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改朝換代關帝君顯靈 天命不可違人算不如天算

作者:懷忍忍
關羽,關羽擒將圖,商喜
義薄雲天的關公。明代 商喜《關羽擒將圖》。(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8329
【字號】    
   標籤: tags: , ,

三國時代的關羽,一生義薄雲天,忠義著世,從東漢以降,受到歷朝歷代的封號,人間處處關帝廟,香火鼎盛。自古也有許多關公顯靈的神跡流傳下來。

關公顯靈示天命

崇禎年間,有個姓邢的卜算人,在一關帝廟前邊開店,持續十多年。明末亂世,內奸外患加上遍地飢民流竄成盜匪,社會劇變。甲申年三月初旬,卜人在廟門上寫了一聯:

漢封侯,晉封王,有明封帝,聖天子可謂厚矣;
內有奸,外有敵,中原有賊,大將軍何以待之?

此話原來是左光斗(忠毅公)上奏皇上彈劾魏忠賢的話。上聯講的是關羽在歷代受到皇帝多次加封,由「侯」加封至「聖」的封號。明朝崇祀關羽,明太祖朱元璋明令拜關公;明神宗萬曆十年封關公為「協天護國忠義帝」,萬曆四十二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楹聯中稱關公為「聖天子」就是由此而來。

下聯反映當時的時局,絲絲入扣,並請問護國忠義帝關公大明朝的未來。那天晚上,卜人在夢中到了關帝廟前殿,看見關帝君坐在帳中,告訴他:明朝國運已盡,天命另有所歸,不多久大聖人就會到來。

卜人醒來後,告訴他人說:「我在這關帝廟邊開店十餘年,轉眼滄海將變桑田,我不忍看見大明朝遭逢這樣的劇變啊!」次日,卜人自縊於庭樹上。

到了清朝時,關帝廟旁有土地公祠,人們說祭祀的白鬚神就是那位卜人。

敬仰關帝君  治河得神力之助

《辛廬隨筆》記載:

明朝的湖州官員潘季馴(1521─1595年,字時良)是浙江烏程槐溪(今湖州吳興)人,一生最是敬仰關帝君。潘季馴是位著名的水利專家,從嘉靖四十四年到萬曆二十年,四次主持治理黃河,有出色的成績。紀昀說:「季馴在嘉靖、萬曆間,凡四奉治河之命,在事二十七年,著有成績。」

潘公督導南河(古代稱黃河自今潼關以下由西向東流的一段為南河)時,有二蛟為患。潘公夢見關帝君,助他神力,把二隻蛟龍給斬了。二蛟的頭被斬下,一個放在高家堰關帝廟中,一個藏在公家,每年在湖州毗山麓祭祀關帝君時,定會陳列出來祭祀。

當年毗山關帝廟落成之日,當地人想要撰寫楹聯但是作不成。忽然,一個素不識字的農夫入了座提起筆來大書「漢壽亭侯廟」五字匾,接著又寫成一道楹聯,云:「悠悠乾坤共老;昭昭日月爭光」。農夫寫成後,沒有署款,就離座而去。有人追上去問他怎麼得到的靈感,怎麼寫出來的。農夫卻答說自己「不知所為」也。

據說農夫留下的書跡絕似唐朝楷書大家虞世南的書體。清朝時,那五字匾和楹聯猶存廟中。當是往昔哪位敬仰關帝君忠義的書法大家藉著農夫的身手,留下了衷心的讚頌!衷心敬仰神靈的人,也會得到神靈的關照!

人算不如天算

相傳天啟年間塑造關帝像二尊,一大、一小。當時有個卜算人很神驗。熹宗心想試驗他,就指著二尊關帝像,讓他卜算。

卜人回答說,小尊關帝像福壽綿遠,香火百倍於大者。熹宗於是將小尊關帝像棄置於正陽門左側的一個小廟中,而把大關帝像供在宮中,要讓卜人算不準。

誰知道不多久,闖王軍隊入宮,大關帝像毀於亂中,小關帝像真的香火日益鼎盛。

人算不如天算,人能見的時空極為有限,人為的蓄意安排扭不過天,反倒是啟動了命運的按鈕呢。而人世中精準的卜算者是能看到一些天命的安排結果,但不知道真正的原因為何。在高層次的高級生命看到凡界看不到的真相,層次越高知道得越周全、越全面。真正的天命、命運掌握在高層生命之手,在這個故事中的展現也很明白了。

資料來源:《楹聯叢話全編》@*#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在商紂王時代,殷商朝廷和各諸侯國都設有禁獄,只西岐才有畫地為牢的事出現。這是因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聖人,他通曉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設置本質是為了規範人心。
  • 《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在,可以說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