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篮球预测 - 体育 shouye
巴爾的摩大教堂:美國第一座大教堂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藝術生活
《藝苑名人傳》:偉大的畫家、建築師拉斐爾的一生(二)

拉斐爾這位不同凡響的畫家,在佛羅倫薩還學習了馬薩喬(Masaccio)的舊作。當拉斐爾看到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造就,便更為刻苦的鑽研繪畫藝術,因而實現了在藝術和技法上的驚人突破。

末日之愛:龐貝城賣花盲女帶你身歷其境

「尼迪亞」是1800年代最受歡迎的大理石雕塑。她出自英國作家愛德華‧布爾沃-萊頓(Edward Bulwer-Lytton)1834年小說《龐貝末日》(The Last Days of Pompeii)中的人物角色。作家靈感係來自1833年在米蘭看到的一幅畫:俄國畫家卡爾‧布留洛夫(Karl Bryullov)的作品《龐貝城的末日》,描繪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造成大規模的災難。

鮮花、木柱、詩:為何五月在西方很特別?

在世界各地,五月都標誌著冬天的結束,預示夏季的到來。樹木在溫暖甜美的微風中搖曳,草坪披上了綠色的衣裳,空氣整天都如黎明一樣的清新。這幾行詩句是來自安奈特‧韋恩(Annette Wynne)兒童詩集的開頭篇章,然而,在無數讚頌五月份的文學、藝術和風俗的大花園中,這還只是一枝小綠芽而已。

穿越迫害的藝術家梁玉的琵琶緣

一幅暮秋的畫面。樹葉已飄落過半,但林中斑駁著黃、綠的色彩,地面卻了積厚厚的一片金黃。一襲白綢裙的女子落坐於這片秋景之前,懷抱琵琶,素手皓腕,蛾眉微蹙。指尖彈撥間,一陣琮琤婉轉的琴音,由耳入心而來。秋風鼓動,但見白色裙裾揚起,金色葉片旋落,而她卻似絲毫未察,依舊垂目凝神,鏗鏘挑抹,眉宇間透出一股從容與篤定。

19世紀美國畫家深入巴西叢林描繪蜂鳥之美

美洲蜂鳥的魅力無限,令人難以抵擋!優雅敏捷地移動著,閃耀著七彩羽衣,觀賞蜂鳥是人生命中一種美妙的喜悅。震動著快到幾乎看不見的翅膀,蜂鳥用它那細長的喙,不停地吸採花蜜,嬌小的身軀穿梭在花叢之間,好像鳥類世界中的仙女般展現出一種純真、超凡脫俗的特質。這種獨特又迷人的特質,長久以來成為藝術迷和商業偏好的對象,打破藩籬,迷倒了藝術和園藝裝飾愛好者。

《藝苑名人傳》:偉大的畫家、建築師拉斐爾的一生(一)

上天賦予了拉斐爾所有諸如謙遜和善良的品行,而這些美德有時只在超凡脫俗的人身上方能看到:他們天生親切溫和,又彬彬有禮、風度翩翩,總是對各種人、各種行為表現出得當的友善包容,令人舒心愉悅。

田雲:走近神韻年輕藝術家 藝高境更高

提起中國,人們應該意識到,那是五千年的寬廣,「每一朝每一代都有特色,很有意義,我喜歡我的工作,我很想與世界觀眾分享我的文化。」

消失三百年的大師雕像 重新於凡爾賽宮展出

《仄費羅斯、芙蘿拉與愛神》全由大理石雕刻而成,上面共有三個人物:西風之神仄費羅斯、花神芙蘿拉以及愛神,描述著希臘神話中仄費羅斯和芙蘿拉相遇的愛情故事。首先,年輕英俊的仄費羅斯展開翅膀,優雅地從天而降,迎接花神芙蘿拉。芙蘿拉轉身朝向仄費羅斯,她的姿勢非常優雅,好像在跳舞一般。他們兩個一見鍾情。在他們的膝前則是小巧可愛的「愛神」,以男孩的形象出現在他們的前面,象徵著純潔的愛。

《神韻作品:後台奇遇》喚醒塵封的記憶

這是一部由飛天大學的學生創作的視頻作品,講述了一位神韻演員在幕後的離奇經歷。故事中的小林是位年輕的神韻舞蹈演員,練舞認真刻苦,但就是不太愛惜演出的道具,接連弄壞、弄丟了多把扇子、警棍等。

