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国外彩票平台官网-国外彩票平台开户-国外彩票平台注册 shouye
台灣近代藝術家黃水文詩書畫挖寶回顧(下)1981-1990年代
在台灣近代詩書畫藝壇,黃水文一生低調,作無形之畫--詩,畫有形之詩--畫,在詩書畫中自得其樂。他的畫作存留甚少,但在精不在多,得到典藏,也曾作為郵票之畫發行;他的詩句得到故鄉諸羅山水共鳴,常被桃城(嘉義)後人選來吟唱;他的書法以隱名的姿態留存於嘉義市中山公園尊師亭。綜觀其人一生平凡中有不凡。
藝壇博覽
組圖:台灣大清文物展  回溯當代歷史輝煌

(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今年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精心策劃許多精采可期的年度大展,繼〈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展出後,接下來又推出「大清五寶」,分別展現出清代宮廷繪畫藝術與工藝的精湛與高超,也可一窺當時的生活背景。

陶藝家蔡忠南陶藝展  爐邊泥味有韻味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陶藝家蔡忠南陶藝展12日假台北市雨農路孟焦畫坊舉行開幕茶會,陶藝界人士與藝文界人士相聚參加茶會,對蔡忠南老師今年展出的的壺系列主題讚賞有加,蔡忠南老師創作的特色,從壺的創作完成到茶文化的深入生活展現,在在提供給各界人士許多生活藝術層面的省思,創作者的人生經驗讓創作更豐富更多彩與絢麗,讓參觀者大開眼界。

没骨画法  画出天下第一马

骏马象征自由与和平,著名的旅德画家沈其昭教授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地画马,希望以马向世界传达和平友爱、自由奔放的精神,并将中国水墨画带到国际殿堂。

組圖:台大清盛世展開箱 努爾哈赤劍亮相

(大紀元記者陳霆台北報導)「大清盛世—瀋陽故宮文物展」將於本月29日至5月1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今(24)日下午,史博館舉行文物開箱儀式,包含許多首次來台的珍品,以及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寶劍。

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為獎勵年青演奏者到海外推展韓國音樂,並學習當地音樂文化,從交流中提升其藝術涵養與國際視野,特由韓國藝術經營支援中心(Korean Arts Management Service)推出韓國傳統藝術駐外計畫(International Residency Program),甄選優秀年青音樂家派駐台灣、美國、德國與巴西等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傳統音樂學系為其海外協力單位,參與甄選三組(共四位)韓國傳統音樂演奏者,於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最長十三週)派駐傳統音樂系,並在韓國政府的經費補助下,到各大學介紹及演奏韓國傳統音樂與創新作品

冬至名家書畫展   鄉土藝文在民間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台灣民俗吃湯圓活動與藝文活動於22日冬至相繼展開,其中名家書畫展在孟焦畫廊隆重揭幕。

倪朝龍油畫展   融合版畫刀筆遒勁

臺灣中部美術協會理事長倪朝龍,從事創作50餘年,這次聯展蒐集近5年來油畫創作,作品沉穩,色彩、筆觸洗鍊。身為中華民國油畫協會創會會員,倪朝龍始終堅持以油彩之筆彩繪生命的感動。同時思考新的油彩、版畫的創作方向,研究融合兩種媒材,建構個人繪畫特色。文化中心大墩藝廊個展,展期到12月30日止。

陳明貴書畫展    19日孟焦畫廊開展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名書畫家陳明貴書畫展,即日起於孟焦畫廊舉行,12月19日下午舉行開幕茶會,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陳明貴書畫都能夠展現不同時空背景下豐富的生命內涵 ,在藝術上面所涉獵的從書畫創作過程,為人類心靈生命的創造實踐,提供了一個絕妙法門,也體驗出真善忍的美好生活情境。

(大紀元記者白亞士台灣台北報導)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推出「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展」,正館306、308室共展出408件玉器,從新石器時代至明清兩代,呈現中國八千年來的玉器發展,其中有多件展品係首度公開,如:南宋鹿鈕玉印、兔紐玉印,撤展多年的「碧玉屏風」也再度亮相;柔美溫潤的玉器,寄託了中國人心中濃厚的情感與深邃的理念,敬天格物─中國歷代玉器屬常設展,詮釋了我民族特性與中華古玉最深層的內涵。

陳若慧擅水墨畫   彩繪陶瓷挑戰受矚目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資深水墨畫家陳若慧女士,從事水墨畫創作成果斐然,擅長牡丹,藤蔓及蔬果,作品用色優雅,結構清新活潑,雖承繼傳統,然滲入西方美學,故能展現創意。1日在鶯歌清鬆畫坊中,她以彩繪陶瓷的心得與陶友分享另一個創作之路,凸顯其水墨在彩繪陶瓷的意境悠遠。

