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体育博彩平台 - 体育 shouye
【藝術小百科】淺談「矯飾主義」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美術長廊
詩畫欣賞:馬上發財

馬馬虎虎走世界 上上行行隨緣開 發現善行可積福 財運滾滾自然來

畫家章翠英恭祝李洪志大師2014新年好

中國傳統畫家章翠英恭祝李洪志大師2014新年好。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鵝(彩墨)

聽說鵝也是警覺性很高的動物,看見生人就「嘎嘎」的叫個不停。如果是公鵝,還會追逐啄咬陌生人呢。

「紫色旋律」作品充分展現騰萱驚人的寫實功力,背景灰紫色的山沉穩渾厚和前景高彩度的鳶尾花拉開了空間的距離,遙遠的湖面迷濛一片,詩意漫漫…微光幽幽…看著這片迷人的紫花,那高高低低的節奏好像翩翩起舞的紫蝶,正為我們表演她最新的舞曲,看著看著…感覺心好像也飛起來了,人也浪漫起來了,不知騰萱是否也像她的畫一樣浪漫?

振文的水彩世界 來自他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平凡的小花草小人物,來自他走過滄桑際遇的印痕、生命點滴的體悟,來自他珍惜家人親友的支持與溫暖,來自他一顆細膩敏銳的心、悲天憫人的情懷,來自他對創作柔韌的堅持、才氣縱橫卻謙沖致和的胸襟,來自他追求形靈合一的理想境地。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野薑花(工筆)

野薑花喜歡成群地生長在水之湄──池塘畔、野溪旁、山溝邊,這些地方就是它們快樂的天地。

臨摹和模仿在傳統水墨畫的傳承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大紀元記者Tim Gebhart報導/沙莉編譯)意大利半島很長時間都是精細藝術的溫床。沒有任何其它地方能夠企及它的地位:它開創了引導人類超越單純物質而走向崇高理想的先例,並通過它的繪畫塑造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富者權貴也不忘在藝術中展現他們的權威和力量。

張明祺水彩展—光影的轉角 作品以大自然為師,生活體驗入畫,要創作自然而不抄襲自然,強調韻律節奏,有主有賓,統一中有變化。 王文琮水彩展—情寄曠野 光影色彩幻化交織的綺麗世界,引領我的悸動,恣意潑灑在畫紙上,大地蒼茫中,擁抱一份人文的關注,最能撩動人們的心弦。

施來福水彩畫展 充滿鄉土情懷

施來福「台灣印記」全台展覽第3站來到集集小鎮,充滿鄉土情懷的「集集第一.施來福水彩畫展」18日在樟腦出張所開幕,展出他20年來對文化氣息濃厚的集集小鎮的寫生作品,讓民眾在過年前後溫馨地回味一下集集人生活過的地方,以及921地震後再也看不到的景物。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恬靜(彩墨)

今人寫的書法,再怎麼厲害超群,也比不過古人。古人天天用毛筆寫字、寫信、寫邀請函、寫契約、寫奏章……一輩子與毛筆為伍,自小即練就深厚的毛筆字基礎。今人有幾個天天用毛筆的?早就沒有那個環境了。今人的書法既沒有古人那麼專精也就難於創新,只能在前人的窠臼裡爬行。

書法:真善忍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夜之序曲(彩墨)

夜幕四合,一彎明月懸在天際,一疋雲帶橫亘在山巒之間,像部隊值星官披肩的布幔。

詞畫欣賞:八駿圖

五色雜相間 雲消駿騎現 青草縛綠茵 禧戲座悠閒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羅馬道中(彩墨)

由桃園龍潭通往關西瓊林的半路上,往左手邊看,有一條路叫「羅馬公路」(由羅浮到馬武都)這條路幾乎是沿著一條小山澗走,沿途景色非常幽美,路邊盡是客家村落──小丘陵、小部落、小溪流、小梯田……是尚未開發的地方,充滿了鄉野情趣。

傳統畫家章翠英恭祝李洪志大師新年快樂

佛光普照仙笛鳴 法正乾坤蒼宇新 神韻抒展舞翩躚 普天同頌主佛恩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荔枝(彩墨)

荔枝成熟時,顆顆晶瑩飽滿,亮眼耀目。但摘下來後卻不耐久放,兩三天之後便要乾褐發黑。怪不得唐玄宗要嶺南官員快馬加鞭,仿照緊急遞送軍情方式,五百里加急,解送新鮮荔枝到長安,以免耽誤影響到送給楊玉環這朵「解語花」的新鮮度了。

百年來水彩可以他特有的文化性、方便性與經濟性在台灣成為最受喜愛的媒材之一,如果能藉由教育的更普及、創作水準的再提昇而讓水彩藝術成為深耕於民眾的「國民藝術」,應該是我們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秋之頌(彩墨)

以前我們去爬「草嶺古道」(由台北走到宜蘭頭圍),一路上看到菅芒草原就是這般景況。尤其是強風在「虎字碑」附近颳過, 草浪起伏,狀似驚濤巨浪,美不勝收。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櫻花季(彩墨)

櫻花開了,沿著河岸綿密地舖排過去,團團簇簇,無垠無際,像粉紅色的幃幕。

臺灣水彩畫因日治時期石川欽一郎(1871-1945)的提倡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後更培養出第一代的水彩畫家,如倪蔣懷(1894-1942)、藍蔭鼎(1903-1979)、李澤藩(1907-1989)等。石川欽一郎將西方寫生觀念引入,借給這批年輕畫家一副重新觀看臺灣風土的眼鏡,形成一股「以自然為師」、「對景寫生」的全新美學觀與自然觀,使臺灣風景題材與西方繪畫表現方式接軌。

翰墨精神

王羲之,字逸少,號澹齋,我國東晉時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稱為「書聖」。其字飄逸而端莊、真率而蘊藉,自然生姿,又給人以靜美之感,被譽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紫荊(工筆)

有時到鄉間去散步閒走,偶爾會被一片艷麗的「紫」吸引住,原來路邊的羊蹄甲正熱烈的開著紫色的花呢。

這裡除了有植物種類的展示之外,創園之初有計畫的約束參觀人數和時間造就園區的生態特色,成為台灣最佳典範,在這裡寫生成為我的最愛之一...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茵夢湖(彩墨)

這是我心目中的「茵夢湖」。前些年,曾跟鄰居們去法國南部做一次深度旅遊十天。領隊帶我們到處去玩,一路上引經據典,把南法的「亞維儂」「土倫」「嘉德水道」「摩納哥」等名城及當地的人文逸事說得是如數家珍,引人入勝。最後再撥出一天半去遊瑞士。在介紹瑞士著名的日內瓦湖時,脫口說:日內瓦湖是就小說中的「茵夢湖」。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心音(彩墨)

有一個前輩大畫家畫了一張山水畫,題了幾個字,大意是說:「畫不出水聲,不敢題句。」──是多麼高格的自我要求啊。

一幅看起來不夠精彩的畫 ,如果能想出問題所在,它就一定可以修改,只是,一幅改過的水彩難免要失去一些乾淨度,必須十分小心才是。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牡丹(工筆)

牡丹花,大家都喜歡,富貴的象徵嘛。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漁歌(彩墨)

漁舟唱晚」是一闋古箏樂曲。在聆聽流暢的古箏樂曲時,彷彿可以聽見波濤起伏,漁歌互答的情景。

徐明義六六風華畫集(七)—夕陽(彩墨)

畫這幅畫的過程是先將畫面打濕,然後把顏料和墨汁扣上去,使它們任意流淌。這期間正好可以上網去享受一下局中之樂。

共有約 2957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