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 心底無私天地寬

文/劉曉
示意圖 (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013
【字號】    
   標籤: tags: , , ,

當別人對自己不好,公開或在背後使壞,甚至造成了某種損失的情況下,我們是以同樣的方式回擊,還是以德報怨,想辦法化解雙方的矛盾和怨恨呢?古人的兩則故事給出了答案。

梁人助楚人種瓜

戰國時期的梁國有位叫宋就的大夫,在梁國與楚國邊境的縣城做縣令。在兩國交界處,梁人與楚人都各自種了一片瓜田。梁國的瓜農很勤快,按時澆灌瓜田,所以瓜的長勢很好,而楚人比較懶惰,給瓜田澆水灌溉的次數少,所以他們的瓜自然長勢不好。

因為嫉妒,楚人就趁黑去糟蹋梁人的瓜田。梁人察覺後,非常生氣,就向宋就請求,允許他們也去踐踏楚人的瓜田。宋就說:「不能這樣做。仇恨是災禍的根源,他人行惡,你也行惡,這是偏激的做法。我教給你們一個辦法,那就是每晚偷偷地為楚人的瓜田澆水,不用讓他們知道。」

梁人聽從了宋就的建議,每天晚上悄悄地去給楚人的瓜田澆水。圖為清焦秉貞《耕織圖》冊(局部)。(公有領域)

梁人聽從了宋就的建議,每天晚上悄悄地去給楚人的瓜田澆水。在梁人的幫助下,楚人的瓜田的長勢也越來越好。楚人很納悶,便暗中查訪,才知道原來是梁人所為。

楚國的縣令聽說了這件事,非常震驚和開心,就上報給了楚王。楚王接報後,內心慚愧,遂派使者前往梁國道歉。楚國與梁國關係融洽,就是從宋就妥善處理邊地瓜田事件開始的。

不記過往 寬恕叔父

杜楚客是唐太宗時期的宰相杜如晦的弟弟,少年時,就推崇高尚的節操,成人後,以才氣富有盛名。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杜楚客與叔父杜淹都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所逮捕。杜淹與杜如晦向來不睦,所以在王世充面前進讒言,害死了杜如晦的哥哥,又囚禁杜楚客,差點讓他餓死,但杜楚客竟無怨色。

隋朝末年,群雄逐鹿,杜楚客與叔父杜淹都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所逮捕。(曹醉夢繪圖/大紀元)

王世充被李世民打敗後,杜淹論罪當誅,杜楚客含淚請求兄長杜如晦搭救叔父。起初,杜如晦加以拒絕。杜楚客便說:「叔父已經殺害了我們的哥哥,而今兄長您又因為怨恨,捨棄叔父不救,一門骨肉殘殺而盡,真的令人很悲痛!」說著,還欲自刎。

杜如晦為其言辭所打動,於是向唐太宗請求赦免杜淹之罪,杜淹因而獲釋。唐太宗貞觀年間,杜楚客任蒲州刺史,以能幹著稱。後來任魏王府長史,又升遷為工部尚書,辦理王府政事,以威嚴正直聞名。

或許,當我們放下仇怨,用善行來化解仇怨,仇怨也會化成善行,而此時的我們也會收穫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坦蕩與幸福。@*#

參考資料:

劉向《新序‧雜事四》
《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一》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天象奇觀常常引起觀星族的興趣,也引得關心天象與世運吉凶者的關注,「七星連珠」就是其中一種!你可知「七星連珠」、「五星連珠」從遙遠的時代以來,就是極受古代中國重視的天文現象,古來有句成語叫「珠聯璧合」,就是指這個天文現象。「七星連珠」是什麼意思呢?中國史上第一次七星連珠發生於何時?「七星連珠」是吉兆還是惡兆呢?
  • 俗話以「呆若木雞」來形容人愚笨或受驚嚇發愣的樣子。其實古代「呆若木雞」意指人怎樣的心理精神狀態呢?在歷史上,有精彩的故事,呆若木雞戰勝強敵,我們來看看。
  • 元宵節是個天上人間交會的美好日子。一說到元宵夜,誰能不想起賞花燈呢,宋朝詩人一翦梅盧炳說「燈火樓台萬斛蓮」,元宵花燈照亮天人之間,一夕如晝,更少不了「燈謎」共歡伴,還有那元宵「嘉夜煮浮圓」讓元宵的記憶更深印人心!你可知道這些元宵節俗的來源嗎?嘉節當前,讓我們一起來猜一猜、追一追元宵節俗的時空背景。
  • 儒家認為揖讓之禮「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現。而《易經》的哲理則以為屈己敬人的「謙謙君子,利涉大川」,就說謙退有益於人突破環境限制向四方發展。這些都是中華文化重視揖讓的精神所在,而具體表現在生活中的主要場合就是見面的揖禮。
  • 黃帝夢中之人轉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臘人同宗?一陣大風帶來的奇跡,真實的歷史,超越你想像。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王勃從滕王閣高處臨觀秋景,所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瑰偉絕特的景色就來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陽日。共賞九九重陽詩詞的名篇佳句。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