蘇打窯燒工作營登場    演講與教學示範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研究所舉辦蘇打窯燒工作營29日正式登場由羅森豪教授開場白,對英國資深陶藝家傑克‧多爾蒂的作品報以很高的評價,為使學校教學發揮更大的成效,特別邀請資深陶藝家傑克‧多爾蒂到校指導同學,除專題演講外,也安排由大師實作教學示範,讓同學們從大師身上學到更多東西。

越王勾踐來台「 劍舞楚天」明登場(圖片新聞)

(大紀元記者宋碧龍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博物館將自99年11月20日起至明(100)年2月13日止,策劃展出「劍舞楚天─越王勾踐劍暨楚國出土文物展」,今(19)日舉辦展前記者會,這次亮相一一八件展品,除了江陵望山一號楚墓,還有出土的青銅禮器、玉器、漆木器、車馬坑等,無論是規模、保存和藝術性,均展現出楚國文化的高成就。

陳家璋、李芳玲書法展   孟焦畫廊熱烈展出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書法家陳家璋、李芳玲在孟焦畫廊舉行書法展,兩位書法名家各有其特色表現,陳家璋、李芳玲的書法藝術之美追求表現風格的「書法作品」受到矚目。

組圖:用心匯聚  拍出十載感動

(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灣台北報導)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於今(8)日,舉行「show攝可參 10載感動」BOT攝影頒獎典禮暨攝影展開幕。參賽作品共有4,358件,類型不只多樣化,拍攝地點也遍及全台。民眾透過相機捕捉瞬間畫面外,也分享公共建設帶來的便利生活,進而善加利用公共資源。

「咪」台灣  潘慧敏攝影展

(大紀元林秀麗台北報導)年少時夢想環遊世界,走過五大洲近40個國家後,潘慧敏“突然"想到:“那台灣呢?"一個這麼親近的地方,該如何表現它?該如何訂出展出標題呢?無緣由地,一個“咪"字跑出來了!吃著白米飯長大的我們,“咪":為台灣訴說人與土地蘊藏的力量。對一位影像創作者而言,認識自己成長的土地是必然的歷程;就如同巴爾古提在他“回家"一書中提及的文字:“倘使我不認得故鄉,那要如何歌誦世界?"

北區陶藝交流    廖運鴻介紹木葉天目燒製技巧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北區陶藝教育聯誼會31日進行一場會員交流教育訓練活動,活動場所選擇在陶藝家王秀琴工作室舉行,由廖運鴻會長做會員教育訓練課程,在會員的熱烈參與下,讓活動充滿感性知性與教育性。

第3屆台灣金壺獎    鶯歌陶瓷博物館30日舉行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臺灣陶藝聯盟主辦的2010第三屆台灣金壺獎頒 獎典禮定於10月30日下午假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舉行,這是台灣陶藝與茶藝的盛事,臺灣陶藝聯盟理事長游博文表示,今年的作品很有特色,陶藝與茶藝的結合表現出創作者不同的陶壺創作作品風格。

1850年到1900年之間誕生的畫作有99%都不是印象派或者後印象派的作品。相反地,它們受教於當時最好的藝術教育,展出於歐洲的年度畫展或巴黎的上流沙龍,是不折不扣的學院派作品。

組圖:盛唐文物重現   千年地宮祕寶抵台

(大紀元記者林伯東台北報導)民國91年,陝西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來台巡禮,迎請世界唯一的釋迦牟尼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來台,400多萬人次進入壇場禮拜,經過多年籌畫,法門寺地宮珍寶即將在台展出。

一幅好的畫作應該是形(技法)神(內涵)皆備,尤其在表現宗教主題時,更需加上戒慎虔誠的態度作畫,才能感動人心。

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台灣報到- 2010台灣美術雙年展」,2日盛大開幕。展覽見證台灣美術現況,提供台灣藝術創作者與國際藝壇對話的平台,讓台灣看見世界,世界看見台灣,展期到明年1月9日。

