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中奖

歲時節慶禮俗

黃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為祭灶節,就是祭祀灶君的節日,也被稱為小年。古時這天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王爺上天,希望灶君「上天言好事」,來年獲福避凶。而中國大部份地區也把這天稱作小年,是辭舊迎新的時期。小年期間漢族主要的民俗活動有祭灶,掃塵,貼春聯等。
立春之際迎春神拜太歲 寒盡春來萬物復甦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首,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稱「立春」。「一年之計在於春」,古人認為這是一年的開始。歷代帝王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意在鼓勵農耕。幾千年來民間各地也形成了固定的風俗習慣。2015年立春時間為2月4日 1:58:27。
漫談「臘八」
一進入臘月就意味著年終歲末的來臨,而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是人們祭祀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日子,也是中國人的感恩節,它標誌著新年的序幕正式拉開。
本命年就是十二年一遇的黃曆屬相所在的年分,俗稱屬相年。比如2015年就是屬羊的本命年。在傳統習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分。為了消解災禍、化凶為吉,民間存在著許多習俗和講究。
聖誕節一定少不了聖誕樹,在西方國家,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著生命的永恆,長存。樹上裝飾的各種燈燭、彩花、綵球、玩具等不同的聖誕禮物,象徵著豐盛和吉祥。關於聖誕樹的來源有兩種不同的傳說。
冬至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是一個特殊的節氣,在傳統中醫理論中,冬至是自然界陰陽更替的特殊日子,「至」者,極也,冬至這一天,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俗語說:「冬至進補,春天打虎」,中醫講究保護初生的陽氣,認為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時期。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7時3分。
【典故】冬至進入數九寒天 九九消寒圖蘊藏智慧
九九消寒圖,漢族歲時風俗。從冬至那天起就算進九了,在冬至漢族民間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消寒圖是記載進九以後天氣陰晴的「日曆」,人們寄望於它,來預 卜來年豐欠,是一種很有傳統特色的、好看的日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個單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圖」。從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單元,連數九個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過去了。
逢九有變 研究:每十年易有重大改變
每逢迎接新十年的人都會回顧一下人生,看來這個習慣不光中國人有。全世界的人都有這種「逢9有變」的情節。只是改變是雙向的,最好不要變得更壞。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年齡逢9的成年人更傾向於做出「尋求自身存在意義」的改變。「9」字在華人命理的觀念中,是個轉彎數字,即是人逢到「9」的歲數,可能會有大的轉變。
百行孝為先 美華裔家庭觀念強
百行孝為先,照顧年邁的父母,對父母盡孝,是傳承數千年的中華傳統。很多移民西方國家的華人也保持著這個傳統。根據美國退休者協會(AARP)11月12日公佈的報告,大多數亞太裔受訪者認為,自己肩負著照顧父母的責任。華裔家庭多代人同堂的現象也高於整體美國人。而華裔家庭觀念非常強,家庭幸福的理念根深蒂固。
基業日隆家道漸裕 古人的經營之道
(大紀元記者鄭孝祺綜合報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就包含了誠與信。無誠無以處世,無信無以立身。誠信是做人的準則,商業道德也以此為支柱。以信義為重,乃是商人中的誠賈、廉賈的本色。歷朝歷代也出現了很多誠信重義、富甲一方的商人,他們以信、義、誠、仁經商,在商界贏得了佳譽,結果「基業日隆,家道漸裕」。
跪坐(正坐)是華夏古人的傳統坐姿,正確的跪坐姿勢優雅,體現出中華文明端莊和謙恭的儀態。歷史上先秦漢唐的人們身穿寬大飄逸的服裝跪坐於地,有一種雍容的美韻。從「促膝談心」和「舉案齊眉」等成語,也可看出古人的文化。跪坐不僅體現出一種修養和風韻,從養生角度看,對人體健康也大有益處。
