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苑名人傳》:佛羅倫薩的雕刻大師多那太羅(一)

文/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 翻譯/陳遇
多那太羅的作品《加塔梅拉塔騎馬像》(Gattamelata),1453年。青銅雕刻。加塔梅拉塔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國僱傭兵隊長,逝世後,官方為紀念他的功勛委託多那太羅創作。雕像位於意大利北方城市帕多瓦(Padua)聖安東尼廣場中央。(Cris Foto/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86
【字號】    

多纳托(Donato)於1403年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又譯:佛羅倫斯),他的親友都稱他多那太羅(Donatello),因此他在一些作品中也用多那太羅這個名字署名。他一生致力於藝術,不僅是一名非常難得的雕刻家和優秀的雕像大師,也是一名粉飾灰泥工匠,同時他也善於透視技巧,是受人尊敬的建築師。

他的作品展現出高度的優雅、設計巧思與卓越技藝,公認比其他任何工匠的作品都更接近經典的古希臘羅馬藝術。人們尊稱他為第一位發明並善用淺浮雕場景的人,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從構思、作工到成品,都顯示他對此有著充分的理解,能夠給予淺浮雕一股超凡的美感。不僅在他的時代沒有人能高越他,甚至在我們的時代也無人能相形媲美。

多那太羅從小就在貴族魯貝托‧馬爾泰利(Ruberto Martelli)的家中長大,在那裡,他良好的品性、令人稱羨的才華不僅贏得了馬爾泰利先生的喜愛,也受到整個貴族家族的愛護。他年紀輕輕時就完成了許多作品,但由於數量眾多,較少為人提及;而讓他一舉成名的作品,則是一塊描繪天使報喜的灰色石雕,當時放置在佛羅倫薩聖十字聖殿(the Church of S. Croce)的卡瓦爾康蒂禮拜堂(the Chapel of the Cavalcanti)祭壇旁邊。

這件作品的構圖方式相當奇特,底座是由幾塊不同的方形裝飾版拼在一起,上面有六個小男孩拿著花綵一樣的東西,仔細一看,他們卻又互相抓緊著對方,像是害怕底下的高度。不過這件作品中最令人驚歎的部分,還是聖母瑪利亞的人像。天使突如其來地到來使瑪利亞受到驚嚇,她敬畏的神情中帶有一絲甜美和膽怯,優雅地轉向向她敬禮的天使,展現出收到令人驚喜的禮物時的謙卑和感激之情,更不用說這是最棒的禮物了。(編註:有一天,天使受上帝旨命告訴瑪利亞,她已懷上神孕的消息,並將生下耶穌基督。)

除此之外,多那太羅也精湛地處理了瑪利亞和天使服飾的曲線和皺摺,在布料底下隱約可以看人物的體態,展現了遺忘多年的古典美學。不論在設計、判斷和操縱鑿子的技巧上,他都已臻於完美。

在同一座教堂裡的隔墻底下,塔迪奧‧加迪(Taddeo Gaddi)的圖畫旁,也放置了一件多那太羅精心雕琢的木製耶穌受難像。多那太羅完成這件作品時,他認為自己完成了一件罕見的作品,拿去給朋友菲利波‧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di Ser Brunellesco),希望能聽到他的意見。多那太羅期待菲利波會給他很高的評價,但菲利波卻只微笑地看著雕像。面對這樣的反應,多那太羅於是懇求菲利波看在他們友情的份上,忠實地說出他的想法。菲利波誠懇地回答說,在他看來多那太羅這件作品像是把一名農夫放在了十字架上,並不是受難的耶穌基督,耶穌應該具有世上最精緻、最完美的形象。聽到這樣意想不到的批評,多那太羅回答道:「如果說的和做的一樣容易的話,我的耶穌對你而言應該就是耶穌而不是農夫;拿塊木頭自己做做看吧。」

