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

晉朝有個叫唐遵的人,字保道,浙江上虞人。晉太元八年(383),突然暴病而死。一天後又醒了過來,向家人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清朝時,嶺南地區曾流行大麻風病,因為這個病極具傳染性,因此即便是骨肉至親也不敢同住。
湖南嶽州(今岳陽市)的雷某,頗有家財。道光六年(1826)病重時,他知道自己的兒子不成器,就祕密將一百兩金子交給平日的至交、鄰居李某,請他代為保管。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據說在春秋戰國時,便有戲劇表演。到了元代,戲曲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奠定了中國戲曲的藝術形式和表演風格。許多文人通過戲曲這種藝術形式抒發抱負、針砭時弊、影射社會、傳播文化、弘揚正氣、教化百姓。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清朝戲曲大家、文學家,在乾隆年間任翰林院編修的蔣士銓,有一位行俠仗義的父親,雖然是一個一生都沒有取得任何功名的人,但卻在正史《清史稿》中留下了小傳。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百善孝為先。《說文解字》中說,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意思是說,「孝」這個字,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上半部分是老字的頭,下半部分是子字,老人在上,小子在下。孝的意思是善待父母長輩的舉動。
善有善報,自古不虛。據清朝梁恭辰的《勸戒錄》記載,浙江仁和縣(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經營鹽業,家道殷實。
關於竇娥冤的故事,很多中國人並不陌生,它出自元曲大家關漢卿的雜劇。竇娥的冤情是在死後被昭雪的,但根據古籍,也有不少冤情在當事人活著時被昭雪的,其中有兩件分別發生在清朝嘉慶和道光年間,均記載在清朝《勸戒錄》中。
清朝無錫有個秀才叫楊溥,字乘時,文采名氣在當地居於首位。但不知什麼原因,他多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而且年過五十歲,還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待字閨中的女兒。為了延續香火,他準備納妾。
在中國古代,與律師相對應的叫「訟師」,其主要做的就是幫人代寫訴狀、謀劃訴訟等。除了訟師,古代還有一些文筆好,只替人家寫訴狀的人。
古人說過:「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然而,在世間,仍有一些心懷嫉妒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去傷害他人,結果最終害的是自己。
根據史料,廣東梅州人顏鳴臯是清朝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武進士,曾在福建多地擔任總兵兼署提督。他是清朝中葉梅州重要的涉台歷史人物。當時的台灣島屬於福建管轄,顏鳴臯的足跡曾遍及台澎地區。他曾在澎湖、金門等地擔任過游擊、守備、副將等職務十餘年。
清朝梁恭辰在《北東園筆錄三編》卷二有篇「神廟香火資」,記錄民間傳說三國時期的猛將關羽在死後成了神仙,因此很多地方蓋起了關帝廟,加以祭拜。清朝山西解州(今屬運城市)州城西門外,有座關帝廟,一向非常靈驗。
清代文人姚元之編著的筆記《竹葉亭雜記》記載了一個這樣「走無常」的人。他叫郭汪燦,湘潭人,嘉慶甲戌年的進士。祖上原本姓「汪」,所以他將「汪」姓加到了自己的名字中。他曾告訴他人,在自己還未做官時,曾在冥府任職,就像在人間各個官署中供職一樣。
最近幾年,大陸流行穿越小說和電視劇,故事說的是某個人死後,靈魂出竅,但身體卻被幾百年或幾十年後的靈魂占據,通俗的說就是「借屍還魂」。
很多中國人都注意到了,最近幾年中國大陸的各種災害,比如地震、水災、旱災、火災、瘟疫等一直在密集爆發,可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多災多難。對於信神者而言,這些災難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冥冥中其實一切都是有安排的。民間還有這樣的說法,在水、火、刀、兵等災難前,冥府都要製作造劫簿,這大概是為確定發生災禍的範圍、類型和相應的死亡之人。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居魯士大帝是古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古波斯帝國,又被稱作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居魯士大帝在公元前553年建立的龐大國家。他統治下的帝國,不僅涵蓋了古代近東的所有文明國家,還包括了大部分西南亞,和一部分中亞及高加索地區,被後世認為是「上古中東諸文明的集大成者」。從疆域看,他的帝國從西邊的赫勒斯滂到東邊的印度河,是前所未有的最大帝國。因此,在居魯士大帝離世後的銘文中,這...
人世間不僅壽命長短,而且功名利祿也都在人出生那一刻就定好,一切的安排亦由前世的因果所定。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雖然命運早有安排,但因為今生積了大的德行或造了大業,使命運得以改變,或延壽或減壽,或發了財、當了官或失財失祿命。對此,古籍中也有記載。
關於「臥薪嘗膽」的故事,很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越王勾踐,他在被吳王夫差打敗後,臥薪嘗膽,最終反敗為勝。而吳王夫差亡國前亦有先兆。
不管現在的人是否相信,其實人的命運在出生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那人的命運是否可以預測呢?答案是肯定的。自伏羲黃帝開始,卜筮星相之學歷代皆有,並成為中華文化最為神祕的部分。上天亦安排了一些特別之人,比如相師,現在也叫命理師,將一些低層天機透露給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的世人,從而讓人敬畏天地。今天我們就說說四位相師的神異之事。
或許是莊周夢蝶的故事,將蝴蝶這個大自然的精靈變成古時文人墨客詩歌中描摹的對象,有關蝴蝶的詩歌並不少,如「花透香須宿雨乾,柳飄晴絮送春寒。最憐蝴蝶雙飛舞,只作莊周一夢看。」「今朝天氣清明好,江上亂花無數開。野老殷勤送花至,一雙蝴蝶趁人來。」「春山處處客思家,淡日村煙酒旆斜。胡蝶不知人事別,繞廧間弄紫藤花。」等等。
2021年7月18至21日,河南鄭州等地遭遇了一場強降雨。暴雨加上泄洪,造成鄭州市區出現嚴重內澇,鄭州市鐵路、公路及民航交通均受到嚴重影響,街道成河,地鐵部分地段進水,有的水沒過車廂,大量人員受困。
《周易·繫辭上》有言「天垂象,見凶吉」,西漢的董仲舒在他的「天人感應」學說中也認為,天人相類相通,天的賞罰是依據人類行為好壞而施。上天分別用符瑞和災異對統治者顯示讚賞和譴責,用以指導人世間的活動。他還特彆強調災異的警懼作用,認為自然界的災害變異,是為政者的錯誤所導致。
南北朝劉宋元嘉年間,一個名叫求那跋陀羅的僧人從天竺,也就是古印度來到中國傳法。他有著怎樣神奇的經歷呢?
共有約 67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