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官网
港青年設計名家盼重拾漢服瑰寶
(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導)黃梓維(Harrison Wong)是近年來香港炙手可熱的服裝設計師,年紀輕輕已擁有自己多個品牌,曾多次代表香港在歐、美、澳洲等地時裝展參展並大放光彩。他非常支持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第二茝「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預祝大賽圓滿成功,並倡議中國人在過節時穿上漢服,讓世界見識中國的傳統文化。
(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長袖善舞的阿瑟(Arshad)是香港著名裁縫店Punjab House的老闆,也是英國倫敦設計師、企業家亞歷山大.阿莫蘇(Alexander Amosu)的生意伙伴。在金融海嘯陰影籠罩下,兩位生意伙伴無懼風險,於上月在歐洲推出世界最貴的西裝。阿瑟認為,這是一個合適的時機,搶先做別人還未意識到的事。
工藝獎得主:漢服之美 即將引領時尚趨勢
(大紀元記者黃子嫣台中報導)「現在漢服已經快要變成一種時尚的趨勢了。」2008年新唐人主辦的全球漢服回歸大獎賽中,工藝優秀獎得主、朝陽大學副教授陳美合,在一場講座中,做了這樣的預言。
國際大師鄧達智喜見漢服弘揚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鄧達智(William Tang)是香港頂級華人時裝設計師,在國際時裝界享負盛名。儘管時裝界色彩繽紛,他自己則選擇簡約的生活。在鄧達智的元朗屏山老家裏採訪這位國際名家時,他穿著一身樸實的黑色衣服,屋裏許多古色古香的擺設,也是一派古典的格局。
在清朝宮廷服飾中,最吸引人注目的焦點是,尊貴的皇帝所穿的龍袍,龍的圖騰既然被用來作為一國之君的代表,當然絲毫馬虎不得,造型千變萬化、威儀無比,讓人驚歎不已。朝袍的下擺占有很大面積的是八寶平水、八寶立水的圖案,它們將代表佛家、道家的8種寶物,藏在氣勢洶湧、翻騰的波浪之中。
港校園掀漢服熱 盼大賽成盛事
(大紀元記者李真、吳雪兒香港報導)展現純善純美的中華傳統漢服文化在香港校園正掀起熱潮。繼香港知專設計學院之後,有著38年歷史的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日前也邀請新唐人電視台做「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推廣,學生們目睹即場的漢服表演,紛紛讚歎漢服之美,期盼參加大賽增長見識。
港設計大師:漢服是文化寶藏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踏進著名品牌設計師吳秋全的辦公室,第一眼就看到門口擺放著許多充滿中國傳統風格和香港地方特色的物品,裏面的佈置則顯得非常簡潔,可見這位設計界名人獨特的風格。
年青時裝顧問樂見漢服復甦
(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Rajan是一位年青時裝顧問,他的家族在九龍尖沙咀開設了一家有30年歷史的時裝店RS Fashions。當他知道新唐人電視台將於今年9月舉辦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時,Rajan說:「我認為這是他們應該復甦這種衣服,不單只是作為一種時裝,人們應該珍惜的,因為那是古老的中國傳統。」他呼籲大家踴躍參加這次的比賽:「你一定會喜歡這次的活動。」
漢服古典魅力吸引香港學界參賽
(大紀元記者吳雪兒、李真香港報導)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在香港服裝界引起熱烈回響。培育出多位知名設計人才、在多項設計大賽獲獎的香港知專設計學院,日前邀請新唐人漢服專家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漢服表演,約100名設計專業的學生親身感受到漢服的古典魅力。
女設計師讚漢服大賽弘揚傳統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即將在9月份舉行的美國新唐人電視台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得到香港時裝界的熱心支持。青年女設計師洪小紅讚揚大賽發揚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令全球華人加深對漢服的認識。
(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導)被外界尊稱為香港時裝設計界「教父」的區偉文,在行內地位超卓,屬於威望崇高的殿堂級大師,經他教導出來的設計師獲獎者無數。得知新唐人電視台將在紐約舉辦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他表示非常期待,並會極力向學生們推薦,也希望藉此多了解漢服。
所謂十二章紋,是皇帝的裝飾紋樣,這十二章紋就是用來彰顯皇帝的道德才能,以及治國的能力。這十二章紋是漢人的文化歷史,不是滿族的。
港著名女設計師盼望漢服之美
(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導)即將於本月15日截止效果圖投稿的新唐人電視台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在有時裝之都稱號的香港反響熱烈,除報名參賽選手人數更勝上屆外,漢服所展現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之美也深深吸引了素以挑剔著稱的香港設計師們。活躍於本地服裝界的香港著名女設計師張美儀被大賽深深感動,令她萌生想要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衝動,盼望尋回那種久違的美感。
港服裝界女新秀願復興漢服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將於本月15日截止效果圖投稿,9月10日至11日正式比賽。香港青年女設計師鄭敏儀聞悉這項大賽後,表示非常支持大賽發揚中國傳統服飾,希望能盡一份力普及漢服,促成大家齊來穿漢服的潮流。
