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時敏(1592—1680年),字遜之,號煙客,晚號西廬老人,江蘇太倉人。他出身顯赫世宦之家,祖父是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王錫爵,萬歷朝的內閣首輔宰相;父親是翰林編修王衡。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舉進士,崇禎初以蔭仕至太常寺卿(負責朝廷禮儀的官員)。明末辭官歸隱山林,後入清不仕,寄情于水墨書畫。他工隸書,善畫山水,以元黃公望、倪瓚為宗,又深受其師董其昌的影響,具有極高的藝術繪畫造詣,尤以淺絳為最。他主張古法,無論大軸巨幛,還是扇頁小品,俱要《略不失古人面目》。他創畫壇《婁東派》,與王鑒、王石谷、王原祁為著名的《清初四王》;加上吳曆、惲壽平,亦稱《清六家》;與董其昌、楊文聰、程嘉燧、邵彌、李流芳、王鑒等又被後人譽為《畫中九友》。其嚴謹的傳統畫風深受清王室的推崇。
此十二開圖冊是王時敏於康熙乙巳年(1665年),74歲高齡時,依據杜甫詩意為外甥董旭咸繪製。在筆墨技法上,仿黃公望,同時融匯董源、巨然、王蒙諸家。意境空靈悠遠,氣韻恬淡神逸,構思渾然巧妙,筆墨圓潤醇厚,設色素雅明快,寧靜幽深的山林中唯有山客樵夫,高人隱士往來其中,描繪出文人雅士們理想的田園生活,真有如畫中之詩,顯示出王氏全面的文化創作素養和深厚的山水畫功底,是其晚年爐火純青之作。

2011年01月16日 2:06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