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文化博覽
文化漫談
神傳漢字
文化典故
歲時節慶禮俗
服飾刺繡
民俗采風
中國武術
武術漫談
武術概論
武德武規
基本套路
武術名家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中國宮殿陵寢
傳統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國園林名築
中國古代工程
茶文化
中國名茶
茶仙茶道
文人茶趣
茶具茶泉
茶史茶俗
命理五行
周易八卦
風水測字
八字命理
姓名起名
大紀元首頁
副刊
端午節
端午節
端午食俗保健 五黃餐強運勢 五瑞制五毒
傳統中華文化的端午節民俗中,有多種帶有「五」的民俗,和端午「重五」相應,展現中國民間的節俗的趣味與智慧。端午節的節俗中也講「五黃」、「五紅」食療養生、驅毒辟瘟、增強運勢。天中五瑞端午香草得以驅「五毒」。
五毒
五紅
五黃
天中五瑞
端午食俗
2017年5月29日 8:59 PM
五世紀時怎樣過端午? 承上啟下源遠流長
端午節的來源久遠、節俗多元,南朝荊楚一帶的風尚很多保留了周代的古風尚。南朝梁人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國最早的一部專門記載古代歲時節令的專著,留下了不少珍貴風土記,可以看到南北朝當代的端午節俗和承襲的風俗來源或古代傳說。應節應景看看南朝時代端午節俗風物……
中華文化300問
端午節
艾草
菖蒲
鬥草
2017年5月28日 12:19 PM
港最熱端午賞龍舟 大澳遊涌承傳統
每年黃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華人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在中西文化交匯的香港,依然保留過端午的中國傳統習俗。除了各式粽子飄香之外,龍舟競賽亦相當普及。雖然週六氣溫高達34.1度,是香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端午節,但無阻大批市民出外觀賞龍舟賽的興致。而香港傳統漁村大澳,還會按照傳統舉行龍舟遊涌,祈求風調雨順,吸引不少遊客圍觀。
大澳
端午
龍舟
龍舟競渡
2015年6月21日 7:03 AM
五月五日迎端午 傳統習俗慶佳節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唐宋瑰麗端午詩詞,品味五彩繽紛的端午民俗。
傳統節日
2013年6月12日 8:01 PM
千古忠魂話屈原--端午節的由來
戰國時代,楚懷王在位時,屈原擔任左徒,他學識淵博,記憶力強,對外熟悉與各諸侯國的外交往來事務,對內輔佐楚懷王制定政令,因此深受楚懷王信任。
傳統節日
2011年6月6日 8:25 AM
端午節話忠義
屈原堅貞不屈的精神,秉承了中華民族捨生取義的傳統精神,是對國家之忠,對百姓之義,這種忠義之舉永遠光耀古今。
傳統節日
漫談過年
神傳年文化
2010年6月16日 12:10 PM
布市2010端午龍舟賽 各族裔同慶
由澳洲昆士蘭客家會所主辦的「2010端午龍舟賽多元文化節」活動,於6月13日在布里斯本森林湖舉行。
昆士蘭客家會
2010年6月14日 5:50 PM
端午節門上掛蒿子的來歷
在很久以前,有一村莊的人道德敗壞,世風日下,無惡不作,所以神決定要滅掉這裏的人......
傳統節日
漫談過年
神傳年文化
2010年6月12日 8:17 AM
端午節懷想
說到端午節,人們一定會樂此不疲的談論有關粽子云云,比較著名的有棕葉粽、竹箬粽、蘆葉粽、槲葉粽和灰湯粽,它們的形狀不一,但萬變不離其宗。說到宗這個字,其實是粽字的諧音,也是一種民族的文化概念和中華文化的情感和意緒,更是提煉了粽子的精華,少之,粽子也只不過是一塊糯米團罷。這種文化與民族記憶相連的情節,更是中國人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一種默默懷念的方式。
屈原
端午節
2009年6月1日 12:25 PM
過端午 懷屈原
一年一度端午節,家家戶戶忙不歇。誰念當年屈子悲,丹心一片向誰說。
屈原
端午
2009年5月28日 9:37 PM
水晶:端午,想起屈原和鄧玉嬌
端午節,一個終於變成公眾假日的傳統節日,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紀念「人」的節日,在這樣一個日子,粽子已經退化為一個符號,而我更願意順流而上,在神思遐想中想起屈原投江自盡的悲天憫人,想起今日中國的另一種官員和正在被「監視居住」的小女子鄧玉嬌。
巴東
水晶
端午
鄧玉嬌
2009年5月28日 6:15 PM
五月初五迎端午
端午節是夏季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佩香囊...
端午
2009年5月28日 7:06 AM
心湖:端午節話忠義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端午節
2009年5月28日 12:33 AM
逍遙:端午話忠魂
端午節又到了,我們都知道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可我們能真正理解屈原是怎樣的愛國情懷嗎?當他為官時,積極為富民、強國努力,反而得罪了統治者,受排擠和迫害被流放也仍然是「位卑未敢忘憂國」,寫下許多流芳千古的作品令後人傳頌,當自己的國家面臨滅亡時,抱著一顆與國家共存亡之心,投汨羅江而死,留下千古美名。
屈原
愛國
2009年5月27日 1:36 AM
端午節的起源
皇歷五月五日端午節,是夏季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一般傳統的說法,都認為端午節源自於紀念屈原的活動。然而,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歷史卻比屈原的傳說還要悠久。有學者據此推測,端午節或許另有起源。其中一種說法是:端午節源於對惡日的禁忌。
屈原
端午節
2009年5月26日 12:56 AM
張羽良:夏之盛典——端午節
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尤其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早自周代的時候,五月五日就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以艾草配掛在身上,或者以香蒲葉燒熱水洗澡,來達到避邪和防止疫病纏身的作用。
張羽良
2007年6月19日 11:11 AM
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為何?
