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影子女士:一生钟情皮影戏的美国人(下)
被称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宝琳‧本顿(Pauline Benton),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美国皮影戏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纽约创办了红门剧社,将中国濒临式微的传统皮影戏在美国发扬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宫演出。然而在她弥留之际,红门剧社的风光已不如从前,她没有后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戏遗产何去何从?
表演艺术

成长期的相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由发祥地—北京,向外地普及的过程。在北京,相声艺人队伍逐渐扩大,竞争日益激烈,促进了相声艺术的成长。尤其是相声登上广播电台以后,拓宽了观众面,提高了相声演员的知名度,社会影响也愈来愈大。

《白良关》以两个花脸演绎生命的突兀,一般而言,生命的进行是查不出异状的,然而有时它出乎意料,逸出常轨,突然出现一个难以名状的空间。这出戏中两个花脸尉迟恭与尉迟宝林,在异国的白良关前,会面于神秘的柳林,柳暗花明又一村,他俩都吃一惊,从未谋面的父子竟然在此相认。

“九一八事变”之后,著名相声艺人张寿臣曾经编演这样一段“垫话”︰“小日本想灭亡中国,那是痴心妄想!中国人同仇敌忾、团结御侮,谁想亡中国也亡不了。您只管放心,历史上记载得明明白白;元朝来亡中国,没几百年,连蒙古也送来啦!清朝来亡中国,没几百年,连吉林、黑龙江西半边都送过来啦!日本不是也要亡中国吗?好吧!待不多少年连蓬莱三岛也得送给中国。亡?亡什么?全日本国的人都到中国来,还不够站岗的哪!”

*讽刺艺术︰相声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处于成长期的相声更以“讽刺”为突出特色。相声的“讽刺艺术”并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学艺术的根源。从“谈笑讽谏”的古代“俳优”,到“直言敢谏”、“实不让当时言官”的唐朝“参军戏”,宋朝的“滑稽戏”,到“滑稽幽默”、干预生活为特色的历代笑话,“讽刺”的传统是一脉相承。到了相声艺术,可以说是集其大成!

*“单口”大王︰刘宝瑞﹙1915—1968﹚,北京人,自幼家境贫寒,曾向崇寿峰学艺,十三岁拜张寿臣为师,学说相声。十四岁赴天津,与马三立、赵佩茹、李洁尘等人在南市“联兴茶社”相声大会演出,并在广播电台播音,开始崭露头角。1940年从济南回北京,声誉鹊起。后去南京、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单口大王”。到了四十年代末,他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声艺术介绍给港、澳观众。

在侯宝林漫长的六十年艺术生涯后,他因病在1993年去世,临终前说了这样一段《最后的话》︰“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的最大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着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现在我难以了却这个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我一生都是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别观众,我也会面带微笑而去。祝愿大家万事如意,生财有道。”

侯宝林﹙1917—1993﹚,满族,四岁时被舅舅张金斌从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门外侯家。养父在涛贝勒府当厨师,家境清贫。从懂事起,就饱尝了都市贫民生活的艰辛。抱着碗领施舍粥,捡煤核,卖冰核,卖报,打执事,什么杂活都干过,最后沦落成小要饭的,经常忍饥捱饿。他只免费念过三个月的小学,不到一百天。

李进宇:神韵的美,唤醒人生命本源

十年前,我站在法国卢浮宫的画前,生命中第一次感到震撼。那幅巨大的油画描述了基督点水为酒的神迹。我站在画前拍了照——画很大而我很小。我以为自此后不会再有任何艺术能震撼我。可是没想到,生活中会有神奇的事发生。神韵艺术团在纽约九天轰动全球的新年演出,那些天,自从我去看了第一场演出后,就忍不住连续去看了九场。我才明白,什么叫震撼生命!舞蹈音乐天幕所展现的美,令人不敢想像。一种无法描述的,来自生命本源撞击心灵的震撼。

常宝堃﹙1922—1951﹚,满族正白旗人,原籍北京,出生于张家口。父亲常连安,艺名“小鑫奎”,原在富连城科班学戏,后来与吴铁庵一起研究戏法,以变戏法谋生。常宝堃六岁开始随父“撂地”卖艺,表演戏法的“说口”。童声清亮、口齿伶俐,抓哏取笑、机敏聪慧,颇受观众的喜爱。张家口盛产磨菇,人们亲昵的给他取个绰号,叫做“小磨菇”。

传统戏曲“狸猫换太子”新妆登场

有群肯为艺术奉献的年轻人尝试透过管弦乐、浓缩剧码结合舞蹈身段将传统艺术推向新境界。12月6日,在中坜艺术馆演艺厅,桃园交响管乐团邀请名作曲家李哲艺老师担纲,以歌仔名剧:宋宫秘史《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为主轴,展现台湾表演艺术的新境界,不仅在听觉方面有别以往,又在视觉上给予观众丰颖的满足。

*出身及特色︰马三立,回族,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甘肃永昌县,出生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擅说《水浒》,名噪一时;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又是相声前辈艺人恩续的宠徒和门婿;母亲恩萃卿曾壆唱“京韵大鼓”;兄马桂元师承李德锡,以擅演“文哏”段子著称。

《断密涧》这是一出寓有极度深沉悲哀的戏。李密与王伯党二人,一个由于不能放下旧有的利益、一个由于不能放下旧有的情,结果双双因执著而丧命,明明新世界已经在那里了,但他二人就是无法进入那个美好的新天地。

