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 app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永恆之城」羅馬的寶藏:奧羅拉別墅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ELIZABETH LEV撰文/吳約翰編譯)
意大利羅馬盧多維西‧奧羅拉別墅(Villa Ludovisi Aurora)裡的奧羅拉房間(The Aurora room)。(HSH Princess Rita Boncompagni Ludovisi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44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寧靜的天空和莊嚴的建築撫慰著歷史的創傷,層層堆疊的紀念碑和建築廢墟掩蓋了幾個世紀的爭鬥與勝利。「永恆之城」(the Eternal City)羅馬歷經多次重建,似乎在宣告「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羅馬的盧多維西‧奧羅拉別墅(Villa Ludovisi Aurora)就是一個例證。這片小綠洲隱身在大飯店林立的威尼托街(Via Veneto)後方的蘋丘(the Pincian Hill)上,幾乎看不出任何重大事件在此發生和有什麼知名人物造訪的足跡。

奧羅拉別墅(The Villa Aurora)。(HSH Princess Rita Boncompagni Ludovisi提供)

直到2021年,這座別墅公開拍賣的消息,躍然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其原因正落在這棟建築由著名巴洛克藝術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所創作的罕見壁畫上。不動產繼承之爭、藝術品盜竊、家庭鬧劇等通通搬上檯面。這棟別墅開價4.71億歐元(約5.21億美元),傳聞有眾多潛在買家,包括比爾‧蓋茲和汶萊蘇丹(the Sultan of Brunei)。

自古以來,這裡就是一個是非之地。凱撒大帝(Julius Caesar)曾在此建造神話般美麗的花園,但他在西元前44年慘遭謀殺後,花園落到歷史學家薩盧斯特(Sallust)手上。當時這裡是貴族諸多享樂宮殿中的一顆明珠,但卻在西元410年,阿拉里克(Alaric)入侵羅馬時遭到焚毀。沉寂了一千多年後,在新任羅馬凱撒(羅馬帝王的頭銜之一)與教廷領導下,新式建築浴火重生。

奧羅拉別墅經歷縱火和謀殺事件後,就像宣告死亡般,拍賣時乏人問津。對麗塔‧邦康帕尼‧盧多維西王妃(Princess Rita Boncompagni Ludovisi)來說,別墅的拍賣如一記喪鐘。自從2009年嫁給皮翁比諾(Piombino)的尼科洛‧邦康帕尼‧盧多維西王子(Prince Nicolò Boncompagni Ludovisi)後,她就把這座別墅當作她的家。

王妃原名麗塔‧詹雷特(Rita Jenrette),在遇到她的白馬王子之前,是一名記者、演員,身兼房產經紀人,她年輕時的聲望可與卡拉瓦喬媲美。麗塔在奧羅拉(以黎明女神命名)別墅展開她新的人生。12年來,麗塔致力維護別墅屋況,持續修繕,讓奧羅拉別墅重拾「壯遊時代」(the age of the Grand Tour)造訪羅馬必遊的勝地。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說:「在羅馬,沒有比這兒更幸福的地方了,沒有比這兒更氣派的了。」麗塔也經常親自導覽,分享她熱愛此處的歷史和美麗的建築。(譯註:壯遊指的是文藝復興時期之後,歐洲貴族的傳統旅行。)

奧羅拉別墅(The Villa Aurora)一間屋內的天花板上裝飾著精緻的壁畫和浮雕。(HSH Princess Rita Boncompagni Ludovisi提供)

麗塔王妃在接受《大紀元時報》專訪時表示:「盧多維西王子為奧羅拉別墅奉獻一生……多年來,我也一直努力維持著。」麗塔王妃付出那麼多心力,卻眼見別墅出售,令她傷心欲絕。

