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邦達是具有雙重身份的一位官員和畫家, 生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十七歲中秀才,雍正十一年進士,乾隆二年散館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賜紫禁城騎馬,卒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諡文恪. 他為人正直,博學多才,深受乾隆信任,參與編修《石渠寶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鑒》諸書; 並充任皇帝日講起居注官,南書房侍讀學士,經筵講授官,翰林院掌院學士等職,一生仕途顯赫,是皇帝倚重的良臣; 藝術上,他書、畫,篆、隸皆得古法,工山水, 遠師 “元四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近學“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取法元人枯筆,蒼逸古厚,風格在婁東、虞山派之間,是當時一代名家,與董源、董其昌合稱"古今三董"。

2012年05月27日 4:46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