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线上娱乐城 - App Store shouye
【藝術小百科】學院派一詞是褒是貶?
經常聽到關於一些藝術家反抗「學院主義」「學院派」的說法,好像學院藝術是個束縛、教條式的老舊東西。可是學院又給人有「學術、權威」的感覺,到底學院派或學院藝術好不好呢?
美術長廊
蘇國慶的水彩日記(一)

沒有巧機媚俗,捨去知識,心志完全回歸平凡日子的體驗,每一天記錄每一天,是這本水彩日計畫集的產生背景…

台灣第一人  釘畫家胡達華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胡達華台灣第一位釘畫創作者。不用筆、顏料與調色盤,也能作畫。他喜歡大家都看的懂、體會的到的創作。讓人想不通、解釋半天、抽象的畫他不作,用照片的他也不做。那畫中聞得到那陽光灑下溫溫暖暖的味道,感覺得到風輕輕拂過的海味……。你知道嗎?那都是平常我們開過、握過、喝過的鐵、鋁瓶罐呢!

除妖

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的自然教育中心在2011年六月五日正式落成開幕,基於長期的合作夥伴關係中華亞太水彩藝術協會特別邀集會內許多著名水彩畫家共同以台灣地區大自然中常見的鳥類為主題展出作品30件,其中包含以杉林溪地區所見的鳥類為代表;這些作品多是協會在這一年多來,以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裡參訪杉林溪的園區中所見到的鳥類,再加上以台灣常見的鳥類為題材所創作的作品,這個展出在杉林溪紅樓二樓展場共展出兩個月,這裡由參展畫家的作品中各精選一幅與同好分享。

國際大墩美展    7年級生爭出頭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全台唯一轉型國際美展成功的台中「大墩美展」,今邁入第16 屆。11類競賽得獎作品已揭曉,19日由市長胡志強為美展揭開序幕。今年得獎藝術家有年輕化趨勢,包括墨彩類、雕塑類、 油畫類、水彩類及版畫類,均由7年級生奪得。美展22日在大墩文化中心開展,讓得獎者倍感尊榮的頒獎也在當晚中山堂舉行,並揭曉入圍的5大類得主,每位獎金高達24萬元。

以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參訪杉林溪園區所見到的鳥類,加上台灣常見的鳥類為題材所創作的作品...

元墨畫會活動訊息

中華民國元墨畫會與韓國新墨會的相互往來水墨聯展以逾二十個年頭,這期間固然藉著交流觀摩彼此提升畫藝,同時建立的友誼感情更是深厚。在大東亞文化國中,當日本水墨畫式微之後,這樣的匯聚取暖以待水墨畫風潮冬盡春來得情誼更顯意義,更是難得。茲將韓國信會會員作品選粹如下,以享藝文界同好:

彰化百書法聯展 展現漢字之美

(大紀元記者郭益昌台灣彰化報導)彰化縣文化局即日起至10月23日,在文化局三樓展覽室,展出「百書法聯展」,由百位書法家共同展出力作,不論是行、草、篆、隸、楷等各種形體,展現中華文化精粹的書法藝術。

中共有些高官積極地討好西方外交官,把國家機密對西方外交官進行「友情贈送」。在他們的「友情贈送」下,西方著名大學出現了一批神秘的學生,這些學生不交學費,單憑獎學金讀書。他們都是中共省級以上的官員的子女…

讀華岡博物館藏溥心畬暨族人門生書畫展

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成立多年,蒐集書畫文物豐富,溥心畬畫作,受益心畬光生媳婦姚兆明(孝華妻),曾為此特別舉辦溥心畬族人門生書畫展,所惜華周在山仔后,作品亦無法吸引參觀浪潮,然觀賞後因陳到之作者與本人相熟稔,相知者眾多,感慨良深,特商請陳明湘館長提供作品圖片,為文紀述,以供賞析。

詞畫欣賞:向天枝

中共裸官把妻兒和二奶送到外國,妻子指沾口水、點數錢鈔,二奶塗脂抹粉、點賞首飾,她們留洋的兒子駕駛名牌汽車遊玩去了(不在畫中)。 ……民眾見狀當然不滿,但軍警坐在坦克上、把8964時鎮壓學生的開花彈裝入槍膛,民眾驚得目瞪口呆。

