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室内设计领域里,天花板通常被当作“第五面墙”,装饰天花板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天顶壁画的透视错觉风格(illusionistic style)在意大利语为“di sotto in sù”,意思是“由下往上”,此语可追溯到16世纪的威尼斯。天顶壁画最早起源于古罗马的墙壁绘画。历史悠久的天顶壁画通常以视觉陷阱(trompe l’oeil )的天空为特色,看起来很像是往上延伸到天国的高度。年代久远的天顶壁画,其典型主题为神话或圣经人物,在意大利与整个欧洲的教堂和宫殿,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美术爱好者可能会感到讶异,位在西班牙马德里的普拉多国家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l Prado),竟然收藏数量如此庞大的法兰德斯画派大师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的作品。这是因为鲁本斯经常替国王菲利普四世(King Philip IV)(1605—1665年)作画,有绝大部分的收藏来自于此。另外,西班牙一位出色的艺术大师维拉斯奎兹(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也受到鲁本斯许多影响。
1874年,王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在伦敦举办展览,展出一位新手艺术家的精美画作。这幅画的标题是“点名”(The Roll Call),描绘因克曼战役(the Battle of Inkerman)结束后的细节。展览还没结束,《点名》就已经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评价很高的画作了。
胡塞佩‧德‧里韦拉(Jusepe de Ribera,1591–1652年)是西班牙17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但人们可能想不到,他的整个艺术生涯是在意大利度过的。他被称为“洛‧斯帕尼奥雷托”(Lo Spagnoletto),意即“西班牙小子”,是卡拉瓦乔最有才华的追随者之一。在艺术创作中,里韦拉对卡拉瓦乔强烈戏剧化的明暗对比进行改造,探索出了更明亮的光影效果。里韦拉还融合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西班牙绘画的写实、博洛尼亚的古典主义和罗马画派的造型。
托尔金(J.R.R. Tolkien)的《王者再临》(The Return of the King)是史诗奇幻三部曲《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最后一部,内容虽直面黑暗,结局却充满光明。这是一部充满希望的故事,无论有多少黑暗迹象,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希望都在。在一切看似无望的时刻,这个故事值得我们做为借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