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艺术小百科】界画
古代的风景画或人物画中有建筑物的构图,依赖界尺将建筑物的飞檐、楼阁、楹椽等画得唯肖唯妙,这种有直线的画,称为“界画”。
艺坛博览
【书法漫谈】中国书法的神性特点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艺术殿堂里的奇葩,在书写艺术中无与伦比。

孙少英新年开展 艺术写生以画谈美

为迎接黄历新年的到来,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推出“孙少英谈美-水彩画美感经验大展”,由高龄92岁的国宝级水彩大师孙少英在大墩艺廊(六)展出近30件水彩作品,并首创以水彩画“谈美”,带领民众体验艺术家从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美学品味。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闲来看青山(彩墨)

画画绝不能受“规范”限制,这点和书法有很大的不同。有一个写书法的人每次联展都写一张很大的草书“畅怀”,写来写去,永远都在畅怀。但画画的人如果展相同或类似的作品,马上有人会指责他:“毫无创意”。

虔诚之作:绚丽缤纷的西班牙雕塑世界(下)

基多的作品《人的四种命运》(the Four fate of Man),作者是曼努埃尔·奇利(Manuel Chili),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是卡斯皮卡拉(Caspicara)。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了不道德生活,以及遵循神圣戒律的道德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后果。

虔诚之作:绚丽缤纷的西班牙雕塑世界(上)

未着色的石头、大理石或青铜雕塑在西方神圣艺术中占主导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如多纳泰罗(Donatello)和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巴洛克时期的雕塑家吉安‧洛伦索‧贝尔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和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虎视眈眈(彩墨)

夜色昏黄,果园那儿的柿树挂满了柿子,一只老鼠爬上柿树梢偷吃柿子——它专心地吃着,全然忘却周遭的动静与凶险——此时其它树上的猫头鹰家族们正睁大眼睛注视着它们的猎物,虎视眈眈,黄绿色的大眼睛在夜林里闪烁发亮。

“北美泰姬陵”:文学与艺术女神的居所

1883年,亨利‧莫里森‧弗拉格勒造访佛罗里达州,那里椰林婆娑,暖风拂面,阳光灿烂。这次旅行让他对佛州深为着迷。弗拉格勒想像其他人也如他般对佛州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怀着这样的想法,五年后,弗拉格勒在佛罗里达州开始兴建酒店工程,而那一年建的酒店也是整个佛州的第一家酒店。

木雕界米开朗基罗:雕刻师格里林‧吉本斯(下)

17世纪英国作家约翰‧伊夫林(John Evelyn)在他的日记中,曾如此提到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装饰雕刻师格里林‧吉本斯(Grinling Gibbons):“无与伦比,难以用言语形容⋯⋯吉本斯的雕刻无疑是世界上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创新和罕见作品。”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泼墨山水(彩墨)

在Facebook上,有一个女网友PO出一张山水画,说她不守“规范”,只是随心所欲的画去,自己快乐就好。之后,有一个网友回应她说:“规范是人定的,如都照规范走,谈什么创新?要怎么突破?又如何超越?——能发自创作者内心想表达的意念,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是艺术的真价值。”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隐居(彩墨)

李白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你问我为什么要住在这儿?我告诉你,这儿不是人间世俗的扰攘可比,这儿可是桃花流水、风光旖旎的世外桃源呢。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绿幛(彩墨)

有一次,我去散步时,捡到一块人家丢弃的椭圆形海棉,仔细一看,有很多不规则的小孔洞。嗯,好像可以拿来作画呢。于是就拿回来沾墨沾色试试,画就许多张不同的构图,这是其中之一。(另一张题为樱花季,于专辑P. 66)

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礼拜堂:美国巡回展览

五百多年来,米开朗基罗让无数教宗、王子和主教们伸长着脖子,只为一仰天堂的景象。现在,来自梵蒂冈的巡回展览“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礼拜堂:展览”(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 The Exhibition)将其雄伟壮观的拱顶湿壁画带入了现实之中。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草原放歌(彩墨)

我读钱松喦先生的书,里面提到他好用“单色”,说“山水画,罗列的形象比较复杂,着色却要单纯。”这幅“草原放歌图”就是纯用绿色,在做渐层的处理时,挥洒泼色泼墨的当下,常能得到很大的快慰与满足。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姑婆芋下(彩墨)

古人说:“画有常理无常法”,意思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不要有规范,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工细整齐或逸笔草草;大红大绿或渗淡灰暗都不计较,任君挥洒。唯一不变的就是不能有违常理。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秋声(彩墨)

