型的建築、豐滿而富張力的雕塑、以建築藝術來建立社會秩序的手法,還是它的文字、法律,都給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空翠濕人衣(彩墨)

這幅畫的細碎墨點純是以毛巾沾墨慢慢拍打而成;樹木則用樹枝樹葉拍印而成。我常想,台灣青翠的山巒和一般傳統水墨畫裡荒寂的山脈是有那麼大的不同。但要怎麼畫才能表現出我們所習見的那種青翠、綠意盎然、鋪滿植被的大小山巒及溪壑澗谷呢?——墨點法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大雄畫裡話外】放縱情色的威尼斯畫派

16世紀以威尼斯畫家喬爾喬內和提香為代表的繪畫形式,吸收了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畫家的精華,但在色彩上大膽創新,使畫作更為生動明快,同時人物背景的風景比例更大。喬爾喬尼的[ascii]著[/ascii]名作品有《沉睡的維納斯》、《暴風雨》等;提香的[ascii]著[/ascii]名作品有大型壁畫《聖母升天》《歐羅巴被劫》《達娜厄》等。威尼斯畫派對其後的巴洛克藝術時期畫家有很大的影響。

【大雄畫裡話外】一個家族的收藏造就了一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名畫背後居然有一個神祕的人物?

恰爾托雷斯基博物館鎮館之寶是達‧芬奇的油畫《抱銀貂的女子》(Lady with an Ermine),以細膩零筆觸營造光潔肌膚,從頭頂下來的光源塑造了典雅高貴的氣質,銀貂的背後還有個隱喻,頗吸引人。

共有約 76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