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nba彩经官网-nba彩经开户-nba彩经注册 shouye
【藝術小百科】學院派一詞是褒是貶?
經常聽到關於一些藝術家反抗「學院主義」「學院派」的說法,好像學院藝術是個束縛、教條式的老舊東西。可是學院又給人有「學術、權威」的感覺,到底學院派或學院藝術好不好呢?
美術長廊
林美雅陶藝展   孟焦畫廊母親節感恩與你同在

今年的母親節在孟焦畫廊推出一個別有創意與感恩的陶藝展,由名陶藝家林美雅展出其最新創作作品,會有令人驚喜、許多感動人心的創作歷程出現,尤其是每年五月的康乃馨季節,就有不一樣的動人故事上演。

近日,由挪威著名藝術家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創作的50幅石版畫現身耶羅(Geilo)。挪威東南部富有的地產投資人保羅‧喬治‧岡德森(Pål Georg Gundersen)在Vestlia酒店公開展出了這些私人收藏的蒙克作品。

其實寫實的圖最難畫,尤其畫人最難,要把人的皮膚畫得有彈性,有肌肉的感覺,那要非常高超的技巧,我們看到《純真的呼喚》這幅畫的質感的表現,最難畫的是透明的塑膠袋,女孩穿了一件透明的雨衣,帶有反光,畫家把這種質感表達得栩栩如生,從她的眼神一直到這個地方,我想看的人一定很感動。

馬祖的美,透過畫家的筆來告訴你...

邵幼軒與夫婿林中行雙聯展於國軍文藝中心

以牡丹聞名的邵幼軒與夫婿林中行雙聯展於國軍文藝中心展至4月23日。

名書畫家楊泓   提倡書法教育

書畫家楊泓假孟焦畫廊舉行書畫展,開幕首日吸引許多愛好書畫朋友前往觀賞,其中一位來自台中的書畫藝術家從報上獲知楊老師舉行書畫展,特專程從台中趕到台北參觀,真是熱情感人。

丁托列多的原名叫雅各.羅布斯迪(Jacopo Robusti),出生在威尼斯,因為父親開染坊為業,人們就叫他「丁托列多」(Tintoretto),即「小染匠」之意。丁托列多從小喜愛繪畫,常常在染坊的牆上、地上亂塗,於是他的父親將他送到提香(Titian)的畫室去學藝。提香是當時「威尼斯畫派」最傑出的畫家,可是丁托列多作畫時常有自己的主張,常常不遵守老師的指導,因此不受提香的喜愛,甚至將他趕出畫室。丁托列多並未因此氣餒,反而努力鞭策自己,立志要將「提香的色彩和米開朗基羅的形體」結合起來。後來,他果然創立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使作品兼有兩位大師的特長(註1)。

過去10年間,林耀堂獨力完成100多幅以台灣當代詩人、作家為對象的版畫系列作品,為台灣當代文學作家的面貌,留下生動而鮮活的圖像。2005年,他為《黃虎印---歌仔戲新編劇本》一書做插畫繪圖,半年間繪製了22幅有關「台灣民主國」的歷史插畫。

2009年的六月二十六日兩團藝術家分別在東引和東莒和當地的學童一起寫生,寫生作品正一幅一幅的被畫家專注的創作出來,馬祖壯闊的海岸和樸質的村落激發出藝術家無盡的靈感,畫家之一的臺北藝術大學林章湖院長感動的說:「馬祖真是水墨創作的好地方!」

布隆吉諾是佛羅倫斯畫家,誕生於一個屠戶家庭,出身卑微,他是彭托莫(Pontormo)的弟子,受到彭托莫啟蒙且師生情誼深厚,彭托莫是「矯飾主義」的先驅,而布隆吉諾則是「矯飾主義」的發揚者,也是第二代「矯飾主義」的著名人物兼詩人。此外布隆吉諾效法米開朗基羅的「前縮技法」卻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強烈風格。作品以繪製肖像為主,宗教畫數量不多,師承彭托莫的神韻與品味,但筆觸細膩精緻,結構性強,偏愛冷色調,明晰簡潔帶著光澤具侵略性的色彩與銳利的輪廓線條,具有一種神奇的犀利感。他的筆下的人物大都極其冷峻,專注地追求一種超越時間與人性的典雅與拘謹,不帶一絲感情,堅實嚴肅,表現出高不可攀的傲慢形象,這種疏離的氣氛與文藝復興盛期人物形象的親和力,形成強烈的對比。整體畫風充滿謎樣的色彩也和他的老師彭托莫那種強烈的感性大異其趣,也因此在佛羅倫斯的貴族圈廣受好評,甚至擔任托斯卡尼大公,美迪奇家族科西莫一世