菲利波二話不說便回家開始做,而且他沒有讓任何人知道這件事。為了證實自己的批評是有理的,他努力超越多那太羅的作品。幾個月後,他的作品已經達到了完美。完成後的一天早晨,他邀請多那太羅一同吃飯,多那太羅接受了邀請。在前往菲利波家的路上,他們經過了佛羅倫薩的舊市場,菲利波在那裡買了一些東西,拿給多那太羅然後說:「你先拿著這些東西去我家,我等一下就過去。」於是,多那太羅先去了菲利波家,一進大廳,映入眼簾的就是菲利波剛完成的耶穌受難像,擺在光線底下相當醒目;多那太羅立即停下腳步,仔細端詳這座雕像,雕像是如此地完美,以致他完全被征服了,驚歎不已。他像發狂了一樣不自覺地舉起雙手,以致原本裝在圍裙內的雞蛋、乳酪和其它所有東西一下子掉到了地上摔壞了,但他仍在驚歎之中,像被催眠了一樣,

多那太羅的作品《波焦‧布拉喬利尼像》(Poggio Bracciolini)。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Historical Center of Florence)。(公有領域)

在佛羅倫薩的聖若翰洗者洗禮堂裡,多那太羅也替被康士坦斯大公會議廢黜的教宗若望二十三世(Pope Giovanni Cossa)製作墓碑,委託人是若望二十三世的好友科西莫‧德‧美第奇(Cosimo de’ Medici,1389–1464年,又被稱為「老科西莫」)。多那太羅在這座墓上親手刻了一個鍍銅的若望二十三世全身像,下面有三座大理石雕刻的雕像,代表著三德的形象,其中的希望和慈善兩座雕像也是多那太羅製作的,而代表信仰的雕像則由他的學徒米開羅佐(Michelozzo)完成。在這座墓的對面,則是多那太羅做的木製雕像《懺悔的抹大拉馬利亞》(S. Mary Magdalene in Penitence),展示了她因節食和禁慾而消瘦,作品相當精美漂亮,各方面都完美地呈現了多那太羅對解剖學的高度掌握。在舊市場的其中一根花崗岩柱上也有一座多那太羅做的富裕之神雕像,是由堅硬的石灰岩製成,靜靜地矗立在那裡,每每受到工匠和所有優秀藝術評論家的高度讚譽。

多那太羅不僅辛勤地用雙手創作,也善用他的判斷力。他的許多作品在工作室看起來是很美麗,但隨後移到其它地方,在不同的光線或高度下,又呈現出不同的外觀,甚至形成相反的效果。他的雕像都是如此,在實際放置地點看起來比在工作室裡加倍地好。

有一次,他和菲利波共同接受了亞麻布製造公會的委託,為其製作一座聖馬可雕像。在菲利波的同意下,多那太羅獨自完成了這座雕像。然而,當雕像還停留在地上時,他卓越的判斷和技藝卻沒有被認可,公會拒絕將這件作品放置到雕像基座上。多那太羅只好請求他們先把雕像放到(高度較高的)基座上,並說他會繼續努力,展示給他們一個截然不同的成果。他的請求獲得了批准,於是多那太羅用布將雕像蓋了起來,兩個星期之後,再將其原封不動地揭開,結果這次所有人都為之驚歎。(待續)

本文(《藝苑名人傳》)作者簡介:

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年)是意大利畫家、建築師及作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位藝術史學家,他最有名也經常被引用的著作:《最優秀的畫家、雕刻家和建築師的生平》「The 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1550)」,又稱為《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Artists)。這本書描述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跟北歐,傑出畫家、建築師跟雕刻家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藝術專用)

原文Life of Donatello, Sculptor of Florenc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點閱【佛羅倫薩的雕刻大師多那太羅】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 欣賞漢普頓宮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於那融合美麗、端莊、高貴、內斂與莊重的畫作之餘,可能會以為這些畫作來自一位18世紀中後期的藝術家。然而,這些肖像畫卻是在更早一個世紀之前由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創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國畫家,公認是英國最傑出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 很多人會在一月份做年度計劃。每年我都會擬定兩個大的創新方案,我會按季節規劃:春夏兩季照料我的果菜園;秋冬兩季學習一項藝術或手藝,今年是學女裝裁縫。
  • 捷克共和國的捷克克魯姆洛夫鎮(Cesky Krumlov),距捷克、奧地利、德國三國交界處不到50英里,是該地區建築遺產的傑出代表。小鎮歷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許多普通建築,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更大型的建築,包括兩座宏偉的修道院在內,更為小鎮增添了美感和歷史氣息。
  • 克拉約瓦藝術博物館(Craiova Art Museum)是羅馬尼亞的[ascii]著[/ascii]名景點,收藏著該國一些最重要、最精美的繪畫和雕塑,時間跨度從中世紀到現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