2022年美國春季3場值得參觀的藝術展

大約有150年的時間,文藝復興時期一些藝術家把石頭當作畫布或面板在上面作畫。這種藝術形式非常美妙卻鮮為人知。來自全球58位藝術家、70多幅石頭繪畫藝術正在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St. Louis Art Museum)展出,展覽主題為「石頭上的繪畫:科學與神聖(1530—1800年)」(Paintings on Stone: Science and the Sacred 1530–1800年)。博物館負責歐洲藝術的策展人朱迪思‧曼(Judith Mann)策劃了本次展覽,展出也包括她對藝術和地質的研究。

米開朗基羅的密室與他的信仰

1975年,對美第奇小堂(The Medici Chapels)博物館館長保羅‧達爾‧波格托 (Paolo Dal Poggetto) 來說,是個令人振奮的時刻。他在聖羅倫佐大教堂的新聖器室(New Sacristy,祭衣聖器儲藏室),發現了一個隱藏在櫥櫃下的活板門。活板門下,有石階通向一個小密室,這個小密室被遺忘了500年之久。一開始以為它只是一個煤炭儲藏室,然而,經過仔細思考該密室所處的位置後,波格托館長懷疑在牆壁的泥灰層後方暗藏玄機。

英國海事傑作:格林威治海軍學院

位於泰晤士河南岸的海軍學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納入世界遺產,是「不列顛群島上最精美、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和景觀組合」。 自1873─1997年間,海軍學院矗立於此,見證了英國當年叱詫風雲的海事史;為海軍軍官提供高級培訓,也曾為中國晚清海軍培養了資深軍官和技術人員。

超過三百年歷史的法國古董掛毯 重現四季之美

歲月不待人,晝夜輪替,日復一日,不斷更迭的四季帶領著我們度過了一生。四季,也因此成為經典的藝術題材之一。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MA)最新的展覽「生命的周期:四季掛毯展」(Cycles of Life: The Four Seasons Tapestries)中,訪客將可以親眼觀賞到一組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的稀有掛毯。

德國洛可可建築之美:維斯朝聖教堂

維斯朝聖教堂(Wieskirche,英文Pilgrimage Church of Wies)建於1745至1754年間,可說是洛可可藝術的經典之作。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維斯朝聖教堂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伊凡‧舒爾茨:專門描繪光影和雪景的畫家

北方地區的風景畫家們向我們展示了冬天的美好。他們的藝術讓我們沉浸在自己的回憶中:雪天使、堆雪人,或在寒冷寧靜的天空中越野滑雪。他們給予我們最冷季節裡的大自然。

濕壁畫《雅典學院》: 向西方大思想家致敬

《雅典學派》是西方藝術史上最重要、最迷人的濕壁畫之一。教宗尤利烏斯二世委託多產的年輕藝術家、來自烏爾比諾的拉斐爾‧聖齊奧(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裝飾他在梵蒂岡住所的四間私人客房。

文藝復興的圓夢故事 內利修女克服萬難圓畫家夢

偉大的藝術家不需要透過言語,就能夠與我們的心靈溝通。從非常逼真的戰場景象到令我們為之歡唱的神聖慶典,藝術家將生活中最輝煌和最悲劇的時刻注入了更深一層的活力。不過,我們卻很少關注藝術家們的生活經歷:他們如何克服困難,如何堅守自己的價值觀,或如何對待身邊的親友。您或許不知道,這些故事其實也如他們的作品一樣精彩動人。

綻放美麗!荷蘭花卉畫130周年紀念展

沒有什麼足以媲美17世紀荷蘭的花卉靜物畫了。華麗的花瓶裡,綻放著盛大、色彩鮮豔的花束,伴隨著昆蟲和異國風情的水果、花瓣與貝殼,這樣的畫面再熟悉不過了。不過,在1600年代,這可是一種新穎的藝術形式,從栩栩如生的花束到如夢如幻的創作,儘管風格各異,這些花卉靜物藝術家都忠實地描繪著花卉的自然樣貌。

