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大唐氣象恢宏 影響日本科學習俗

唐代自然科學也同樣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如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公元868年,中國《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而這些成就大多傳入日本並為其吸收。
天文曆法之影響
在日本遣唐使中,有一些陰陽師、天文留學生等,他們大量吸取了唐朝在天文曆法方面的先進知識並將相關書籍、器物帶回了日本。同時進入日本的還有中國的陰陽五行說、祥瑞說、星相占卜等。早期流入日本的天文方面的書籍有《天文錄》、《荊州占》、《日月食暈占》、《天官星占》、《彗星占》等。著名的遣唐使、對天文曆法同樣有研究的吉備真備將測影鐵尺帶回日本,帶回的書籍則有《大衍曆經》、《大衍曆立成》等。
日本還仿效唐朝,建立了天文機構。7世紀中葉,設陰陽寮,置陰陽、曆、天文博士各一人。660年,仿唐朝製漏刻之器。漏刻,是古代的計時器。「漏」是指帶孔的壺,「刻」是指附有刻度的浮箭。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種。早期多為洩水型漏刻,水從漏壺孔流出,漏壺中的浮箭隨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受水型漏刻的浮箭在受水壺中,隨水面上升指示時間,為了得到均勻水流可置多級受水壺。

675年,日本朝廷建占星台。693年建天文臺,並置天文博士教授學生。
隋唐時期,日本共有五次採用中國曆法。第一次是在604年,使用的是南北朝時期宋何承天的《元嘉曆》;第二次是在690年改用唐朝李淳風的《麟德曆》;764年改用僧一行的《大衍曆》;857年改用郭獻之的《五紀曆》;862年使用唐徐昂的《宣明曆》。日本之所以緊跟隋唐,不斷改用新的曆法,是因為其發現新的曆法更為先進。《宣明曆》一直使用了八百多年,直到1684年。
醫學之影響
中國醫學進入日本的最早記錄是562年,吳人知聰將中國古代針灸經絡穴位圖《明堂圖》等160卷醫書帶入日本。其後,隨著中日頻繁的交往,中國醫術、醫書、醫具、醫藥、醫學教育制度和精於醫道之人紛紛東流日本。重要書籍有《難經》、《脈經》、《神農本草》、《素問》、《千金方》、《張仲景方》等,主要中藥有犀角、麝香、人參等幾十種,藥具則有陶碗、壺、罐、瓶等。
至於醫療機構與醫學教育制度,日本也逐漸完備,大體還是模仿唐朝。701年,日本修成的《大寶令》明確規定中務省設內藥司,宮內省設典藥寮,分別置內藥正、典藥頭執掌,另有醫、針、摩各一人;取得醫生執業資格者才能行醫。這些設置與唐朝基本一致。此外,僧尼也允許學醫治病。
隨著不斷對唐朝醫術等的學習,具有日本特色的漢方醫學逐步形成,醫術高明的醫師也不斷湧現。御醫丹波康賴編寫的隋唐醫學全書《醫學方》共30卷,為日本現存古代醫學文獻中最大的醫典,內中許多唐朝醫學著作已經失傳。

當然,對日本醫學影響非常大的中華人物,一定要提及東渡日本的鑒真和尚。他雖然雙目失明,但卻仍然利用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手指的觸覺,將有關藥物的知識傳授給日本人,矯正了過去不少錯誤。同時對於藥物的收藏、炮製、使用與搭配等知識,鑒真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日本人。他還治癒了光明皇太后的疾病。據日本《皇國名醫傳》裡記載,鑒真東渡日本面授醫藥知識,才使日本人真正掌握辨認藥品之知識,從此日本醫道才算完備。據說,日本曾有《鑒真上人秘方》,後失傳。因此,14世紀以前,日本醫道把鑒真奉為醫藥始祖,直到德川時代,日本藥袋上還貼有鑒真的圖像。其地位之高由此可見。
軍事之影響
760年前後,中國經典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傳入日本。遣唐使吉備真備曾在唐朝學習過軍事,他回日本時帶回唐弓3張,箭30支,此後還在朝廷中講授《孫子兵法》、《諸葛孔明八陣圖》,並指導日本仿唐甲冑的製造。
遊藝之影響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人喜歡下圍棋的不少,而圍棋也是在唐朝時傳入日本的,相傳還是由吉備真備帶回的,並很快風靡日本上層社會,出現了不少圍棋高手。日本留學唐朝的學問僧弁正即是其中之一,甚至因為善下棋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
據《舊唐書‧宣宗紀》記載,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三月,「日本國王子入朝,貢方物。王子善棋,帝令待詔顧師言與之對手」。這大概是最早的中日圍棋賽。兩個高手對弈,下到32子仍不分高低。此後的遣唐使團中,都有善弈之人,他們常常與唐朝的高手們對弈。
除了圍棋,唐朝的馬球在8世紀時傳入日本,風行一時;被稱為日本的「國技」的相撲運動也由唐朝傳入日本。
習俗之影響
日本的習俗也與中國有很多類似之處。如正月元日,要飲屠蘇酒,吃雞、肉汁中放入少量蔬菜和四角餅的「雜煮」、燉菜之類的;元旦早飯後,大人們出門向親戚、朋友、恩師、上司等恭賀新禧;正月初一至初三這三天是「過年」;初七「人日」吃七種菜;十五上元節(元宵節)踏歌、觀燈等。還有三月三日的女兒節、四月初八的浴佛節、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七月初七的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九日重陽節等等,在日本從奈良平安時代盛行至今。而且日本的飲食、婚喪等習俗也無不受到唐朝的影響。
小結
可以說,日本文化大部分來源於唐朝文化,唐朝對日本的影響是巨大的,日本正是不斷吸收著唐文明的精髓,推動著自身的發展,並產生了優美、典雅的日本文化。而從有唐一代對日本的巨大影響看,我們在深深為大唐的輝煌文明引以為傲之際,不免心痛其在當今中國大陸的消失,不免對依舊保留唐風的日本心生羨慕。無疑,在反思我們將自己的民族文化丟到哪裡去的同時,讓中華文明重新綻放,才是我們追思古代中國輝煌的要義所在。@#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