書畫家楊泓書畫展   孟焦畫廊展出

書畫家楊泓書畫展16日起假台北市孟焦畫廊展出,此次作品相當多元,展現這位書畫大師的不同風貌,從其作品可以看到書法藝術之美,也藉由欣賞其創作而提昇生活情境。

SKA藝術設計學院是孩子們盡情繪畫的天堂,現今時代的孩子除了在學習中能夠享受繪畫本身的樂趣外,還能參與各式各樣的活動和比賽,為自己、朋友、家人以及學校爭光。從SKA藝術設計學院的創辦至今,我們所培訓的孩子們一個接著一個地登上了榮譽的寶座,接受由無數主辦當局與各界人士的讚賞和鼓勵。而今天,我們又再一次的以欣慰和驕傲的心情向大家公佈SKA近日的喜訊。

1948出生的他在邁入中年後才開始創作,以一個非科班出身的繪畫的愛好者刻苦自學成功,進而成為專業性的畫家,近年來獲獎無數邀約不斷,經常受邀舉辦個展,並屢屢應邀參加聯展;他的鄉土主題繪畫是反應個人生活體驗的展現,一縷陽光投射在焦點上頗有受到荷蘭大師林布欄內光派的光影趣味影響,純臺灣味的內容感動了許多在南台灣成長的收藏家,層層疊染再洗出亮面的特殊技巧,讓它的畫面帶有柔和親切的特質,成為個人作品中的一大特色,這次在台南亞帝畫廊的個展,以他童年對台南的記憶,細細的描繪那陳舊的往事,讓古城沉澱已久的滄桑與美麗風華再現。

台故宮展出:江兆申書畫篆刻

被喻為「台灣末代文人畫家」已逝的水墨畫家江兆申,一生兼擅詩、書、畫、印,具有深厚文人涵養與筆墨功夫,其遺孀章桂娜於去年捐贈了110件江兆申的繪畫、書法和篆印給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藝術無疆界 日本茶道&「小木曾教彥陶展」

來自日本多治見市的資深陶藝作家小木曾教彥,於4月4日在鶯歌富貴陶園展出「小木曾教彥—海濤之夢個展」。

1531帕米賈尼諾從波隆納回到帕爾馬,接了一項Sta Maria della Steccata的壁畫,卻沒有依約完成,結果進了監獄。據瓦薩利說,這是因為他迷上了《煉金術》的關係﹕『他滿腦子的煉金術……從一個敏感嫻雅的人,變成一個滿面風霜,邋遢不修邊幅的野蠻人……』也有人認為帕米賈尼諾是基於科學興趣而研究蝕刻銅版畫,因而進入《煉金術》領域。帕米賈尼諾是繼杜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之後,同時創作「蝕刻版畫」(註2)與「油畫」(註3)的早期畫家之一,他使用「蝕刻法」製作的藝術品也被廣泛地複製為「版畫」或「明暗木版畫」(Chiaroscuro Woodcuts)。晚年的帕米賈尼諾有一種遠離世俗,追求自我放逐的傾向,嚮往著靈修歸隱的生活。晚期作品如《長頸聖母》(Madonna with the Long Neck)便充滿了這類神秘的寓意。

帕米賈尼諾原名Francesco Mazzola,因出生於帕爾馬,人稱為『帕米賈尼諾』,意為『帕爾馬男孩』。父親Filippo Mazzola也是畫家,在他兩歲時死於瘟疫。所以帕米賈尼諾自幼由同是畫家的兩位叔父Michele和Pier Ilario撫養長大,並隨其步入藝術生涯。12歲時Francesco就曾經幫助完成了叔父承接的聖喬凡尼福音教堂的裝飾,是義大利地區相當早熟且以筆觸纖細優美著稱的畫家。早年推崇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與拉斐爾(Raphael),畫風也受到柯列喬(Correggio)的影響。

台故宮同時展出:清沈源與院本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為中國寫實人物風俗畫之傑作,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名畫珍藏的(清 院本 清明上河圖)全卷,即日起至6月25日和(清 沈源 清明上河圖)同場展出,民眾可以比較《清明上河圖》兩種版本,對照並欣賞它們的筆法、用色、布景..等異同的巧妙。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林之助教授一生致力膠彩畫薪傳與創作,並創立「台灣膠彩畫協會」。早期在台中師範的「竹籬笆畫室」傳承弟子;1985年在東海大學美術系首開全國膠彩畫教育先河,引領膠彩畫正式登上美術學科範疇。在大師逝世2週年,以55幅數位膠彩版畫及16幅寫生畫,在台中文化中心展出到4月10日。展覽同時出版《台灣膠彩畫之父林之助》紀念全集,感念其對台灣文化藝術的奉獻。

