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金沙赌场会员卡 - 体育
【救世古鑑】

前世之罪因何得到赦免 命運如何被改變?

作者:懷忍忍
font print 人氣: 2677
【字號】    
   標籤: tags: , ,

佛家說人的命運、種種禍福是業報的因果展現。那麼人怎麼改變壽命、官運……呢?不好的命運怎麼能得到轉化呢?

孝順兒子  今生重造命運

吳二是臨川地方的小老百姓。儘力地侍奉老母親,盡心讓她高興順心。一個晚上,他夢見神告訴他:「明日午時,你要被雷擊死。」
吳二說:「我的母親年紀老大,需要我照顧,能不能讓我免死?」
神說:「這是天命,不可免也。」

吳二恐怕嚇壞了母親,清晨為母親準備好早餐時,對母親說:「兒子有事要出外一趟,請母親暫時到妹妹家。」但是母親不許。

不久,天上黑雲四暗,雷聲轟轟響。吳二更加擔心母親受驚嚇。就把門戶關上,然後,自己悄悄走到田野裡,等待天罰。不久,天上的黑雲逐漸散開,預期的事並沒有發生。

吳二急急返家,撫著母親,仍然擔心危境未除,而不敢把自己經歷的險事告訴她。那一晚,吳二又夢見神對他說:「你至孝感動天庭,因此已經寬恕赦免了你前世的罪業,當要加倍敬奉母親。」自此,吳二對老母更加孝順,敬養一生。

孝順媳婦  解脫前世業報

喻氏是四川郪邑支祖宜的妻子。她奉養婆婆非常孝順,婆婆個性嚴峻急燥,很難侍奉,喻氏恭恭順順地侍奉她,從來沒有一句抱怨的話。

一個晚上,喻氏得一夢。夢中神告訴她說:「你前生是牟容的妻子。三十歲時得大病,在床上半醒半臥一年多。你的婆婆七十多歲,煮粥給你吃。你因為口苦厭食,哭著大罵好幾次。到了臨死時,你絕望地呼天:『七十歲的不死,我才三十歲就要死了,老天啊真不公平!』司命請問了天帝,天帝下令焚燒你的屍體,那時你已氣絕。

「現在,應當要了結你的宿業了,讓你死於雷斧之下,不久就要執行。因為你今生奉養婆婆至孝,所以先讓你知道。」喻氏從夢中驚醒。凌晨,她沐浴更換新衣,拜見婆婆說:「我入支家作新婦三年,侍奉婆婆沒有發生差錯。今天想請假暫時歸返娘家,恐怕遭不測死去,請婆婆把心放下,不要悲傷。」她婆婆聽到媳婦講出這番不尋常的話語,非常訝異不解。

喻氏回到娘家與父母告別,把夢中事一五一十都講給父母聽。然後,她到屋外點了一炷香立在屋子南方的樹下,仰視天空向天禱告說:「民婦當死,這是前世造下的孽債,我當承受不會推辭。但是想到婆婆年老、丈夫貧窮,誰來供養他們呢?我的父母自小教導我好好作人,現在我遭天誅,會給父母招來恥辱。現在我有七個月的身孕,如果是個男嬰,支氏就有後代了。想來,前面兩件事皆不可避免了,獨獨支氏無後這事,乞求上天稍稍延後三個月的時間再執行對我的懲罰,等我分娩後再讓我死。」

當時大白天裡,天空布滿陰雲,風雷交加,天地一片黑暗。遇到文昌帝君察知喻氏的情況,就向天帝呈報取鄉里中凶逆的張實之妻馬氏來代替喻氏。馬氏淫邪凶悍,悖逆人倫,侍奉婆婆無禮,在風雷交加中被雷打死,而喻氏則豁免一死。

孝子讓老虎感動  父親添壽

徐一鵬,字季祥,是鄞地(位於浙江省境之東)人。他侍奉父母至孝,但是家中貧窮,他只好離開家到海濱去教書授徒。有一天晚上,他突然作了一個奇異的夢,夢見自己對主人說:「我父親恐怕是生病了。」

他急急馳歸,不分日夜地趕路。夜裡他正經過一座山嶺,突然遇到一隻老虎當道,擋住他的路。

他求老虎,說:「我為了父親的病急急趕路回家,即使虎牙迫在眼前,我又有什麼好害怕的?」老虎像聽懂他的話一般,轉過身,曳著長尾離開了。

回到家,家人告訴他,父親病得很嚴重,已經神智不清了。當季祥靠近父親身邊時,父親倏然醒轉,對他說:「我兒剛才在返家路上,沒有遇到老虎嗎?我剛才被抓拿到一個公府,見到穿緋衣的府吏說:『你的命數該當到限了,你的兒子一片赤子的孝心感動了老虎,讓老虎都避開他讓路給他。因為孝子的緣故,特地延你一紀的生命』。」@*

資料來源:《德育古鑑》

─點閱【救世古鑑】系列─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