巴黎聖禮拜堂:令人歎為觀止的建築藝術

如果用「歎為觀止」形容一座建築,可以說非巴黎的聖禮拜堂(Sainte-Chapelle)莫屬了。這座外表低調、內在壯觀的聖禮拜堂位於法國巴黎塞納河中的西堤島(又譯西岱島),與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宮殿毗連。

聖彼得大教堂:基督教世界中最宏偉的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成為巴洛克藝術重要地標,歸功於偉大的建築師和雕塑家吉安‧洛倫佐‧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

「傳統藝術」有話要說

「真正的繪畫藝術,不只帶給人們驚喜,還像在向我們招手;她充滿吸引力,讓我們不自覺地想要親近她,傾聽她想要訴說什麼。」法國藝術評論家羅傑‧德‧皮爾斯(Roger de Piles)在他1708年的《繪畫原理》(Principles of Painting)中寫到。

2022年年初在美國值得看的五場藝術展覽

18世紀時,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賈克-路易‧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通過他的畫筆,傳達了經典不朽的主題,包含政治動盪的題材。作為革命支持者,大衛見證了法國大革命並將其畫了下來——也因此,他後來成為了拿破崙的御用畫家。

凡爾賽宮花園裡的小城堡:小特里亞農宮

17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1710-1774年)委託建築師昂熱-雅克.加布里埃爾(Ange-Jacques Gabriel)在凡爾賽宮的花園深處設計一座樸素的宮殿,作為暫時遠離宮廷壓力的休憩處所。這就是至今著名的小特里亞農宮,不僅是路易十五和家人修養生息之所,在路易十六登基後更成為了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專屬的私人宮殿。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壁掛:「婦女貴族」

英國「哈德威克廳」(Hardwick Hall)頂樓的牆壁上,掛著五幅「貴族婦女」(The Noble Women)的貼布繡壁掛,她們分別是芝諾比婭(Zenobia)、盧克麗霞(Lucretia)、克利奧帕特拉(Cleopatra)、潘妮洛碧(Penelope)和阿爾特米西婭(Artemisia)。這些壁掛曾經用來裝飾貝絲夫人(Bess of Hardwick)私人小房間的高牆。壁掛中的女性不僅出身高貴,而且品格高尚,讓我們想起了十六世紀女性的美德。

米開朗基羅有砸毀他的雕塑《卸下聖體》嗎?

到了晚年,米開朗基羅開始雕刻《卸下聖體》和《朗達尼尼聖殤像》(Rondanini Pietà,現保存於米蘭)。在此期間,他還身兼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師,這是他畢生最艱難的工作之一。

走進文藝復興肖像畫的世界 尋找昔日夢想與希望

阿姆斯特丹的荷蘭國家博物館(The Rijks Museum)推出新一期特展《記住我》(Remember Me),重現超過一百位文藝復興畫作中的人物。透過這些肖像畫,我們可以看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心中珍視的事物:他們的希望、夢想和成就。

【舞蹈三劍客】神韻舞蹈專業考核幕後花絮

在這集視頻中,舞蹈三劍客將面臨巨大考驗——這週是神韻藝術團的專業考核週。這意味著七個藝術團都要接受嚴格的專業考核。到了三劍客--李寶圓、蒲彧和金志成,背水一戰的時候了!

木雕界的米開朗基羅:雕刻師格里林‧吉本斯(上)

17世紀英國作家約翰‧伊夫林(John Evelyn)在他的日記中,曾如此提到英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裝飾雕刻師格里林‧吉本斯(Grinling Gibbons):「無與倫比,難以用言語形容⋯⋯吉本斯的雕刻無疑是世界上任何時期都不曾有過的創新和罕見作品。」

【舞蹈三劍客】印度舞大挑戰 只排練4小時

在這集視頻中,舞蹈三劍客要和時間賽跑,從零開始排練一個節日慶祝活動。

貝爾福的雄獅

《貝爾福的雄獅》,這隻灰紅色的獅子長二十二米,高十一米一,由粉紅色砂岩塊組成,安置在貝爾福城堡懸崖下的灰岩牆邊,至今仍是法國最大的石像。作品表現的是一隻被逼到角落的獅子,憤怒中卻令人生畏,正如戰士們抵抗强敵的英勇與堅忍——這是千百個真正的勝利也無法相比的不屈精神!

共有約 2799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