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文化博覽
文化漫談
神傳漢字
文化典故
歲時節慶禮俗
服飾刺繡
民俗采風
中國武術
武術漫談
武術概論
武德武規
基本套路
武術名家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中國宮殿陵寢
傳統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國園林名築
中國古代工程
茶文化
中國名茶
茶仙茶道
文人茶趣
茶具茶泉
茶史茶俗
命理五行
周易八卦
風水測字
八字命理
姓名起名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文化百科
文化博覽
文化漫談
文化漫談
神傳漢字
文化典故
歲時節慶禮俗
服飾刺繡
民俗采風
華夏智慧與趣味
民俗探源
婚喪壽喜
文化漫談
鮑魚海膽當家常便飯 塔門原居民憶趣味童年
「我以前,捉鮑魚在全個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門老一輩的人說起我的名字都認識,就是最會捉鮑魚那個!」年屆七旬的塔門原居民黎雄(雄哥)回憶童年時光,語氣頓時興奮了起來,「我們沒有東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魚、蝦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門島,千帆競發,漁獲滿滿,「我們吃不起麵包的,是吃鮑魚、吃海膽長大!」原來那時候的塔門,麵包比鮑魚還矜貴,真是讓筆者大開眼界。
曾蓮
【紀載香港】
塔門
童年
2024年5月16日 7:53 PM
《論語》說(20):從「志學」到「從心所欲」
孔子為學日深。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至周問禮於老聃,問樂於萇弘。孔子在齊聞《韶》樂,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學《易》,窮理盡性,知天命之終始。這個時期,魯國發生內亂,魯昭公逃往齊國,孔子也到了齊國,受到齊景公的賞識和厚待,但齊景公不能用孔子,齊國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魯國。經過這些磨練,孔子對人生、時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說「四十不惑」。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說
薛馳
2024年5月13日 8:13 AM
獻給母親的詩 縷縷繫念拳拳孝思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母親
萱草花
孟郊
遊子行
王冕
2024年5月9日 9:35 AM
《論語》說(19):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本章對比了政刑之治與德禮之治。大意是說:以政令來誘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只是暫時地免於罪過,卻沒有廉恥之心;若以德行來教化,以禮制來整飭,百姓有廉恥之心,而且歸服,走上正途。
《論語》說
為政
2024年5月6日 8:24 AM
地名中的修煉文化
說起修煉,對生活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來說一定不陌生,不論是遠古時期黃帝的乘龍飛升,還是秦始皇、漢武帝對神仙的篤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國的歷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與各朝各代的修煉者所留下的事蹟息息相關。就連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煉者有著莫大的關係。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與修煉人有關的地名。
地名
茂名
桐廬
鳳翔
蕭史
秦弄玉弄玉
2024年5月1日 8:50 AM
《論語》說(18):思無邪
為政篇,首章以「為政以德」定基,次章則講「思無邪」。正義曰:此章言為政之道在於去邪歸正,故舉《詩》要當一句以言之。孔門立學,無論學什麼,都在人心上下功夫,歸於己心之德。為政這等大事上,尤要人走正道、大道、王道,厚德載物,坦坦蕩蕩。
《論語》說
《論語》
《詩經》
思無邪
溫柔敦厚
薛馳
2024年4月29日 6:26 PM
堅定拒絕淫邪 積陰德得福報的實例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救世古鑑
拒絕邪淫
善惡有報
積陰德
2024年4月23日 9:30 AM
《論語》說(17):為政以德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論語》說
為政以德
大同與小康
天下為公
禮樂文明
2024年4月22日 8:27 AM
康熙皇帝和《紅樓夢》(一)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康熙
紅樓夢
曹寅
納蘭性德
賈寶玉
宋闈闈
細說紅樓
2024年4月18日 6:01 PM
【救世古鑑】刑罰得逃天債難遁 明代林廣兒殺妻的結局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善惡有報
天雷
救世古鑑
因果報應實錄
耳談
2024年4月18日 6:00 PM
《論語》說(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論語》說
知人
知天命
待價而沽
薛馳
2024年4月14日 8:24 AM
夢境解祕:秀才姚中為何被神選中 死後往天庭任職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秀才
天堂任職
善惡有報
夢境解祕
姚中
2024年4月12日 9:38 AM
他做了什麼? 無心插柳鋪就自身功名路!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善惡有報
修口
造口業
改變命運
勸善
2024年4月10日 8:46 AM
《論語》說(15):貧而樂,富而好禮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論語》說
子貢
薛馳
貧而樂
富而好禮
2024年4月7日 8:27 AM
一場大地震前的神奇預警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地震
預警
棗桃
躲過災難
2024年4月4日 8:40 PM
《論語》說(14):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論語》說
好學
敏於事
慎於言
薛馳
2024年3月31日 8:40 AM
奇妙精巧 古代的「機器人」俳優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璀璨中華文化
古代機器人
偃師
機器人
周穆王
2024年3月28日 8:43 AM
《論語》說(13):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論語》說
信義
2024年3月24日 8:27 AM
順應陰陽五行 春分養生之道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春分養生
春分
二十四節氣
2024年3月20日 1:00 PM
《論語》說(12):禮之用,和為貴
本章「最孔門言禮之精義」。中國古代,禮是區別尊卑貴賤的,不同的人採用的禮節有所不同;但若片面強調差別,則易離心離德;而且,禮的目的乃是建立和維持秩序──一種和諧、太平的狀態。儒家的禮治觀,是讓人互不混淆而又和睦相處。換句話說,「別」是禮的手段,目的還在於「和」。有子講「禮之用,和為貴」,含義豐富,直指核心。
《論語》說
薛馳
中和
禮治
2024年3月17日 8:27 AM
從慎終追遠看神傳文化的鋪陳
從儒家文化到道家信仰,再到宇宙、物質和意識的起點,這個追尋創世本源的尋根過程,才是慎終追遠習俗背後之最為深刻的文化底蘊。也是神傳文化為炎黃子孫留下的一條回天之路。
祭祖
清明節
儒家文化
新紀元
楚一丁
2024年3月17日 7:39 AM
【未解之謎】神創論VS進化論 地球「成長」史中的真相
地球的「成長史」竟然是這樣的?!科學家終於承認,史前大洪水真實存在,難道《聖經》中記載的是真的?
