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体育博彩网站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歲時節慶禮俗

冬至日南至,陰陽由剝而復、一元復始,從《易經》八卦顯現了冬至蘊藏的義涵。天地冬至日敬天,人間冬至節,冬至如大年的風俗有哪些……。
又見冬至 畫說冬至
冬至時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慶佳節宛如過年。古人在冬至還做些什麼呢?怎樣過節呢?讓我們來看一些名畫,體會冬至的義涵和節俗。
現在冬至時也吃元宵。如果說分不清湯圓和元宵,那也不能說是傻,因為它們原來一家親,吃起來口感一樣呀!那麼湯圓和元宵怎麼分辨?關鍵不光是在食材的問題,還有作法和其他的食俗典故。這裡來告訴你。
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節氣到了,天地間燦爛的秋色餘韻就要收藏殆盡。天寒地寒的仲冬時節,養生要怎麼養、怎麼補?
初冬小雪時節到了。初冬養生怎麼養、怎麼補?從中華文化中醫學五行養生看冬天養腎,告訴你九招……
立冬了!《內經》提醒人,順應陰陽過生活就是養生的根本之道。面臨一年中最冷的冬季,實踐「養藏」是養精蓄銳、延年益壽的保健之道,以免傷害生命之精,使得得來春痿厥不振,傷害生命力。
俗語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黃帝內經》這部華夏養生寶典,揭示人的養生原則就強調「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落實到生活,從寢食上來看「霜降」養生的具體作法。
入了黃曆九月,寒露風寒,萬物漸收斂,草木衰黃。此際,菊花凌陰而盛,菊花飲給人美顏色、增活力!與此同時,又有許多的寶物、妙方,讓人暖身、暖心、舒懷過深秋……繁忙生活中,給自己一個時空,好好寶貝自己!
秋分萬物成,「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天地宇宙浩渺無際,中國古人崇敬天地,體會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來看看一些落實在秋分節氣裡「養收」養生、執公理行正義以自保的具體實踐方法。
「白露」一到夜涼如水,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也是補潤養生的起程時點了。從中華文化的五行原理告訴你「補露」--白露養生的作法……還有白露食俗。
【節氣典故】立秋食俗 古人的養生智慧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同其它節氣相同,自古流傳下來一些立秋的飲食習俗,而這些習俗大都與預防疾病有關。所謂「民以食為天」,古人會根據不同時令的食物,調節身體,以減少疾病。
【節氣典故】大暑酷熱 古人消暑「涼」方多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人們是怎麼度過苦夏呢?白居易《消暑詩》曰:「何以銷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俗話說「心靜自然涼」,除了精神層面的「降溫」外,古人也發明出了許多消暑妙招。
【節氣典故】小暑為熱浪之始 養生需心平氣和
2018年7月7日11時41分,太陽到達黃經105度,小暑至。「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暑,炎熱的意思,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古書記載:「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
【節氣典故】夏至祭地祇 祈五穀豐登
6月21日18時07分太陽到達黃經90°進入夏至。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古時候又把這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
【節氣典故】芒種時節 青梅煮酒餞花神
今年6月6日01時29分太陽到達黃經75°,此時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它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節氣典故】小滿要「吃苦」 祭祀蠶神車神
今年5月21日10時14分太陽到達黃經60度,進入二十四節氣之小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
「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今年5月5日21時25分,太陽到達黃經45度為立夏,預示著季節的交替,告別春天,迎來夏季。
「穀雨」是節氣,又表述什麼意思呢?古人說:「穀雨」春暉主發生,萬物資餘光。遲遲雖不暴,萋萋自能長。條風與糓雨,其功固難量……「穀雨」來了,不要錯過……
【節氣典故】穀雨時節牡丹開
穀雨節氣的第一候花信風就是牡丹,因此牡丹也被稱為「穀雨花」,民間流傳著武則天將牡丹貶去洛陽的傳說,事實是⋯⋯另據古書記載,因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這又是怎麼回事?
【節氣典故】清明緣何從「節氣」變「節日」
清明即是節氣也是節日。為何二十四節氣中唯有「清明」一枝獨秀,被當做隆重的節日呢?
彼時「四野如市,芳樹之下、園囿間,羅列宴席」、「尋芳討勝極意縱游……,蓋輦下驕民無日不在春風歌舞中」描繪的是哪個傳統節日?宋代人、清代人怎樣過清明節?穿梭歷史風土的織畫中,往上追尋一番……
【節氣典故】春分陰陽相半 晝夜均而寒暑平
今天春分,在凌晨00:15之時,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等長,陰陽各半,此後北半球晝漸長。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前日到了驚螯,這是春天的第三個節氣了。 「驚螯」字面意思是驚醒蟄伏,在驚蟄會打下年度第一個雷鳴,稱為「春雷一聲鳴」,這時寒冬躲在土裡冬眠的昆蟲、動物們被春雷驚醒,開始活動了。
【文史】春意難鎖元宵至
「天寒難鎖新春意,爐暖宜烹白玉丸。」喜慶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元宵節熱熱鬧鬧又到了。
【文史】鬧元宵賞花燈的起源知多少
中國傳統過年的節慶到了元宵節達到最後一波的高潮。元宵夜老老少少熱鬧歡騰,賞燈會「鬧元宵」,將過年迎春劃下圓滿的句點。說鬧元宵賞燈火的慶祝活動到底是從何時開始的呢?傳說有很多種……
元宵節被稱為過年的尾聲,因此有「小過年」之稱,台灣各地也有不少絢麗的燈會及相關慶祝活動。但除了台灣,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亞洲多國或是在華人聚集的歐美地區,都有著過元宵節的習俗,但過節方式卻各具特色,旅遊搜尋引擎Skyscanner盤點各國過元宵節的方式,帶讀者一探究竟。
從小年到元宵敬神祭祖的年俗(4)天公日到元宵
過年習俗正月裡熱鬧滾滾,也充滿敬天信神的虔敬氣氛。正月裡,哪一天是天公日?哪一天是地生日?哪一天是天公日?哪一天請女婿?當然還有元宵節,來看看……
從小年到元宵 敬神祭祖年俗(3)初五到初八
在中國新年習俗中,有迎財神、送窮日、人日、順星日的習俗,對應著新年新春裡不同的日子,這些日子有哪些特別的習俗嗎?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立春之後,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的位置是為雨水。雨水本來是指冰雪融化成水。雨水時節,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草木萌生。
敬賀新年 一夜挽回天下春
中國文化中的過年,是從臘月祀神開始一直到過完元宵為止,鮮明民俗中臘煥發中國文化天人合一的生命觀。臘祭、祀灶神過小年、除夕、元旦、元宵,精彩的中國新年,展開中國詩卷的情懷沁潤你我周身,重溫中國的傳統年味的馨采……。顛沛遇亂世,新年來,「聞道黃河徹底清,千年氣數此分明」,最是振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