今年的九九重陽節是10月2日,中華民國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日前公布統計,截至8月底,臺灣百歲以上人瑞共2,525人,較去年底增加349人,成長達16%,其中臺北市的人瑞多達604人居全國之冠。衛福部表示,每一個人瑞都是與國家共同成長、共享榮耀的國家至寶。
(大紀元記者鍾元臺灣綜合報導)中華民國103年臺北市各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65週年釋奠典禮於9月28日(日)上午6時在臺北市孔廟舉行。釋奠典禮依循國家級三獻古禮共37道儀程,由總統馬英九先生率領內政部政務次長陳純敬、教育部長吳思華、勞動部長陳雄文、考選部長董保城親詣上香,為這位最偉大的思想家及教育家祝壽。
銀波千頃照神州(下)
從月相的形態及其變化來看,中秋月如圓盤,象徵團團圓圓。人們仰望明月,思緒常常飛越空間,想起同在這一輪明月照耀下的故鄉、親人、朋友等,「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銀波千頃照神州(上)
中秋詩是明月的詩,人們把思念、祝福寄託於明月,詩中所蘊涵的意境反映出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六)詩意中秋
中秋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所以從古到今有許多美好的詩篇。以下欣賞幾句中秋詩,希望大家在這美好的日子裏,增加一些詩意。今天不缺物質,所以在物質上減少一些,在精神上可以增加一些。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五)月餅傳說
中秋節也叫「月餅節」,中國人的傳統節日都有對應的食品。因為我們要吃月餅,當我講這些文化內涵、傳統精神都流失時,畢竟還可以吃月餅,只要吃月餅,就可以把祖先的美好給找回來。
中秋自由節--幸福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三)感恩的節日
中秋節是一個感恩的節日,古人感恩月亮帶給自己光明,所以有秋天祭月、拜月的習俗。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二)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之夜,抬頭仰望明月,可見當中有些黑影,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有個西河人叫吳剛,非常慕道,想成為神仙。吳剛到山中拜師求成仙之道,師父讓他安心打柴,打了一個月柴,他覺得沒意思,說不想打柴了。
感恩金秋 團圓美滿(一)團圓的節日
家好,首先預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每年黃曆七月七日夜晚,傳說天上的牛郎織女在這晚相會。牛郎織女浪漫的愛情故事,後來逐漸發展為中國情人節,又稱為七夕節或乞巧節、女兒節。
明時節氣溫回暖、草木吐綠,正是春耕、播種的好時節。 古云:「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農諺:「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銀波千頃照神州,此夕人間別是秋」,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中秋來臨,皓月當空,萬里共皎潔,此時賞月談月便成為人們言談中的話題。
(shown)今天8月13日,就是傳統的七夕佳節。在古代,七夕節並非現代人所謂的「情人節」,但它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之一,因為這天又是女兒節、乞巧節、魁星節、曬書節等很多稱謂。那麼古人到了這一天,會做些什麼呢?
五月五日迎端午 傳統習俗慶佳節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唐宋瑰麗端午詩詞,品味五彩繽紛的端午民俗。
金針花 中國人的母親花
遠在康乃馨被公認為「母親花」之前,中國人早就有屬於自己的「母親花」了,那就是大家常吃,而古時候叫做萱草、諼(音義均同萱)草和忘憂草的...
小龍年招財開運喜連年
蛇年(癸巳)來到,新的一年的運勢如何相信是大家十分關心的話題。 在新年特輯中我們請到有40年經驗的命理風水大師——趙連波, 為讀者解析2013年的總體運程,希望提供讀者初步預測,期能趨吉避凶。
朝鮮時代婚禮 講究相逢是緣相敬如賓
「越是分擔家務的夫妻離婚率越高」。一個打破社會觀念的研究結果成為了人們議論的話題。挪威的社會研究所在過去的4年間對8000對夫妻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夫妻共同分擔家務的家庭比夫人自己負擔全部家務的家庭離婚率要高約50%。研究人員分析共同分擔家務的夫妻相對來講不認為結婚那麼神聖,而因誰做了更多事的問題吵架的可能性很高。
我國傳統中秋文化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給人以豐富的心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