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奖金 - App Store

人家偷了他的筍 他為何買了更大的筍送去?

作者:懷忍忍
相傳戴逵繪《蕺山仙館圖》。(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163
【字號】    
   標籤: tags: , , ,

東晉到南北朝之世,戰亂流離給許多人的生命埋下苦難,也有許多人在這時代舞台上活出自己特有的風采,沈道虔是其中一個,留名在《宋書》隱逸列傳中。

沈道虔是江南吳興郡武康(今浙江吳興縣南部)人,住在武康縣北的石山腳下。沈道虔從小就自然顯露了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仁愛之心,在學問上他喜愛研習《道德經》和《易經》,對教導學生也很有能耐,經他授業的學生都有所成就。當時的郡縣甚至遠至州府都聽聞了沈道虔的聲名,徵召他出任官職,前後達十二次,然而沈道虔始終不為所動。他樂在隱居,靠自己的力量所能過日子,而且一生始終不變自己的節操和隱逸的志向。

清貧又慷慨的沈道虔

「捉襟見肘」是沈道虔的生活寫照,「慷慨大量」是沈道虔亮麗的生命風采,沈道虔是怎樣活出清貧又慷慨的一生呢?

東晉末年歷經了三年的孫恩之亂(孫恩於西元399年起兵造反,402年敗死),吳郡、吳興郡和會稽郡等東晉最重要的屬地都遭到嚴重的掠奪,沈道虔居住的武康縣也是遍地饑荒,沈道虔儘力救濟貧困,並資助兄弟子侄們的生活。

縣令庾肅之在縣南廢頭里臨溪的地方,為他建了一間小宅,讓他遷到那裡去住。那裡雖然山水景緻很好,但是他還是不時回去石山小廬,和他亡兄的幾個孩子一起過日子,窮困中也不改志節。東晉的藝術家、長年隱居會稽剡縣的高潔隱士戴逵(約西元331年─396年)傳授給他琴藝;東晉的名士王敬弘(在南朝宋時任職尚書令)非常敬重他。

沈道虔整理家院的土地作成菜園種植蔬菜,在家宅後面種竹子。有人進了他的菜園偷他的蔬菜被他看到,他並沒有上前去抓賊,反而遠遠地趕忙躲開了,等到偷菜的人離去,他才出來。又有一次,有人看上他家後院冒出的竹筍,就偷偷地去挖採。沈道虔看到了,並沒有出面制止,而是讓家人購買大筍送給偷竹筍的人,並告訴對方說:「我們家屋後的竹筍,是要讓它們長成竹林的,你如果想要筍子,我們可以買好吃的送給你。」偷竹筍的人聽了感到羞愧,將筍子送回到沈道虔家門內,此後再也沒有人來偷竹筍了。

沈道虔以寬容和善意化解了困擾他的問題,並啟發了他人的良知。

有時他家裡無米無菜的時候,他就撿拾一些人家不要的東西過日子,像是收穫後散落在田裡的零星稻穗。一同在田裡拾穀穗的人因為爭奪稻穗而發生衝突爭吵,沈道虔碰上了就出面勸善,並且將自己所拾取的穀穗全部分給他們。這使爭吵的人有了羞愧之心自動停止了紛爭。由於沈道虔平日的雅量風範,當鄉裡人因為爭奪而吵架時,常會羞愧地說出這樣一句話來:「不要讓沈居士知道。」

冬天到來時,沈道虔家裡沒有厚的衣服足以禦寒,老師戴逵的兒子戴顒為他製作了新衣並送來了一萬貫錢。沈道虔將全部錢財轉送給貧困且缺衣的兄弟和家族弟子。

鄉裡的年輕人知道了沈道虔的節操與學問,紛紛跟隨他學習,然而沈道虔有時欠缺食物,餓到沒辦法教學講課。當地武康縣令孔欣之知道了就幫助他,讓他能夠正常教課授業;從而,來跟從道虔學習的學生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宋文帝劉義隆(西元407─453年)讚賞沈道虔的品德和教化學生的成就,得知他生活極為拮据貧困之後,就派遣使者來問候他,賞賜他三萬錢和二百斛米。沈道虔把這些賞賜全數當作亡兄的子女們嫁娶的費用。宋文帝徵聘他為員外散騎侍郎,他也不就職。

沈道虔的家族世代信奉佛教,他將父親的古宅和園地捐獻出來,建造了一座佛寺。沈道虔一生都沒有改變清高的志向,老來時仍然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日子,但他毫不在意,讀書和彈琴讓他天天滿懷喜樂,樂此不疲。@*#

資料來源:《宋書‧列傳第五十三 隱逸》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