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敬字」得福報解災難 不「敬字」招厄運

作者:懷忍忍
文字是文化之所繫,人們對文字的敬慎的態度不同,也招來不同的後果,古來實例不少。(圖:故宮南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749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

上古時代,文字的出現是驚天動地的,「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經訓》),當倉頡造成文字時,天上下了黃金稻穀雨,同時嚇得魔鬼哭嚎。由此可見文字蘊含的力量之大,不僅僅體現在人間的文明教化上,更是通天地鬼神的。

古來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紀錄,驗證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來風。本文續上篇:【救世古鑑】倉頡作書「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後有神力嗎?繼續提供正反兩面的實例來互證。

「敬字」得金甲神保祐化解災難

清江地區的金寶盛在武定開設了一家典當鋪。一晚,數十名匪盜突然劈開大門,蜂擁而入,意圖劫掠財物。他們尋找當鋪主人遍尋不著,便將家中所有人捆綁,隨後搜刮店舖中的金銀珠寶,裝滿了數輛車,準備離去。就在這時,突然紅光充滿整個屋子,門外似有數百名士兵出現,喊殺聲震天動地。匪盜聞聲大驚,恐怖萬分,紛紛逃竄。他們帶來的車輛、馬匹以及刀槍,全部棄置在原地。

混亂之中,一位身披金甲的神將出現在眾人眼前,手中高舉一塊金光閃閃的「敬字」牌匾,莊嚴威武,令人敬畏。眾人目睹此景,無不驚奇,不解其中緣故。事後有人詢問金寶盛此中緣由。

金老闆平靜地答道:「我並無特別的才德,只是長年以來,收購舊書、殘籍、字紙(寫字、印字的紙),妥善焚化,從不隨意棄置。典當票據、賑災名冊等不准賣,也一律檢收後焚化,將焚化後的灰燼送入河中,盡心敬惜文字。或許正是這份用心,感得天神相助。」

保存經書刻版  慳吝富人的癡兒大轉變

嘉興西鄉人方子俊,字秀夫,雖然家財豐厚,但非常吝嗇。他到了中年才得一子,然而這孩子生來就痴呆又多病。他的妻子董氏很賢淑,見到孩子這狀況,語重心長地勸說丈夫多行善事,敬惜字紙,收購殘破書籍、淫書予以妥善焚化。方子俊聽從了她的勸告,照著她的話去做。

方子俊愛好遊山玩水。有一次,他在一座古廟的廂房中看到堆放著數疊書版舊刻,殘缺不全,有的髒污,有的已經腐朽了。他詢問廟寺中人,住持告知他這些書版不知是誰的一直放置在那裡。於是,方子俊向住持表達了自己願意處理完善這些書版的意願,得到住持同意,他將這些破舊書版運回家中。經過一番整理,完好的書版被收集放箱中,並在箱外題上「某經之版」以作標識;對於那些有損的書版,他就請人刻新版修補;至於那些無法挽救的殘版則悉數焚毀,避免誤用。

就這樣,後來方子俊的兒子竟然不藥而痊,不僅不痴呆了而且還極聰明靈敏。此後,他又添了一子,得了七個孫子,後代富貴顯達,受人仰慕。

俞縣長敬字善舉得長壽福報

陝西籍俞文宗,字煥章,出任江西某縣的縣長。該縣是個磁器之鄉,俞公上任後,得知當地窯戶為了追求磁器的美觀,常在瓷器上寫字炫美,或以極小的蠅頭小楷來裝飾,從中得到豐厚的利潤,積弊成習。然而,破碎的瓷器最終會被棄於糞土之中,久久不滅。俞公深知這種做法是對文字嚴重的污褻,而該地卻積弊成習,因此他甫一上任便頒布告示,嚴禁窯戶在磁器上書寫文字。

他告示中強調:字為國粹,關係文化深遠。上古聖人倉頡造字以替代結繩,使得後世有了完備的記事工具,奠定文明進步的根基,大力推動人間的教化,因此任何人士都應該敬惜。俞公嚴格追究處罰那些在製作的磁器上書寫文字的窯戶,毫不寬貸。就在他任內,市面上的磁器再無書寫文字的情況發生。

俞公少年時期就虔誠誦讀惜字寶訓,並且敬惜字紙。在縣長任內公餘之時,逢人便行勸化,並印送給人勸戒惜字之書有萬部之多。俞公的子孫皆顯達,而他本人也很長壽。

撿拾字紙完善焚化 肺癆病痊癒

開封有一位名叫鄭廣才的男子,家境貧困,患上癆病,又負擔不起求醫的費用。親朋鄰里雖然出資幫他請醫診治,但始終無效。一天,他路過一座字紙爐,見有人焚化字紙,並聽聞眾人談論敬惜字紙感應的善報非常迅速。這時他的內心深受觸動,當即決心效仿。

鄭廣才拖著重病的身子,開始撿拾被亂棄、髒污的字紙,帶回家在字紙爐中焚化。開始的時候,他因病體虛弱,撿拾字紙時常常感到疲憊。不過做的日子漸長,他的精神也日益振作。如此堅持半年,癆病竟不藥而癒,身體完全恢復健康。

鄭廣才深感這是自己惜字之行所帶來的感應。他思索著,僅僅半年的撿拾字紙完善焚化便能讓頑疾不藥而癒,足見其功德之大、感應之速。若能終生行此善事,福報之大可想而知。於是他發願終身做下去。此後,鄭廣才果然健康又長壽,安享晚年。

不敬字教師受惡報遭雷擊

湖北東南鄉有一位名叫于耀庭的小學教師,他畢業於初級師範。平日對文字極不尊重,隨手用墨、鉛筆或粉筆在桌上、地上、黑板上或牆上隨意書寫,甚至任意踐踏文字。此外,他還有一邊如廁一邊看書的習慣。而且他還用寫有文字的紙張來生火燒茶、擦拭污穢。更甚者,他在如廁後不洗手便翻閱經書,或在床上看書,睡著了書墊在身下。對於學生糟蹋文字的行為,他也從不加以勸誡。

後來,他忽然患上眼疾,左眼失明,但仍不知悔改。某日,他突遭雷擊,身受重創,但未立即身亡。隨後他終日在市場、學校、學堂四處奔走,當眾懺悔自己的罪行。他詳細列舉說明自己的過錯,以及會招致怎樣的報應,懇請他人以他為借鑒,切勿重蹈他的覆轍,以免遭遇同樣的天譴。沒過幾天,于耀庭便去世了。

污褻文字婦女慘遭雷擊

在光復後的曹州曹縣,有一天,有個女子騎著驢,途中突遭雷擊,當場死於路旁。有人認出她是周村魏家之婦、娘家是秦家。事後人們發現她被雷擊的原因和她平時一種行為有關。

魏婦素來不尊重文字,常用寫印字的紙張來覆蓋瓶口、塞瓶子、糊窗戶或擦拭污穢。當日,她隨身攜帶了一個布袋,內裝數百枚銅元,裝在驢背上。然後她坐在驢背的袋子上。當日她在經期中,布袋中的銅元從而也沾染污穢,銅元上面鑄的文字,同樣受到了污褻。

看看以上這幾個故事,其中有多少不敬文字的行為,在現代人的生活中成了習以為常的常態或習慣?值得我們戒鑑。
@*#

資料來源:《文昌帝君惜字功過律》

——看更多【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在商紂王時代,殷商朝廷和各諸侯國都設有禁獄,只西岐才有畫地為牢的事出現。這是因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聖人,他通曉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設置本質是為了規範人心。
  • 《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在,可以說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