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迪亞」是1800年代最受歡迎的大理石雕塑。她出自英國作家愛德華‧布爾沃-萊頓(Edward Bulwer-Lytton)1834年小說《龐貝末日》(The Last Days of Pompeii)中的人物角色。作家靈感係來自1833年在米蘭看到的一幅畫:俄國畫家卡爾‧布留洛夫(Karl Bryullov)的作品《龐貝城的末日》,描繪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造成大規模的災難。
大約有150年的時間,文藝復興時期一些藝術家把石頭當作畫布或面板在上面作畫。這種藝術形式非常美妙卻鮮為人知。來自全球58位藝術家、70多幅石頭繪畫藝術正在聖路易斯藝術博物館(St. Louis Art Museum)展出,展覽主題為「石頭上的繪畫:科學與神聖(1530—1800年)」(Paintings on Stone: Science and the Sacred 1530–1800年)。博物館負責歐洲藝術的策展人朱迪思‧曼(Judith Mann)策劃了本次展覽,展出也包括她對藝術和地質的研究。
1975年,對美第奇小堂(The Medici Chapels)博物館館長保羅‧達爾‧波格托 (Paolo Dal Poggetto) 來說,是個令人振奮的時刻。他在聖羅倫佐大教堂的新聖器室(New Sacristy,祭衣聖器儲藏室),發現了一個隱藏在櫥櫃下的活板門。活板門下,有石階通向一個小密室,這個小密室被遺忘了500年之久。一開始以為它只是一個煤炭儲藏室,然而,經過仔細思考該密室所處的位置後,波格托館長懷疑在牆壁的泥灰層後方暗藏玄機。
歲月不待人,晝夜輪替,日復一日,不斷更迭的四季帶領著我們度過了一生。四季,也因此成為經典的藝術題材之一。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 CMA)最新的展覽「生命的周期:四季掛毯展」(Cycles of Life: The Four Seasons Tapestries)中,訪客將可以親眼觀賞到一組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的稀有掛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