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璇 花香鳥語皮雕藝術展

font print 人氣: 3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西台中報導)出生於迷人山城『埔里』的劉彩璇,喜歡以皮雕作品,表現著個人生命中美好、令人感動的記憶。一件作品有時需花費數個月的時間,也常使她脖子、手臂酸麻,痛到無法入睡,然而完成作品時的喜悅與成就感,使她忘記了一切辛勞。

劉彩璇的出生地是迷人的山城『埔里』,位於牛耳石雕公園與暨南大學旁的小村落 。對於大自然裏總有玩不盡的好奇,常常一個人在溪邊抓魚,而翠鳥美麗的身影最能吸引她的注意,媽媽總是唸她,怎麼那麼愛抓蟲採花回家,野的不像女孩子。

由於對大自然的喜愛,劉彩璇喜歡以皮雕作品,表現著個人生命中美好、令人感動的記憶。

此次在台中圖書館的展出以花鳥為創作主題,創造出貼近生活的實用藝品:野溪邊常見的野鳥如鉛色水鶇、翠鳥等作出立體的圓面,不僅獨特,拿在手上如同欣賞畫作般的真實,每件都賞心悅目,作品色彩非常豐富,款款不同,將大自然的生動躍然於作品之上。

大件的百合花璧畫,色彩飽和度高,更具立體感;姿態優雅的山茶花作成大的提包;紫色的向日葵作成旅行包和皮夾;海芋女用公事包、荷花提包把夏日風情攬在手裡。


(大紀元)


(大紀元)

劉彩璇說,皮革特色就是耐用、不怕用,觸感非常柔韌,常用就更有光澤,不僅美觀更具實用價值,讓這樣獨特的作品成為可收藏或使用的藝術品。

創作時需有大量的參考圖片,買花、或拍照,以寫生的技法表現在厚約0.17~0.2公分的皮革上,素描後確定圖稿,才能轉描在皮革上,雕刻刀割出線條,再用工具反覆的敲打出立體感。

她表示,皮料因為有厚度及特性,不似畫紙,吃色染色,要耐心等候稍乾才能定色,再用皮革專用酒精性染料,以毛筆不斷的慢慢染,染出如水彩般的底色,再用樹脂或油性染料,才能作出如油畫般的細膩質感。

喜歡追求完美的她,作品不滿意就重作,常常一不小心刻錯染錯,就成了一堆昂貴的廢料。通常一件好的作品至少一個月或數個月的時間,後續的製程,要打準確的板型,削皮、粘合、磨邊、打孔、縫製等,過程繁瑣。

為了一件美麗的作品,常使脖子、手臂酸麻,痛到無法入睡,然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使她忘記了一切辛勞。

台中圖書館自即日起至8月16日止,將展出劉彩璇「花香鳥語皮雕藝術生活用品特展」,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前往觀賞。

展覽時間:98年07月01日(三)至08月16日(日)

星期二至六:上午九時至下午八時

星期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展覽地點:國立台中圖書館 3 至 8 樓藝文走廊
相關內容請詳國立台中圖書館網站 http://www.ntl.gov.tw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9宜蘭「綠色博覽會」環繞「牛」為主題,規劃設計的五個展館和三大展區,最能讓遊客感受牛氣沖天,讓人時來運轉的就是FUN牛館,館內有10隻乳牛、水牛和黃牛,在台灣很難得在同一場所,就能看到三種品種的牛放在一起展示,讓民眾一次看個夠。此外,遊客在FUN牛館DIY區,還可以親手製作香甜可口、營養豐富的奶酪及精巧的皮雕DIY。
  • 原味靚媽咪是什麼模樣?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昨選出最嬌小的媽媽、長髮飄飄的媽媽、多代同堂的媽媽,另推出泰雅族的紋面等體驗及皮雕DIY等活動,讓媽媽度過原味十足的母親節。
  •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7日電)屏東觀光業者不斷反映屏東沒有伴手禮,縣政府於是舉辦原住民伴手禮徵選,評選出6件原住民伴手禮,6件商品從木雕排灣禮刀到皮雕製品、手工香皂、咖啡杯組等,展現文化創意。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台灣美術界在1950後期到1970前期爆發傳統國畫與本土膠彩畫路線之爭,黃水文不願捲入爭議, 從1960年至1980年二十年間退出省美展,因此在全台逐漸失去知名度。在1960年至1970年的十年間,他開始將水墨融入膠彩畫中。他的書蹟留在嘉義公園尊師亭上依然可見。
  •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1914–2010年)詩書畫三絕,但少為人知。他的處世為人自然質樸有如隱士,從不出畫冊,也未收徒,服務於嘉義縣中32年當美術教員,作品極少面世。近日(2025.1)《嘉義市文獻》第26期,刊登黃健次先生歷經幾年精心整理所撰〈黃水文詩書畫補遺〉,填補了台灣近代藝術史的一塊空白,本刊有幸取得黃健次先生所撰簡要版在此發表,以饗讀者。
  • 台灣故宮, 故宮, 歲時吉慶, 節令文物精粹特展, 故宮特展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黃曆新年應景的「歲時吉慶—院藏節令文物精粹」特展,「透過精選的院藏歲時文物,一覽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序變化、節慶習俗,陪您過個知性蛇年。」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會說故事的圖畫」特展,展期至明年1月1日,以「故事畫」或「敘事畫」為主要展件,希望呈現「圖像」能夠超越文字描述、為觀眾提供更豐富訊息的潛力與特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