未解之謎
進化論
物種滅絕
居維葉
布雷茨
2024年3月15日 9:00 PM
【未解之謎】神奇的香
焚香靜心,佛圖澄和尚竟然還可以用香來救人……真的假的,琴技高超空中竟然飄香?
未解之謎
扶搖
焚香
佛圖澄和尚
神蹟
2024年3月13日 9:00 PM
《論語》說(11):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孝悌是孔門教人的起點。《孝經》講,「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簡單的說,最基本的孝,是贍養父母,「朝夕色養」,做子女的要愛護自己、修養品格,否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進一步,有條件、有機會的,子女做一番事業,為國為民效力,光宗耀祖。最高的,子女能立身行道,成聖成賢,父母也因此享大福分。
《論語》說
《論語》
孝道
薛馳
2024年3月10日 8:42 AM
火龍珠妝點九運春 金絲桃辟邪感聖恩
金絲桃的這個花語浮現眼前的是這樣的畫面:一邊毫無保留綻放煙花般的絢麗光華,一邊發出防禦的警訊威懾──非誠勿擾!邪祟勿近!別看我如此纖柔嬌美,但我是味微苦、有小毒的,要是欺人太甚,將承受我報復的後果。
火龍珠
金絲桃
辟邪
草本
2024年3月3日 11:14 AM
《論語》說(10):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為什麼「夫子溫、良、恭、儉、讓」就能得之?這裡援引一段張居正教小皇帝的話,有這五者德容之盛,感動於人,所以各國的君,自然敬之而不忽,信之而不疑。都把他國中的政事,可因可革的,來訪問於夫子,故夫子因而聞之耳。」也就是說,孔子之聞政,是因為其德行的感召力。
《論語》說
《論語》
溫良恭儉讓
無求而自得
薛馳
2024年3月3日 8:08 AM
《論語》說(9):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與其它文明相比,中華文明的一大特色,是對家、祖先、孝道的高度推崇。本章就是鮮明的體現——曾子說:「敬慎地辦理父母的喪事,虔誠地追祭歷代的祖先,老百姓的德行就會歸於淳厚了。」在親情中,人心有了依歸,人生有了溫暖,社會道德由此奠基,社會秩序由此擴展(古代中國是家國同構),所以說「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論語》說
慎終追遠
薛馳
民心
2024年2月25日 8:27 AM
眾裡尋他千百度 元宵情詩伴花燈
黃曆正月十五夜稱「元宵」,又稱「上元」「元夕」「燈節」。這一天裡,人們鬧元宵,吃元宵、猜燈謎、結伴賞花燈,古代詞人也把賞燈會情景寫進詩詞。寫元宵燈會的詞,不計其數,而南宋辛棄疾的一闋《青玉案‧元夕》,則千古長在人心。詞中有元宵的勝景,詞中對燈節寄情,更有人生的深意。
元宵節
辛棄疾
青玉案
元宵詩詞
花燈
花燈歷史
2024年2月23日 8:34 AM
龍的奇應:漢代玉笥山民見神跡 唐玄宗與龍幾度奇遇
在古代留下許多龍的故事;對現代人來說,有人認為「龍」只是一個概念,也有人認為龍的故事只是一種神話傳說。有意思的是,為何自古以來每個民族都離不開神話故事呢?歲逢甲辰龍年,我們也來回味一些龍的故事。
龍
凌波龍女
唐玄宗
玉梁觀
黑龍
龍的神話
2024年2月21日 9:34 AM
《論語》說(8):君子不重則不威
「不重則不威」。君子一定是自重的,否則就沒有尊嚴、威嚴。這裡的「重」,始自內心, 「正心誠意」,修為到了一定程度,「威」就表現出來了,如:「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相反,如果一個人不自重,言行輕佻,勢必招來侮辱,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也。
《論語》說
《論語》
君子不重則不威
道德修養
薛馳
2024年2月18日 8:28 AM
上一頁
1
2
3
4
5
6
...
下一頁
共有約 2682 條記錄
我沒有鄉愁
承天皇太后——蕭綽
【岳飛傳】收復建康 岳家軍首次大捷
青松絮語:凝望未來的琥珀
聖誕傳奇:《是的 維吉尼亞 有聖誕老人》
時間為何不夠用?
詩壇奇葩寶塔詩 僅55字層層展開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災難生 是巧合?還是預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陸羽不隨凡俗 開啟中華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