然而,驟然出售奧羅拉別墅,其實早有先例。美第奇公爵(the Medici dukes)托斯卡納的盟友、紅衣主教弗朗切斯科‧瑪麗亞‧德爾‧蒙特(Cardinal Francesco Maria del Monte)在1596年購入這處房產,但卻被當時在位教宗的侄子徵用。1599年歸還別墅時,當時紅衣主教僱用米開朗基羅‧梅里西(Michelangelo Merisi),別名卡拉瓦喬,在小閣樓的拱頂上繪製他唯一的一幅壁畫。

當時是卡拉瓦喬憑藉(羅馬市中心的)聖王路易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的作品《聖馬太蒙召》(Calling of St. Matthew)享譽盛名的前夕。接下奧羅拉別墅拱頂的壁畫工作,他選擇了大膽的構圖,畫面出現三位身材高聳入雲的天神,分別是(羅馬神話中的)眾神之王朱比特、海神涅普頓和冥王普魯托(Jupiter, Neptune, and Pluto),以裸體形象和清晰垂直「前縮法」(foreshortening)呈現。紅衣主教德爾‧蒙特在這裡進行他的實驗,不知是冶煉黃金,還是觀察天體。卡拉瓦喬將水、空氣和火三元素擬人化,各自以一種動物代表,分別是鷹、鷹馬(hippogriff,也叫駿鷹)和三頭地獄犬(the three-headed dog Cerberus)。它們圍繞在一個半透明的天體周圍,地球位於其中心。有一個奇妙的命運安排,觀測天文學之父伽利略(Galileo)在幾年後曾來到這座別墅,那是他為說服羅馬教廷接受他的「日心說」理論(heliocentric theory,譯註:太陽是宇宙的中心)的多次旅行中的一次。(譯註:前縮法,是為了描寫人體或物體的特定角度,如仰角、俯角或正對觀眾的角度,必需將人體或物體前後縮短,使其符合自然視覺效果的手法。)

卡拉瓦喬在小閣樓拱頂上的壁畫(局部)。(HSH Princess Rita Boncompagni Ludovisi提供)

小小的閣樓裡擠著三位巨人,都有著與卡拉瓦喬自畫像相同的愁眉苦臉的陰暗特徵,這可能讓很多人望而生畏。但是,對麗塔王妃來說,這是「她練習瑜伽的地方」。

當紅衣主教德爾‧蒙特將奧羅拉別墅賣給新任教宗家族(波隆那的盧多維西‧邦康帕尼家族)時,別墅再次易主。從1621年至今,奧羅拉別墅就一直由盧多維西家族持有,世代相傳。

盧多維西家族的莊園,曾一度擴大到74英畝的驚人腹地,延伸至蘋丘。別墅裡保存許多巴洛克畫家的精華作品,而雕塑收藏甚至連羅馬都欽羨。

弗朗切斯科‧巴貝里(Francesco Barbieri),綽號格爾奇諾(Guercino)作品《奧羅拉房間入口處拱頂壁畫》。(HSH Princess Rita Boncompagni Ludovisi提供)
弗朗切斯科‧巴貝里,綽號格爾奇諾的作品《奧羅拉房間入口處拱頂壁畫》(局部放大)。(HSH Princess Rita Boncompagni Ludovisi提供)

盧多維西家族為了在入口拱頂處畫上壁畫,特別聘請著名的卡拉奇學院(Carracci academy)弟子弗朗切斯科‧巴貝里(Francesco Barbieri),綽號格爾奇諾(Guercino)前來。這是他第一件在羅馬的作品。天花板上描繪黎明女神奧羅拉(Aurora)馳騁天際,撒下鮮花,驅散黑暗。就像卡拉瓦喬一樣,格爾奇諾從下往上使用戲劇性的視角,展示他非凡的繪畫技巧。盧多維西家族非常欣賞他的作品,他們甚至再次聘請這位來自波隆那的畫家在樓上繪製希臘菲墨(Fama,註:她是名譽和名聲的化身,她為成名而喜悅,她為可恥的謠言憤怒)女神的形象。