*坎坷起步︰张杰尧﹙1893—1971年﹚,艺名“张傻子”,汉军旗人,祖籍浙江嘉兴,世代作官,后渐衰落。因此从他父亲张武林起,成了变“戏法”、说“评书”的艺人。

张寿臣虽已出了师,老师却还在关怀、惦念着;有一天,张寿臣在护国寺“撂地”说单口相声,观众很少,焦德海和裕德隆也站那里听,一段说完打钱,观众一哄而散。张寿臣发现老师目睹这样的惨状,难过的低下了头。

*嘴皮子的基本功︰前面说到张寿臣因丧父家贫,生活艰辛,到了一九一一年正式拜入焦德海门下。由于张寿臣觉得自己是“带艺投师”,想快点儿学本事。然而,焦德海却还把他当作开蒙的“娃娃徒”,整天让他练嘴皮子的基本功,他说︰“生意人全靠说来吸引观众,吐字发音务求准确、清晰,声音宏亮,首先得苦练绕口令,锻炼唇、齿、喉、舌各个部位的发音。”“要字正腔圆,不准有倒音、讹音、包口音。”

张寿臣﹙1899—1970年﹚,是清末以来相声的第四代演员,博采众长、集于一身,成为承先启后的一代相声宗师。

焦德海﹙1878—1935﹚,北京人。幼年曾学唱“竹板书”,十五岁时改学相声,拜徐有禄为师。起初,在天桥“撂地”,后到“青云阁茶社”等处献艺。他以“说”、“学”见长,台风稳健,表情细腻,口齿清晰,趣味隽永,属于冷面滑稽。

在相声艺术成长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技艺卓绝、承先启后的相声名家。如果说,传统相声作品是资料方面的遗产,那么,相声名家的艺术经验则是精神方面的财富。这里即将为您介绍的相声名家有李德锡、焦德海、张杰尧、张寿臣、马三立、常宝堃、侯宝林、刘宝瑞等人。

*对口相声《空城计》︰《空城计》的来源,是清代著名艺人余三胜的轶闻。王梦生《梨园佳话》载云︰“一日,三胜扮演皇帝,引率四内侍豋场,左右应各二人对立,适此时左三右一,三胜以目暗示,冀其改也。讵意始终不悟,无可如何。于是三胜唱完之后,续唱︰‘这壁一个那壁三,还须孤王把他搬。’两句而收场。观客、后台相率大笑。”

*对口相声《找堂会》︰传统相声中以豆腐为表现对象的共有三段,即《磨豆腐》、《猪吃豆腐》、《找堂会》。九十年前,豆腐是最便宜的素菜之一,上不了宴会席面。当时,曲艺艺人组成班社,除了街头或茶园作艺外,还常常到官宦人家走堂会。

*对口相声《卖挂票》︰1931年《戏剧月刊》第五期刊登郑剑西的见闻录,介绍了这么件事︰“谭鑫培晚年,除了堂会,戏馆子是不大露的。忽有一次广德楼日戏,贴他的《碰碑》,午后一点已经把戏园子四周上下,挤个水泄不通。好些人来不及吃饭,买了干点心充饥,还不敢喝水,怕解溲,就不能再占老地盘啦!饶是这样,一张条凳还是挤好些人,只要有好戏听,也就不觉其苦。”

先说这个相声源流的背景,从隋唐到清末,封建制度分科考选文武官吏,整整推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1905年方才废除。因此明、清两代,文科考选士每三年一次,考试题目就是八股文。八股文的文体,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构成。从起股到束股,又分为互相排比的两段,一共八股。

相声溯源,其重要性毋庸赘言,然而,不论就整体艺术还是具体的相声段子,追溯源流都是十分困难的。这里选择了包括“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活”在内的十几段传统相声,略予追溯它们的变迁与来历,旁及当时的社会态势,作为一种小民历史的佐证。当然,对于数以百计的传统相声数量来说,区区十几段的比例所占甚小,只能窥全豹于一斑。

有关滑稽的演出诞生于清末,由浙江杭州杜宝林在表演“卖梨膏糖”时,说唱朝报新闻添加笑料而成。随后,江笑笑﹙人名﹚吸取北方相声、“双簧”的表演方式,丰富了这种单人滑稽说唱,并由地场转到戏园子,称之为“小热昏”、“独角戏”。1920年流传到上海,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由一人或二人表演的滑稽独角戏,鼎盛时期拥有一百多个班社。

相声的“柳活”属于学功跟唱哏。它是在天桥“撂地”形成的。清末,天桥“撂地”表演的技艺,除练把式、耍大刀、盘杠子、拉硬弓、独角戏、学口技、数来宝、拉大片、说评书、唱渔鼓外,还有单人做滑稽表演的。这类艺人凭借巧舌如簧,能说善唱,精于表演,满足观众的娱乐要求。

古人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虽是单纯的想像,却有神话的幽微之美。这出戏中,制造水患的是水里的猪婆龙(也称水母),南海观音大士接受泗州州官的求祷,帮助消除水患,她亲自出马解决。

民间艺人的特点是流动性大,不论“撂地”还是茶馆、书场,哪里挣钱多就奔向哪里。张笑侠﹙人名﹚《相声总论》载云︰“相声以前只是在王公府第中的堂会中有,外间少见。后来学者众多,堂会又少,实在不足维持生活,慢慢的便在台上说。又过了几年,便跑到天桥地场上说去了。所以有一般人全管他们说相声的叫做‘叫花子’的。”其实,从子弟票友转变为自食其力的艺人,和流落街头的“叫花子”完全是两回事。

共有约 89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