錢選與「盧仝烹茶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一幅歸在錢選名下的「盧仝烹茶圖」(下文簡稱「盧圖」),該圖為紙本,設色明亮,但清爽雅緻;無錢氏提款,只有「舜舉」一印。首經乾隆皇帝鑑定為錢氏真跡,並寫了一首長詩,裝裱在圖的上方。該圖以盧仝烹茶圖為題。考盧氏號玉川子,是唐朝與陸羽齊名的茶師,留有飲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守新茶」 。今畫中主人翁盧仝身著白袍、盤腿坐在花氈上;周邊是一片往上延伸的寬敞臺地。主人身旁置一茶壺與茶杯。其左為男僕,其右前方煎茶者正在煽火煮水。臺地頂端偏右有太湖石和芭蕉,右側留白。佈置優雅清澈,給人舒暢的感覺。就畫的品質而言,是今日歸錢選名下的精品。

基隆國際書法論壇   創建基隆書法之都

(大紀元記者周美晴台灣基隆報導)基隆國際書法論壇,在這慶祝百年雙十國慶前夕,來自全台各地與日、韓等國,愛好書法藝術之友會,齊聚一堂,於基隆文化中心展開交流,為漢字文化藝術的提升、尋根,邁開步伐。與會書法家認為,流傳幾千年的傳統書法是真正的文字之根,書法家是人格正者,未來文字導師,應為社會人心楷模,因為好的、正的,是流傳千古不滅的。基隆文化局局長張建祥感同身受,希望打造基隆成為「書法之都」。

微雕藝術家陳雨沛為中華民國百年再展絕技

現居美國的中國著名微雕藝術家陳雨沛先生,日前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壽誕再展絕技,雕刻出一枚象牙微型燈塔印章。該印章形狀意取美國總統布什先生對台灣系「亞洲民主之燈塔」的讚。

《神合貌離》沈以正創作選(三)

沈以正,字持之,江蘇武進人,1933年生,是國內知名學者與藝術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研究推廣組主任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一九八七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個展。曾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興文藝獎章、全國美展邀展、海峽兩岸邀展、炎黃美術館北京展、洛杉磯雷根美術館收藏。著作有《人物畫法一、二、三》、《敦煌藝術》、《婉麗.典雅.金勤伯》。二OO五年三月於中華大學藝術中心雙個展,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博物館雙個展。曾擔任為〝藝文薈粹〞雜誌總編輯,曾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興文藝獎章。在漫長的研究與創作中,有著精湛的成果與卓越的貢獻

這次的「水彩門診」單元比較特別,因為生病的是我自己,我為自己看病,拿自己開刀。以下的四幅畫,雖然已畫完一段時日,但看來看去總覺得有些不妥,我大約知道它那裡犯了錯,但為求慎重,一直不敢貿然更改。 但,醜媳婦總得見公婆,最後,我終於鼓起了勇氣,為自己動了整型手術。

中共以「革命」的名義佔有地主資本家的錢財,以「改革」的名義化公為私。

陳臻寫實畫展    重回霧社戰場

(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出生澎湖的台南年輕畫家陳臻,近期在台中大墩文化中心藝廊畫展,展現個人孕育12年的傳統寫實功力。搭上炙手可熱的電影「賽得巴萊」話題,二幅史詩般的百號畫作「戰場」、「莫那.魯道肖像」,反射出陳臻對霧社事件投入的關注與對生命的關懷。

《神合貌離》沈以正創作選(二)

沈以正,字持之,江蘇武進人,1933年生,是國內知名學者與藝術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研究推廣組主任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一九八七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個展。曾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興文藝獎章、全國美展邀展、海峽兩岸邀展、炎黃美術館北京展、洛杉磯雷根美術館收藏。著作有《人物畫法一、二、三》、《敦煌藝術》、《婉麗.典雅.金勤伯》。二OO五年三月於中華大學藝術中心雙個展,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博物館雙個展。曾擔任為〝藝文薈粹〞雜誌總編輯,曾獲中國畫學會金爵獎、中興文藝獎章。在漫長的研究與創作中,有著精湛的成果與卓越的貢獻。

利比亞人民反抗獨裁,中共翻雲覆雨,在聯合國聲稱制裁卡扎菲,暗中卻賣武器給卡扎菲,利比亞人民反獨裁取得勝利後,中共下山摘桃。

日寇侵華,中共兩面三刀,1944年與日寇簽訂密約,進行「平行運動」,攻擊國軍,國軍艱苦抗戰取得勝利後,中共下山摘桃。

花鳥水墨畫與我

藝術教育,來自大眾生活審美價值與歷史傳承知識的認同。換言之,它不能忽視文化體的繁衍,也不能失去現實的社會活動,在精神興物象感應上,如何達到美學所闡釋的藝術創作,是值得說明的。

開元以來數八分

唐玄宗開元時期創造了輝煌盛世,這是人所共知的。然而人們對於唐玄宗的書法藝術只知道他銳意提倡八分書,對於他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及對當時書壇的影響,往往是輕描淡寫略帶過去,本文擬從唐玄宗的書法藝術,探討他在八分書上的貢獻與成就。

