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射箭中飛鶴 見證道人化鶴功夫

作者:懷忍忍
飛鶴背後隱藏著什麼祕密?(全宇/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40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的重陽節,玄宗前往沙苑進行獵狩。沙苑在馮翊縣南(今陝西大荔縣南)十二里,位於洛水與渭水間的一大片沙草地。這裡是唐高祖時設立的牧養軍馬、牛羊的地方。

玄宗望向天空,看見有一隻孤鶴盤旋,飛翔雲間。玄宗拉滿弓射出一箭,「咻—」,玄宗的那支箭精準命中了這隻孤鶴。鶴帶著身上的箭緩緩地向地面墜落,然而,眼見它就將要觸地時,那鶴卻猛然振起,向天空西南方飛去。

當時在場的有上萬人,都望向天空,極目追望帶箭飛翔的孤鶴,看了很久,直至那隻孤鶴消失在益州城附近。

這個益州城外十五里遠處有一座「明月觀」。它坐落在山水之間,被濃密的松樹和桂花環繞,靜謐幽深,成為修行的好地方,然而,只有修行精誠的人才能住在這觀中。

在明月觀的東廊第一院中,景緻尤其幽靜絕美。有一位自稱為青城道士的徐佐卿,每隔三四個月就會到訪明月觀一次。觀中主事的人把第一院的正堂留給他,他一來會住個三五日,或十天左右。

徐佐卿風度高雅古樸,器量寬厚,仙風道骨素為道流中人所佩服、仰慕。有一天,他突然在道觀現身,精神不似平日怡然樂爽。他告訴院中人,剛剛他走過山中,偶然被一支飛箭射中,不過當時很快就恢復了,身體無恙。這時,他取出一支箭來給在場的人看,並說這支箭不同於凡俗,不是人間的東西,請觀中人好好保存,等到後年,箭的主人會來取回。

徐佐卿將那支箭留在中堂的壁上,並且取來筆在箭旁寫下日期,這一天是天寶十三載九月九日。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史之亂起,十五載六月玄宗奔往蜀地避難。在一個空閒的日子,他命人駕車四處遊覽,偶然間出遊的車隊來到了這個明月觀,見到此處風景雅緻幽深不同凡俗,就進入裡面觀覽。

玄宗走在東院正堂時,注意到一支懸掛在堂壁上的箭,覺得似曾相識。他讓侍臣取下箭來把玩著,從而發現這支箭竟然是他自己的御箭。這讓他感到非常驚訝,不解為何自己的箭會落在這兒,就詢問了道士這箭的來歷。

明月觀的道士把前年徐佐卿在此地說的話說給玄宗聽。玄宗聽後,更確認這支箭正是前年他在沙苑獵狩時射中孤鶴的那支箭。那隻孤鶴把箭帶走了,最終卻是落腳在此處,奇的是孤鶴竟是道人的化身。當時,徐佐卿預言了到了後年,箭將物歸原主,事情發展果然如其所言。

這一段傳奇讓玄宗將這支箭視為寶物,珍藏起來。而從那以後,再也沒有人見到過徐佐卿的蹤影,他的故事成為了一個神祕的傳奇。直到今天沙苑中草村(今名)的村民還流傳著這個佐卿化鶴的故事。

【後話】

為什麼徐佐卿此後就不再現蹤了?筆者以為:從事情的發展來說,玄宗到了明月觀後,佐卿化鶴之祕就會眾人皆知了;而按「道理」來說,修道人的超凡功夫是不能在人前顯現的,所以徐佐卿沒有在明月觀道出他化鶴之事;再說,修煉人也不能道破常人生命之「迷」。若此,他讓自己從明月觀「失蹤」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了。

在這則記載中,人們知道了道人徐佐卿能夠化身變鶴,能夠飛翔,能夠快速自我療傷,還具有預知未來的宿命通功能,顯然修煉能讓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層次的說法的確不虛。當然,修煉還有更高更高層次的境界,偶然發生在徐佐卿身上的「意外中箭」故事,只是給世人在「驚鶴一瞥」的瞬間展現其中微小的一羽罷了。@*#

資料來源:唐 薛用弱《集異記》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 「六代樂舞」之首,就是黃帝的《雲門大卷》。據《史記》等典籍記載,黃帝以「雲」命名百官,軍隊也稱為「雲師」。 雲門即是天門,世上人都來自天上,《雲門大卷》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
  • 在商紂王時代,殷商朝廷和各諸侯國都設有禁獄,只西岐才有畫地為牢的事出現。這是因為管理西岐的文王是位聖人,他通曉先天八卦,知道法律的設置本質是為了規範人心。
  • 《論語》中,退隱的賢人不少,如「楚狂接輿」,如「長沮」和「桀溺」,如「荷蓧丈人」等。但是,只有儀封人對孔子完全認同,知道孔子的歷史使命所在,可以說是孔子的千古知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