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uye
【藝術小百科】界畫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藝壇博覽
【書法漫談】中國書法的神性特點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和世界藝術殿堂裡的奇葩,在書寫藝術中無與倫比。

孫少英新年開展 藝術寫生以畫談美

為迎接黃曆新年的到來,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推出「孫少英談美-水彩畫美感經驗大展」,由高齡92歲的國寶級水彩大師孫少英在大墩藝廊(六)展出近30件水彩作品,並首創以水彩畫「談美」,帶領民眾體驗藝術家從生活中俯拾可得的美學品味。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閒來看青山(彩墨)

畫畫絕不能受「規範」限制,這點和書法有很大的不同。有一個寫書法的人每次聯展都寫一張很大的草書「暢懷」,寫來寫去,永遠都在暢懷。但畫畫的人如果展相同或類似的作品,馬上有人會指責他:「毫無創意」。

虔誠之作:絢麗繽紛的西班牙雕塑世界(下)

基多的作品《人的四種命運》(the Four fate of Man),作者是曼努埃爾·奇利(Manuel Chili),他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卡斯皮卡拉(Caspicara)。這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生動地向觀眾展示了不道德生活,以及遵循神聖戒律的道德生活所產生的各種後果。

虔誠之作:絢麗繽紛的西班牙雕塑世界(上)

未著色的石頭、大理石或青銅雕塑在西方神聖藝術中占主導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如多納泰羅(Donatello)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巴洛克時期的雕塑家吉安‧洛倫索‧貝爾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和新古典主義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虎視眈眈(彩墨)

夜色昏黃,果園那兒的柿樹掛滿了柿子,一隻老鼠爬上柿樹梢偷吃柿子——牠專心地吃著,全然忘卻周遭的動靜與兇險——此時其它樹上的貓頭鷹家族們正睜大眼睛注視著牠們的獵物,虎視眈眈,黃綠色的大眼睛在夜林裡閃爍發亮。

「北美泰姬陵」:文學與藝術女神的居所

1883年,亨利‧莫里森‧弗拉格勒造訪佛羅里達州,那裡椰林婆娑,暖風拂面,陽光燦爛。這次旅行讓他對佛州深為著迷。弗拉格勒想像其他人也如他般對佛州如痴如醉,流連忘返。懷著這樣的想法,五年後,弗拉格勒在佛羅里達州開始興建酒店工程,而那一年建的酒店也是整個佛州的第一家酒店。

木雕界米開朗基羅:雕刻師格里林‧吉本斯(下)

17世紀英國作家約翰‧伊夫林(John Evelyn)在他的日記中,曾如此提到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裝飾雕刻師格里林‧吉本斯(Grinling Gibbons):「無與倫比,難以用言語形容⋯⋯吉本斯的雕刻無疑是世界上任何時期都不曾有過的創新和罕見作品。」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潑墨山水(彩墨)

在Facebook上,有一個女網友PO出一張山水畫,說她不守「規範」,只是隨心所欲的畫去,自己快樂就好。之後,有一個網友回應她說:「規範是人定的,如都照規範走,談什麼創新?要怎麼突破?又如何超越?——能發自創作者內心想表達的意念,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是藝術的真價值。」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隱居(彩墨)

李白詩:「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你問我為什麼要住在這兒?我告訴你,這兒不是人間世俗的擾攘可比,這兒可是桃花流水、風光旖旎的世外桃源呢。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綠幛(彩墨)

有一次,我去散步時,撿到一塊人家丟棄的橢圓形海棉,仔細一看,有很多不規則的小孔洞。嗯,好像可以拿來作畫呢。於是就拿回來沾墨沾色試試,畫就許多張不同的構圖,這是其中之一。(另一張題為櫻花季,於專輯P. 66)

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美國巡迴展覽

五百多年來,米開朗基羅讓無數教宗、王子和主教們伸長著脖子,只為一仰天堂的景象。現在,來自梵蒂岡的巡迴展覽「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禮拜堂:展覽」(Michelangelo’s Sistine Chapel: The Exhibition)將其雄偉壯觀的拱頂濕壁畫帶入了現實之中。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草原放歌(彩墨)

我讀錢松喦先生的書,裡面提到他好用「單色」,說「山水畫,羅列的形象比較複雜,著色卻要單純。」這幅「草原放歌圖」就是純用綠色,在做漸層的處理時,揮灑潑色潑墨的當下,常能得到很大的快慰與滿足。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姑婆芋下(彩墨)

古人說:「畫有常理無常法」,意思是說畫畫沒有一定的方法,不要有規範,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工細整齊或逸筆草草;大紅大綠或滲淡灰暗都不計較,任君揮灑。唯一不變的就是不能有違常理。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秋聲(彩墨)

