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古鑑】

首席軍機大臣戰績大福祐更大 怎麼得到的呢?

作者:懷忍忍
阿文成公承受庭訓,平回部治事有功勞,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圖:清郎世寧《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之《和落霍澌之捷》。(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3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清朝滿族章佳氏阿文勤公(阿克敦,西元1685—1756年)在家鄉是個名人,他曾任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國史館總裁,「文勤」是他的諡號。他的兒子阿桂(章佳阿桂,阿文成公)承受庭訓,平回部治事有功勞,被列入紫光閣功臣圖中。從此,他一生軍旅行跡遍邊疆,威名遠播。乾隆帝前後四次令人在紫光閣畫功臣圖,阿桂都在其中,而且有兩次列名首位:定金川元功、定台灣首輔(第一);定廓爾喀(後藏以西一大部)爵位復為第一,讓於福康安,居第二。但是阿桂最大的功績福祐並不是由於戰績而來。那又是什麼呢?

阿桂的福祐來自何處

話說阿桂在官位高升時,他的父親阿文勤公年事已高,於是退居家中安享晚年。一天,阿文勤公仰頭沉思,阿桂站在父親身旁服侍。忽然阿文勤公頭轉向兒子問道:「朝廷若任命你為刑官,負責審理案件,你該怎麼做?」阿桂謙虛地說自己經驗不足,尚未熟悉此事。阿文勤公說:「沒關係,先說說你的看法。」

阿桂回答道:「依法辦案,罪過一分,就給一分的刑罰;罪過十分,就給十分的刑罰,勿枉勿縱,絕不讓輕重失衡。」沒想到阿文勤公聽後大怒,罵道:「你這個孩子一定會敗壞我家的名聲,甚至可能送命!」隨即命人取來杖子準備責罰。

阿桂驚恐地叩頭認錯,說道:「請父親教誨訓誡,我一定不敢忘記。」阿文勤公嘆道:「唉,照你這樣說,天下豈不是沒有一個好人了?罪過十分,只需治罪五六分足夠讓人悔過就行了,怎能盡課其罪責?至於罪過一分的,甚至都不值得追究!」

後來,阿桂主掌刑部時,常向刑部各曹的部下,講述此事,傳述寬和治罪的理念。當時伊墨卿(伊秉綬)任職刑部,得到阿桂面授,深受他的影響,有後輩請教他治事之道時,他總會舉阿桂的故事來說明。後來,阿桂的孫子那文毅公彥成,也擔任刑部主管,同樣繼承先祖寬和的庭訓作為當官辦事的準則。

阿桂,字廣庭,乾隆三年舉人,滿洲正藍旗人,因平定回部叛亂功績卓著,被改隸正白旗。在乾隆年間,阿桂屢建奇功,辦事勤勉,受到乾隆帝器重,封爵一等誠謀英勇公。阿桂歷任清廷內閣學士、參贊大臣、伊黎將軍、禮部尚書、內大臣、戶部尚書、定西大將軍、大清太子太保、御前大臣、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

大將是國家不可或缺的輔佐之才,除了智勇,更要有仁信,能合群策群力的功能,巧妙運用,方稱得上真正的大將。阿桂是一生馳聘沙場的大將,有智勇,有仁信,而且能辨別清楚國家政事之鑰,協助天子治國安邦。

據《清史稿》所評,乾隆年間,清廷大軍屢次征討叛亂,軍中不乏勇士因戰事而立功。然而,不靠英雄式的殺伐之勇,「開誠布公,謀定而後動,負士民司命之重,固無如阿桂者」,就是說在征戰之中,把戰士與人民安危視為己任,此中翹楚,當數阿桂。他的運籌帷幄,都慎重地謀定而後動,並且他率領大軍知人善任,開誠布公對待部屬。他在朝中領導樞密院時高瞻遠矚,「決疑定計,瞻言百里,非當時諸大臣所能及」。

一生實踐父親寬和之教的深邃功夫。這庭訓讓他家幾代人高官顯宦,福祉綿長。(公有領域)
章佳氏阿文成公阿桂一生實踐父親寬和之教,這庭訓讓他家幾代人高官顯宦,福祉綿長。(公有領域)

阿桂不以殺戮為功,不以迅猛為績,有幾次戰役失利被乾隆帝視為畏怯。其實他愛惜、重視生命的仁和風範最是戰場上寶貴的精神,這正是他一生實踐父親寬和之教的深邃功夫。這庭訓讓他家幾代人高官顯宦,福祉綿長。

大理寺承憐憫寬恕的精神

另外,乾隆年間有位廉訪使(掌管糾察官吏善惡、政治得失和獄刑等事)馮廷丞,曾任職大理寺承。大理寺和刑部、都察院在清朝合稱為「三法司」,專審重大案件——刑部定刑名,都察院主掌糾察,大理寺則負責駁正平反冤案。

後來刑部在朝中權重之後,大理寺的職能受到壓制,但是,馮廷丞在大理寺承任內,堅持兼顧情理法,為罪犯的罪名與罪責辯駁糾正,展現憐憫寬恕的精神,因此得罪了其它司不少同僚。後來,馮廷丞升任江西按察使,他入京覲見時,大學士于文襄公詢問他治理獄政的要領,他回答道:「案件查得越深,往往問題越多,最重要的是適可而止,才能做到情理與法律兼顧。」

于文襄公對此深感讚賞,並將馮廷丞的言論作為辦案準則。這與阿文勤公的理念不謀而合,兩相印證。古人說:在軍旅中,最能解決問題的,唯有仁慈與寬恕!放諸四海是一樣的道理。

漢朝的飛將軍李廣因誘殺了投降的羌人八百餘人,因此受到處罰,雖然戰績盛大卻沒能封侯。後來,他因迷路失誤而自殺。到他孫子李陵時,因投降匈奴而導致全族被牽連滅亡。這件事與寬和治獄的事蹟,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對比。由此可見,上天的道理真是深不可測啊!@*

資料來源:《北東園筆錄》《清史稿‧列傳一百五》

——看更多【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在商紂王時代,殷商朝廷和各諸侯國都設有禁獄,只西岐才有畫地為牢的事出現。這是因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聖人,他通曉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設置本質是為了規範人心。
  • 《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在,可以說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