停辦多年的全國美展,終於要在民國一百年恢復舉辦,主辦單位國立台灣美術館也在15日正式推出比賽簡章,其中行之多年的「工藝類」卻在項目中從缺,引起工藝人士嘩然。

浮華世界的歌誦者:「銀色」維洛尼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年 維洛尼塞生性開朗、熱愛生活,也因此他的繪畫充滿世俗生活情趣,偏重裝飾趣味。他曾向著名的建築加米凱利.桑米凱列專門學過建築學,宏偉的建築風景在其作品中佔有重要地位。維洛尼塞深受豪門顯貴的歡迎,因為他的作品極盡寫實之能事,無論是貴族的服飾穿著、使用的家飾配件或豪華的住所,皆能細膩逼真的表現出來,甚至在處理宗教題材時,其描繪的重點仍是著重在世俗享樂的生活氣氛、宴饗的畫面與珠光寶氣的穿著。他喜歡用閃亮的銀色與豐富的色彩來傳達歡樂、華麗與光彩奪目之感,藉此彰顯威尼斯的富有繁榮與強大,因而有「銀色維洛尼塞」之稱。  

賴寶玉生活美展   孟焦畫廊展出

(大紀元記者李容耕台北報導)為完美的美展,在孟焦畫廊出現了精心設計的竹藝藝術與竹的藝術,賴寶玉邀請了多位藝術家設計師,2日週六下午在孟焦畫廊展出。

故宮南宋特展   昨六件抵台開箱

(大紀元記者白亞士台北報導)台北故宮今年年度大展「文藝紹興-南宋藝術文化特展」,將於10月8日隆重登場,號稱故宮展出規模最大的一次,展品從宮廷到民間共400多件,動用了國內外17個館藏精品,首次全方位的呈現南宋世代在藝術與文化上的成就與創新,1日展品陸續抵台開箱,首先與國人見面的來自:福建邵武的「銀鎏金盤盞」、福建福州的「剔犀葵瓣三層盒」、浙江諸暨的「石雕犀牛紙鎮」、浙江衢州的「金娃娃」、浙博館藏的「銘銜環銅虎」與浙江諸暨的「石雕筆架」等六件文物。

20年製吳哥窟全景模型 巴黎展出

9月18、19日本年度歐洲文化遺產日之際,巴黎夏悠宮(Palais de Chaillot)舉辦題為「環繞吳哥窟:柬、寮、越」的展覽。其主要展品、號稱世界最大宗教建築的柬埔寨吳哥窟全景模型最為引人注目。製作這一6乘5.2米模型的柬埔寨建築師烏克•瓦納理特(Ouk Vannarith)稱吳哥窟為建築奇跡,是「寺廟、自然、人、神四者共存的地方,柬埔寨的象徵」。

《聖母參拜神殿》是類似壁畫但實際上是畫在布面的巨幅作品,表現聖母瑪麗亞年幼時參拜神殿備受祭師關愛的故事。全畫具有隆重盛大的氣氛,人物眾多,場面卻安排的有條不紊。左為殿前的群眾,右為站在高臺階上的祭師,幼年聖母則正走在臺階中段。群眾人物的個性、姿態、衣冠和背景宏偉的建築物寫實逼真,令人有置身於威尼斯教堂前之感,反映出文藝復興時威尼斯社會的輝煌,也是當時日常生活情景的寫照。畫中建築物外形靈感來自同時代建築家塞里奧(Serlio)和桑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的最新風格。此畫構圖穩定,內容莊重,充分代表了提香中期作品的特色。

貝里尼和吉奧喬尼的基督教圖像雖影響青年時代的提香。但是提香也創造了很多新穎的構圖,如《聖母升天》、《佩薩羅聖母》及晚年的《聖勞倫斯的殉道》

1518~1523年,費拉拉大公(Duke of Ferrara)阿方索一世(Alfonso I d'Este)請提香為其城堡一間名為「條紋大理石館」(alabaster room)的房間繪製一系列與喬凡尼.貝里尼的畫作《眾神的饗宴》相關的作品,提香以「酒神」神話的題材表現了世俗逸樂的畫面,深獲貴族的讚賞。1553年起,提香在西班牙的菲力二世的委託下,製作一系列自稱為「詩畫」的七幅神話題材作品,但是年過六十的提香所選擇繪製的神話故事與年輕時喜好的歡樂內容已大不相同。隨著心境的改變,提香針對悲劇性的神話故事,以充滿戲劇性的方式詮釋連眾神與英雄都難以擺脫的宿命,畫作所展現的張力與令人深思的內涵成為其他藝術家所模仿的對象。

尤明春80回顧 水彩展出雋永情感

屏東美術館3日起至26日舉辦在地畫家尤明春80回顧美展,展出以不同年代為主題,包括恆春半島回顧,台灣早期純樸農村景色,及旅英、日、加拿大等精選水彩畫共○幅作品;純熟的寫實技巧中包含著細膩雋永的情感,真實流露對台灣土地的深厚强烈情感。

共有約 76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