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自然萬物的整體,相得益彰。

由台中市文化局與台中文教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台灣畫壇『孤獨的勇者』-楊啟東紀念展」,27日開始在台中市役所展出,展期到6月27日。展場由倪朝龍、劉文貴、游昭晴、游正義、倪玉珊等多位藝術家協助策展,並藉助民間收藏家提供收藏的畫作,展出不同時期的水彩、油畫、素描等共68件。

柯列喬﹝Antonio Correggio,或譯為柯雷吉歐,本名Antonio Allegri,1489 ~ 1534年﹞,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Parma﹞51公里外的柯列喬鎮﹝Correggio﹞,因此便以出生地為名。柯列喬的藝術學養早年受叔父Lorenzo和家鄉一些畫家的啟蒙,後來拜訪曼都瓦時,受到其宮廷文化和曼帖那的影響;而其成熟作品中,富於漸層變化的光影和用色,以及人物的甜美形象,也能找到達芬奇、吉奧喬尼和拉斐爾的影子;某些作品的人體表現又令人想到米開蘭基羅。他承襲並綜合了文藝復興盛期各家的嫻熟技法,在空間和動感的表現上又有所突破,有人將之歸類為矯飾主義畫家,也有認為他是巴洛可藝術的先驅。

縱觀洪老師創作三十多年來的作品風格之演變,將其歸納為三個系列:一、疊染光影系列──兼容時空與動感的分割形式這個系列的作品,他要追求的是:一、光與影的解讀和詮釋;二、空間與空氣的互動;三、強調「動」與「靜」的對應關係;四、穿透與多重空間的開拓;五、解構立體主義的理念。二、擁抱自然系列──以自然為師,體會萬物生息及人體之美美麗的大自然,提供了創作的泉源,而寫生正是走進自然,描繪剎那間心靈悸動的最佳捷徑。三、夜景系列──突破與超越後的造境歷經了疊染光影的分割形式,又用最誠懇謙卑的態度面對自然、擁抱自然後,一個藝術創作者的自覺性,似乎鞭策著自己去尋求突破與超越,於是洪老師繼續孜孜不倦地耕耘,努力去追尋、去創造「美」,因而有了一系列的夜景造境大作。

谷歌終止在中國的新聞審查

彭托莫來自佛羅倫斯卡路契家族,其父也是畫家,曾在吉蘭達憂門下學藝。由於一家定居在佛羅倫斯西郊的古老城鎮Pontormo,所以世人以地名稱之。彭托莫為家中長子,年幼時父親、母親和祖父相繼過世,由祖母教養。祖母過世後,他帶著胞妹搬到佛羅倫斯,然而最後妹妹也於1517年死去。這些成長過程中的陰影可能造成他日後的孤僻性格。

美工組圖:天滅中共

周澄「老雨癡雲」作品國美館盛展

國立台灣美術館自3月20日起到5月16日止,推出「老雨癡雲-周澄教授作品展」,周澄從事藝術工作五十年,七十年的歲月、用「老雨癡雲」,表達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感情,老雨癡雲是自然現象與心靈的結合,訴說著藝術家對這塊土地的眷戀、鄉情的關心,「雨」總是下在藝術家最想念的地方而滋潤心田,「雲」癡癡的依戀著畫家最喜愛的山峰並陪他一起成長。

甲骨文藝術之美   強化漢字正體字

一場結合甲骨文藝術之美的品德教育座談會,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3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包括教育部長吳清基、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立法委員費鴻泰、臺北大學校長侯崇文、顧敏館長等參與其中,為推動台灣的品德教育齊心以赴。

張克晉教授書畫展   孟焦展出歡迎參觀

被外界形容為文人的氣質、教授的專業,文化資產的保護以及談天說地的瀟灑風度,在文化界才華橫溢的書畫家張克晉,16日起在孟焦展出其作品,主辦單位表示張克晉的作品很有看頭,歡迎參觀。

這四幅雕塑作品,除了「佛像」用的是雕塑泥之外,其他所用材料為房屋內牆裝修材料--「拉法基」也叫「嵌縫膏」。

共有約 2957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