米開蘭基羅說過:「繪畫是音樂、是旋律,只有天才才能理解其複雜性。」——依我看,米氏前半句說對了,後半句我並不全然認同。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桃源仙境(彩墨)

我讀俞劍芳先生的「中國繪畫史」,其中提到清初四王時說:「清朝山水畫,自四王繼董、陳主盟畫壇後,竭力推崇元四大家,於黃公望尤為傾倒。風聲所樹,爭相倣效,遂為師法所囿,不能自出手眼……山水畫遂盡為槁木死灰,神氣索然矣。……」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情深(彩墨)

在爬鶯歌山步道途中,有一處供人休憩的場所,那兒古木參天,茂密的相思林遮蔽了天空,互相交叉重疊,不留絲毫空隙。鶯歌區公所在密林下安排許多長條鐵椅,供遊人休息。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珍饈(彩墨)

瓜果滿桌。我平日上課,率多由學生指定畫題,即依她們的要求來做構圖或作發揮。通常她們指定的以花卉居多,如牡丹、芙蓉、四君子之類的;有一組學員特別喜愛瓜果,常指定畫香蕉、鳳梨、西瓜、竹筍等等,我都儘量依題意信手塗染,以滿足她們。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祕境(彩墨)

最近多玩一些墨,有時候也使用積墨或宿墨來處理,看看能不能作出一些不同的「墨韻」或肌理出來。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筆底江山(彩墨)

自古以來畫畫的人都有一身硬骨頭,不隨便向世俗權貴低頭。縱使他已經貧無立錐之地,也不會向權貴求一個官位做做;達官貴人向他求畫,他也不一定肯賣,寧願貧苦一生。這種「傲骨」有時會在畫面上表現出來。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旋律(彩墨)

我常一邊畫畫一邊聽音樂。久了,有一些感觸: 天然的美景——渾然天成的景色,有的。 天然的音樂——自成篇章的旋律,沒有。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櫻花季(彩墨)

四十年前曾經去武陵農場旅遊,但見眾多老榮民在農場上種植高冷蔬菜,空氣中充滿雞屎、豬糞的味道,蒼蠅滿天飛。後二十年再去,已然人去山空,老榮民的房舍也被拆光了,杳無去處。原種高麗菜的斜坡改種櫻花,因為植株尚小,稀稀疏疏的,殊乏看頭。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月夜(彩墨)

宋‧楊萬里有一對詩句:「溪邊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遲出。」詩人知道那晚一定會有月亮,他痴等月兒出來,哪知月兒好像知人意似的,偏偏遲遲不出來——月亮出來或不出來,都可以寫成詩喔。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紅梅(彩墨)

梅是四君子之一,很多老師教畫,率多由四君子開始教起,是進入花鳥畫的起手式。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月如鈎(彩墨)

這幅圖裡的墨和色都是一遍一遍染上去的,所以看起來不單薄,層次豐富厚重。

名家碑帖:楷書第一人和正書第一碑

唐代楷書碑帖是楷書(正書)的標竿。在眾多大家中被戴上「楷書第一」桂冠的是哪一大家?「正書第一碑」講的是哪一碑帖呢?這些讚美由何而至呢?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仙境(彩墨)

以前台北有一位知名的畫家,他一輩子都在畫張大千的畫。畫出來的畫和張大千幾乎沒有兩樣,他也以身為張氏門生自豪。於是就有人說了:「看這人的畫還不如直接看張大千的畫。」這就是囿於前人、困於師承,不去創新的結果,只能以「不長進」來形容。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瀞(彩墨)

「瀞」的元素,不外乎潔淨、寧謐與安詳,一塵不染,摒除世俗的喧囂和煩擾,純化自己的心靈。在這裡,我們以「藍色系」來呈現畫面的乾爽、純潔與安靜——一處純然無垢的淨土。

話牛畫──《風雨歸牧圖》

江南是魚米之鄉,因為農耕的需要,牛隻處處可見,特別是水牛。當地的畫家若想畫牛,隨時都有機會仔細觀察牛的生態,舉凡牛的行、住、坐、臥,畫家們都可隨手拈來,一揮而就。

困知勉行—徐明義畫集8—沁香(彩墨)

偶爾在畫畫的當兒會突發奇想:技巧再好也比不上境界的深奇,境界應該是比技巧更重要吧。 就如同吾人畫工筆畫,好像只要時間足夠,就能夠有一張色彩斑斕的、瑰麗的、有裝飾性的畫出來,而全然可以不顧它是不是有內涵、有思想;也不管會不會把它給畫「板」了。(板就是死板、呆板)

共有約 765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