黃曆五月五日端午節與新年、中秋節在中國民間傳統習俗裏,是一年的三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叫「端五節」、「重五節」、「端陽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古人稱初一為端一,初五則為端五,五月初五有兩個五重疊,所以又叫做重五。黃曆是以天干紀年,正月為寅月,二月為卯月,五月則為午月,古人又把初五稱為午日,所以五月初五又叫端午。
曉芸
端午節
2007年6月18日 12:01 PM
什麼是「午時水」?
在台灣,端午節有個習俗叫「打午時水」。什麼是午時水呢?就是指端午節中午從井裡打來的水。據說把午時水拿來泡茶、釀酒,都會特別香醇可口。而經常生飲午時水,則具有治病的奇效。所以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午時水飲一嘴,較好補藥吃三年」,意思是說喝一口午時水,能勝過吃三年的補藥。
午時水
端午節
黃容
2007年6月17日 6:21 PM
神奇的端午「午時水」
端午節,是民間三大民俗節慶之一。五月是夏季之首,亦有「毒月」、「惡月」的別稱,炎熱夏季蚊吶孳生,易於流傳瘟疫疾病,因此民間就以插菖蒲艾草、配戴香包、飲雄黃酒、喝午時水等各種儀式,達到除瘟辟疾的目的。
午時水
神奇
端午
2007年6月17日 12:00 AM
張羽良:詩人節遙望愛國精神
民國28年,對日抗戰烽火正燃之際,重慶文藝界抗敵協會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於是議定每年端午節屈原逝世之日為詩人節。談起中國的文學創作,唐朝的詩、宋朝的詞與元朝的曲,都自成一代表性文體,為中華文化注入繽紛亮麗的色彩,更在世界文學舞台上散發出璀璨的光芒。值此詩人節前夕,就讓我們以愛國這個主題,擷選幾位人物為代表,來緬懷與重溫他們愛國的事蹟和詩詞精選,也讓我們懂得更加珍惜,中國人第一個能真正實施自由民主政治的國度 ─ 寶島台灣。
張羽良
2007年6月13日 2:55 PM
「午時水」治百病? 台灣民眾爭汲取
台東縣鹿野鄉永安村至今仍流傳端午節取「午時水」的習俗,今天上午十一時過後,全村總動員,在乩童帶領下,老老少少三百多位村民排成人龍,從村內的靈泉─玉龍泉以接駁方式取午時水,相傳午時水專治各式皮膚病,沒病的保平安。
水
2006年6月1日 3:34 AM
組圖:五月五 慶端午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端午節是紀念中國古代賢臣屈原的節日。相傳在2,000多年前,中國愛國詩人屈原爲了力諫君主而自溺於汨羅江。鄉民爲了拯救屈原的身體,不斷敲鑼擊鼓嚇走魚群,並且把子投進江中,以免魚蝦啄食屈原的身體。自此以後,賽龍舟成爲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
2006年5月31日 10:47 PM
【節慶食俗】五月五避疫養生說端午
粽子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配料原則有甜、鹹之分,再以碧綠的箬葉或竹葉裹粽,煮熟後的清香味,足以令人食指大動。
端午節
節慶食俗
粽子
2006年5月31日 6:22 AM
【歲時禮俗】端午節的常見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如同其來由和傳說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大約歸納出以下幾點:
端午節
習俗
2006年5月24日 12:44 AM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的傳說,一般來源於民間,都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當時朝中奸臣當道,他受讒言所害,被謫江南。由於他愁懷滿腔,最後於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殉國而死。附近的村民因未能尋獲他的屍首,為了不讓他的身體被魚蝦吃掉,就在江上划著龍舟,敲鑼打鼓,希望能嚇跑魚蝦;又用棕葉包一些米飯,造成粽子,投到江裡餵給魚蝦,希望屈原的軀體不受損害。
端午節
2005年6月10日 10:13 PM
五月五日話端午
每年黃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俗稱「端陽」,或稱「午日」。想到端午節對饕客來說,最期盼的莫過於吃粽子了。粽子的起源乃溯自戰國時代楚國忠臣屈原,因奸佞小人一再陷害而被貶到江南;屈原被貶後,憂國憂民之心更切,以詩文表達他滿腔的愛國熱忱,試圖打動楚襄王的心;然而迷於奸臣讒言的楚襄王,依然無動於衷。之後,屈原面對國土被秦國侵占,秦兵到處為非作歹,傷心悲慟不已,因而選擇在黃曆五月五日那天,自抱石頭而沉下汨羅江內,悲壯地結束了他的生命。
端午節
2005年6月7日 9:40 PM
話說端午節:端午節溯源的傳說
黃曆五月初五為是「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夏季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端午亦稱「端五」,是因為「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初五,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民俗民風
民俗民風
2005年6月4日 10:50 AM
1
2
共有約 57 條記錄
鸚鵡救火的傳說
【品讀唐詩】登高秋望 吟成古今第一七言律
蘇東坡逢寒食清明的「先知夢」與生死故事
青松絮語:凝望未來的琥珀
聖誕傳奇:《是的 維吉尼亞 有聖誕老人》
時間為何不夠用?
測量 載人 傳訊 保健——古代的風箏 你想不到的用途
詩壇奇葩寶塔詩 僅55字層層展開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災難生 是巧合?還是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