麗塔王妃對這些作品瞭若指掌。她發現雕塑家貝尼尼(Bernini)「有好幾個晚上在奧羅拉別墅內玩紙牌」。此外,她對意大利海景畫家阿戈斯蒂諾‧塔西(Agostino Tassi)參與拱頂畫感到憤怒,那是在塔西玷污巴洛克畫家阿特蜜希雅‧真蒂萊希(Artemisia Gentileschi)臭名昭彰的事件之後。隨後,王妃語氣轉為柔軟:「我喜歡格爾奇諾。相較屋內其它藝術品,我最喜歡他的作品。」

弗朗切斯科‧巴貝里(Francesco Barbieri),綽號格爾奇諾(Guercino)創作的天花板壁畫作品《菲墨女神》(Fama)。(HSH Princess Rita Boncompagni Ludovisi提供)

奧羅拉別墅從17世紀的輝煌時期以來,持續飽受時間和貪婪的摧殘。到了19世紀,投資失敗使得莊園腹地縮小到今天的半英畝。1896年,摩根大通(J.P. Morgan)曾考慮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買下莊園。盧多維西收藏的最好的104件雕塑於1901年賣給意大利政府,而卡拉瓦喬和格爾奇諾的鉅作依然在別墅中屹立不搖。

麗塔王妃還發現別墅另一項無價資產:家族檔案文件。她花了10年時間,整理、保存和數位化這些海量文件。麗塔與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和意大利藝術警察隊(the Italian Art Police)合作,成功找回2016年被「親戚」偷走的信。它是1867年聖若望‧鮑思高(St. John Bosco)寫給艾格尼絲‧盧多維西公主(Princess Agnese Ludovisi)的一封手寫信。15萬頁文件分門別類,從法國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ionette)的信件,到教宗額我略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親筆簽署的文件,承認親生兒子賈科莫(Giacomo)的合法性等等。這些都是前幾位別墅主人留給世界的遺產。

失去奧羅拉別墅令人心碎。尼科洛王子於2018年去世後,麗塔王妃無法和尼科洛王子第一段婚姻的兒子達成協議,解決遺產債務。於是,地方法官介入,下令出售。2022年1月18日是別墅第一次拍賣,但沒有競標者出現,而4月7日的第二次拍賣,也遭遇同樣命運。第三輪拍賣,稱為「世紀拍賣」(Sale of the Century)於6月30日展開,起標價再次調降。(譯註:第三次拍賣一樣流標,第四次拍賣在10月18日,結果尚未公布)

客廳和天花板一角。(HSH Princess Rita Boncompagni Ludovisi提供)

麗塔王妃並不後悔投入在別墅的時間、精力和個人資金。她說:「世上只有藝術和建築能留存下來,……只有我們的繪畫和文學能代代相傳下去」。

拱頂上馳騁天際的黎明女神奧羅拉知道,無論此刻多麼黑暗,最終,太陽必然升起。

原文:Roman Treasures: ‘The Eternal City,’ the Villa Aurora, and Princess Ludovisi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列夫(Elizabeth Lev)出生美國,是位藝術史學家,目前在羅馬任教、演講和指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 欣賞漢普頓宮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於那融合美麗、端莊、高貴、內斂與莊重的畫作之餘,可能會以為這些畫作來自一位18世紀中後期的藝術家。然而,這些肖像畫卻是在更早一個世紀之前由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創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國畫家,公認是英國最傑出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 很多人會在一月份做年度計劃。每年我都會擬定兩個大的創新方案,我會按季節規劃:春夏兩季照料我的果菜園;秋冬兩季學習一項藝術或手藝,今年是學女裝裁縫。
  • 捷克共和國的捷克克魯姆洛夫鎮(Cesky Krumlov),距捷克、奧地利、德國三國交界處不到50英里,是該地區建築遺產的傑出代表。小鎮歷史文化中心的街道布局和許多普通建築,已經有近千年的歷史了;更大型的建築,包括兩座宏偉的修道院在內,更為小鎮增添了美感和歷史氣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