米开兰基罗说过:“绘画是音乐、是旋律,只有天才才能理解其复杂性。”——依我看,米氏前半句说对了,后半句我并不全然认同。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桃源仙境(彩墨)

我读俞剑芳先生的“中国绘画史”,其中提到清初四王时说:“清朝山水画,自四王继董、陈主盟画坛后,竭力推崇元四大家,于黄公望尤为倾倒。风声所树,争相仿效,遂为师法所囿,不能自出手眼……山水画遂尽为槁木死灰,神气索然矣。……”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情深(彩墨)

在爬莺歌山步道途中,有一处供人休憩的场所,那儿古木参天,茂密的相思林遮蔽了天空,互相交叉重叠,不留丝毫空隙。莺歌区公所在密林下安排许多长条铁椅,供游人休息。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珍馐(彩墨)

瓜果满桌。我平日上课,率多由学生指定画题,即依她们的要求来做构图或作发挥。通常她们指定的以花卉居多,如牡丹、芙蓉、四君子之类的;有一组学员特别喜爱瓜果,常指定画香蕉、凤梨、西瓜、竹笋等等,我都尽量依题意信手涂染,以满足她们。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秘境(彩墨)

最近多玩一些墨,有时候也使用积墨或宿墨来处理,看看能不能作出一些不同的“墨韵”或肌理出来。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笔底江山(彩墨)

自古以来画画的人都有一身硬骨头,不随便向世俗权贵低头。纵使他已经贫无立锥之地,也不会向权贵求一个官位做做;达官贵人向他求画,他也不一定肯卖,宁愿贫苦一生。这种“傲骨”有时会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旋律(彩墨)

我常一边画画一边听音乐。久了,有一些感触: 天然的美景——浑然天成的景色,有的。 天然的音乐——自成篇章的旋律,没有。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樱花季(彩墨)

四十年前曾经去武陵农场旅游,但见众多老荣民在农场上种植高冷蔬菜,空气中充满鸡屎、猪粪的味道,苍蝇满天飞。后二十年再去,已然人去山空,老荣民的房舍也被拆光了,杳无去处。原种高丽菜的斜坡改种樱花,因为植株尚小,稀稀疏疏的,殊乏看头。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月夜(彩墨)

宋‧杨万里有一对诗句:“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迟出。”诗人知道那晚一定会有月亮,他痴等月儿出来,哪知月儿好像知人意似的,偏偏迟迟不出来——月亮出来或不出来,都可以写成诗喔。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红梅(彩墨)

梅是四君子之一,很多老师教画,率多由四君子开始教起,是进入花鸟画的起手式。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月如钩(彩墨)

这幅图里的墨和色都是一遍一遍染上去的,所以看起来不单薄,层次丰富厚重。

名家碑帖:楷书第一人和正书第一碑

唐代楷书碑帖是楷书(正书)的标竿。在众多大家中被戴上“楷书第一”桂冠的是哪一大家?“正书第一碑”讲的是哪一碑帖呢?这些赞美由何而至呢?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仙境(彩墨)

以前台北有一位知名的画家,他一辈子都在画张大千的画。画出来的画和张大千几乎没有两样,他也以身为张氏门生自豪。于是就有人说了:“看这人的画还不如直接看张大千的画。”这就是囿于前人、困于师承,不去创新的结果,只能以“不长进”来形容。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瀞(彩墨)

“瀞”的元素,不外乎洁净、宁谧与安详,一尘不染,摒除世俗的喧嚣和烦扰,纯化自己的心灵。在这里,我们以“蓝色系”来呈现画面的干爽、纯洁与安静——一处纯然无垢的净土。

话牛画──《风雨归牧图》

江南是鱼米之乡,因为农耕的需要,牛只处处可见,特别是水牛。当地的画家若想画牛,随时都有机会仔细观察牛的生态,举凡牛的行、住、坐、卧,画家们都可随手拈来,一挥而就。

困知勉行—徐明义画集8—沁香(彩墨)

偶尔在画画的当儿会突发奇想:技巧再好也比不上境界的深奇,境界应该是比技巧更重要吧。 就如同吾人画工笔画,好像只要时间足够,就能够有一张色彩斑斓的、瑰丽的、有装饰性的画出来,而全然可以不顾它是不是有内涵、有思想;也不管会不会把它给画“板”了。(板就是死板、呆板)

共有约 765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