遺臭萬年是一句成語,「臭」指臭名,如今的「遺丑萬年」,改「臭」為「丑」。(江澤民這個名字不僅僅是臭名,而是醜惡的象徵) 特此說明。

十里荷香 淺談嶺南畫派與文人畫

由於教學之便,常依著畫畫的技法去談畫派與作者,寫意荷花教學行之有年,畫荷的表現,多數人對嶺南畫風、樣貌與形式,比較好奇也有著較深的喜愛,也許中國繪畫長久以來的文人筆墨形式較為人熟知,故而嶺南畫的氛圍比隨意點染的畫有更深的遐想空間,然而在文人一揮而就的筆墨下所呈現的情思,必竟與嶺南風貌有實質的差異,若能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從技法、形式與風格去歸納與分析,應能釐清其根源。面對畫荷的形式表現,在筆墨揮灑與渲染中,嶺南畫風將荷花的美潤飾到一種極致,文人畫筆墨的逸趣,字裡行間對荷的吟詠,兩者皆有其歷史脈絡可尋,心中暗地裡佩服,能形成一種派別而傳承實不容易,想藉由這樣的心境,談文人詩情與嶺南畫的緣起,與其對近代中國繪畫的影響。

龔賢(1619-1689),字半千,號野遺、半畝、柴丈人、清涼山下人、鍾山野老等,大約明亡以後又名豈賢,江蘇崑山人,十一歲時隨父遷居金陵(今南京),所以不少史料稱他是南京人,為清初文壇知名的詩人;又長於山水畫,用墨濃郁蒼潤,居清初畫壇「金陵八家」之首。他的字「半千」,寓有「五百歲一賢者生」之意;號「野遺」,乃是「野有遺賢」之意。有《香草堂集》、《畫訣》、《柴丈人畫稿》、《龔半千授徒畫稿》等及書畫作品傳世。龔賢作品的畫面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特出於時代潮流,所謂「寓安於奇」,此與其身處明末清初動盪不安的時空背景環境有極大的關連。

名家專訪 孫多慈教授

孫多慈(1912~1975)原籍安徽壽縣,孫氏家族此輩以「多」字排行,學名 或本名同輩均稱作「孫多○」,自幼好畫,畢業安徽安慶第一女中,以第一名考進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時年不過十七。是徐悲鴻在南京中央大學的學生。出身書香世家,伯祖父孫家鼐主持創立京師大學堂(即後來的北京大學),是安徽安慶顯赫的官宦門第。因孫多慈聰慧絕倫,又復勤敏好學,老師們均另目相看,許為大器。素描功夫極佳,民國廿四年,中華書局為她印行孫多慈描集,宗白華先生作序,稱她「落筆有韻,取象不惑,好像生前與造化有約,一經晤面,即能會心於體態意趣之間,不惟觀察精確,更能表現有味,是真能以藝術為生命為靈魂者。」又說她「觀察敏銳,筆法堅實,清新之氣,撲人眉宇。」又讚美她用中國紙筆寫肖像:「落墨不多,全以墨彩分明暗凹凸,以西畫的立體感含詠於中畫的水暈墨章中,質實而空靈,別開生面。引中畫更近自然,恢復踏實的形體感,未嘗不是中畫發展的一條新路」云云。

中國最早印學指導 吾衍之三十五舉

篆刻、書法史,常見「吾衍 為印學之祖」、「吾衍乃一代宗師」…等說,其中對吾衍之介紹大多籠統不明,甚多有謬誤之說;然諸書探討雖簡晦,但亦可體知吾衍為中國篆刻史上甚為重要之人物。

由晚明人物繪畫的發展談到任伯年

南北朝齊時的謝赫,是當時鑑賞的大家,他由佛畫的創作理念中,歸納了人 物畫品評的法則,六法的首條「氣韻生動」,指人物內在的神氣涵蘊於畫面,而第二條的「骨法用筆」,我們可以分二個層次來解釋。骨法依漢書中的說明,是指相法,人物的貴貧良賤,可由相法上判別,所以專工人物的大家,多少對相法略有涉獵。但「用筆」則指線條,所以骨法用筆二者合在一起時,應解作以線條 結合出衣著線形的結構。自古及今,人物繪畫大都應用於政教,謝赫便曾道及:「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生沈,千載寂寥,披圖可見。」唐畫多見於寺壁,唐 人張彥遠在所著的歷代名畫記一書中,忠實地記述當時長安、洛陽兩京畢壁畫之盛及名家創作狀況,更開章明義地說明:「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

共有約 2957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