港頂級時裝設計師支持漢服大賽
(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導)目前擔任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的馬偉明,是香港首屈一指的資深時裝設計師,曾獲1997年度時裝設計師大獎等,也是香港首位建立自己品牌的時裝設計師,在香港時裝界地位頗高。對於新唐人電視台將於今年9月在紐約舉辦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馬偉明讚揚大賽非常有意義,令選手可以從中獲取創作靈感,他並呼籲業內人士積極參賽。
名設計師林樹彬推崇漢服大賽
(大紀元記者李真香港報導)香港素有時裝之都的美譽,在芸芸名家之中,有「名媛時裝魔術師」稱號的林樹彬在服裝設計界享有盛名。在得知新唐人電視台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拉開序幕時,他表示非常支持,希望自己能夠盡一份力,將富有東方韻味的中國傳統漢服推廣到全世界。
港資深設計師預料漢服領潮流
(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以弘揚純善純美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為宗旨的新唐人電視台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將於今年9月份在有「世界時裝之都」之稱的美國紐約隆重登場。在去年成功舉辦第一屆後,今年的大賽更加令全球時裝界矚目。
漢服大獎作品走秀 豔驚屏科大
(大紀元記者簡惠敏屏東報導)全球服裝設計界引領期盼的年度盛會,第2屆「全球漢服回歸大獎賽」20日閃亮登場,主辦單位新唐人電視在屏東科技大學舉行說明會,由科大服裝設計系同學表演第一屆漢服回歸大賽得獎作品現場走秀。與會觀眾對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及色彩典雅絢麗的漢服設計,無不發出驚豔的讚嘆。
失落的漢服  再現生機
許多人知道,美麗端莊的和服來自唐朝時的漢服,而雍容華貴的韓服,則是明朝時漢人所穿禮服的一種。中華民族自古被稱為「華夏」兒女,《尚書正義》解釋說:「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從久遠時期就已經創造了美麗服飾的漢民族,到了現代,卻失去了自己具代表性的民族服裝。
香港名裁縫喜迎漢服回歸
(大紀元記者吳雪兒香港報導)已經有51年歷史的Sam's Tailor是香港著名的裁縫店,見證了香港歷史輝煌的一頁。店舖老闆、太平紳士麥文浩(Manu Melwani)曾獲頒榮譽勳章,他被漢服的顏色和設計深深吸引,並為中國人感到驕傲。當他得知新唐人電視台第二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已經接受報名,他讚揚這是一項很好的比賽,可以讓世界了解到中國的傳統文化。
漢服冠軍王昭清:靈感來自大自然
(大紀元記者王泓法國報導)今年31歲的王昭清從中國美術學院服裝設計系畢業後,就到法國留學,在馬賽美術學院學習空間和物體造型。她的作品系列「瞬」的第一套獲得了新唐人首屆全球漢服回歸大賽禮儀類金獎。
【熱點互動】從畫中走出來的漢服
10月19日新唐人舉辦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觀看這場比賽猶如觀賞了一幅幅古代的畫卷,令人驚嘆!
前世界小姐選美評審:才有美 巧有工 
大紀元特約記者朱江紐約報導)1981世界亞裔小姐選美評審、前台灣著名形象顧問和設計師朱若愚女士,在觀賞新唐人漢服回歸大賽19日的決賽後表示,看漢服大賽表演是一種享受,享受到一種中國人的文化和生活水平。以下是根據她的感言整理。
成績亮麗 漢服設計大賽台灣隊返台
前往紐約參加新唐人電視台舉辦,首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的台灣代表隊,在勇奪一銀、兩工藝、一優秀獎的亮麗成績後,22日晚間十點半左右返抵桃園機場,受到接機群眾的熱烈歡迎。
組圖:佩玉而思德——「玉環綬」
大紀元紐約訊)古人佩帶玉器不僅僅是美麗的裝飾,更不是財富的炫耀。《禮記‧玉藻》曰:「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無故,玉不離身。」認為玉具有仁、智、義、樂、忠、信等美德,以象徵君子之德。
組圖:首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得獎作品
(大紀元綜合報導)新唐人首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10月19日晚上7點,在美國紐約市喬治王子宴會廳公布得獎名單,並舉行了頒獎典禮。大賽先頒發特別獎,包括最佳設計獎、最佳配件獎、最佳工藝獎,再頒發漢服系列生活類和禮儀類的銅銀金獎。新唐人總裁李琮、紐約時裝雜誌《Moves》主編雅庫博、臺北駐經文處副處長季韻聲等人為獲獎者頒獎。
西人讚漢服:具永恆的魅力 
大紀元記者徐竹思、王虹紐約報導)10月19日在曼哈頓舉行的新唐人電視台首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的現場觀眾中有許多西人,他們來自時裝、工商界,也有Getty Image 、《人物》(People Magazine)等媒體的攝影記者,將選委身後的媒體區擠得滿滿的。
漢服大賽評委:風格正統功底深厚 大賽水平高
大紀元特約記者朱江、戴宜葳紐約報導)新唐人首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於10月19日晚落幕,頒獎後的記者招待會上,部分評委和設計師與媒體見面,評委們總結了這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設計師的漢服盛會,並回答了媒體的提問。
組圖:最佳設計圖及金銀設計圖系列
新唐人首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的最佳設計圖獎由Elsie He獲得,她的作品是日常生活類漢服「桃源‧憶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