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博覽

中國社會自古代就流傳八字算命,精通算命者可以從人出生時的生辰八字上看出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把當事人的性格、家庭乃至一生的命運說得神准。古往今來這樣的實例簡直太多了。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八字其實是一種信息,無論是天干還是地支它都是屬於物質的存在,那為什麼從中就可以準確地解讀出一個人的性格呢?性格不是屬於人的精神範疇嗎?既然可以從一個人出生時的生辰信息瞭解這個人長大後的性格,那就證明了物質和精神是息息相關的。
最該尊敬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從敬天仰神的高度看是老子。首先老子是一個負有重大使命和具高德出奇功的隱修者,跨世紀修成中華第一大道,同時老子是 "道家搭台,儒家演戲"的一統皇朝歷程的道德思想文化的奠基人,為延綿數千年的華夏文明注入了聖人神韻。
天道所蘊含的自然規律是生長、養育萬物而不恣害眾生,所謂「厚德載物」是也;聖人的行為準則就是只施德行而不爭功名,而「為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是你想與之爭的機會都不給你,當你偃旗息鼓下來,依然發現超然淡定的他還是泰然自若的在你面前。
有道德的人總是願意讓別人欠他的,因為他懂得「損有餘而補不足」的道理,他還會主動地把自己的「有餘」拿出來「奉天下」的。他是「為腹不為目」的,在物質豐 裕的時候,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後想的最多的就是怎麼去造福其他人;在物質困乏的時候,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
老子的道乃聖人大道,孔子雖領悟其中真義並對老子由衷讚歎,但在儒家的思想演進中,孔子把這樣的道引向了「君子儒」層面,雖然更加貼近了孔子的人文理想,而且也更容易被士大夫階層接受,但從本質上講,也把老子的「道聖」轉化為了儒家的「儒聖」,同時更徹底剝離了老子聖道的修煉內涵,將「仁」「禮」作為儒家以「核心思想,雖為後來中華文化及政治理想又開闢了一片廣闊天地,但老子的聖道在這裏已經難窺全貌了。
如前所述,老子的思想只能用智慧和身心去體悟,而不能通過"研究"、"論證"的手段來坐實,不禁老子思想這樣,中華早期神傳文化都這樣。我們古老的文化這幾千年來被多少人皓首窮經的"研究"?結果呢,誰能說研究了什麼結果?倒是一些隻重體悟和踐行的老實人得了真意,誇誇其談之輩是休想通過寫論文的方式來玩老子的。
如前所述,老學的靠的是體悟,甚至對整個東方神傳文化而言,體悟都是我們入其門徑窺其堂奧的不二法門。但恰恰是這一點,許多人在一些西式治學方式的影響下已 經完全忽略,他們的方法就是"剝蔥",甚至從"手工"變成了"流水線",這樣生產的來的學術"研究"有品質嗎?這樣除了把老學引向迷途,鑽進死胡同以外, 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
杜月:老子解言(一)
老子的學說開啟了人類數千年的智慧歷程,將雜蕪的早期思想引向了通向聖人的大道,直接影響了中華的百家思想,甚至為儒家的君子理想開闢了源頭,塑造了後世數千年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由老子而形成的道家乃是百家思想之祖,是我們共同的老子。
我常把讀書的樂趣融於人的歷史。在所謂人的歷史中,讀傳是條捷徑——傳記「濃縮人生精華」。你甚至只需幾個小時,就能把一個人看進了墳墓,想像他在墳墓中仰臥起坐,唉聲嘆氣。塋墓之外,我們在逝者的影子下完成對社會的回憶與改造,完成對往屆社會優良品質與智慧的追索與繼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特別是早期的歷史上,一直都有神開創世界、神教導人類、人神共通的美好生活的各種故事和傳說,這些故事與傳說,其實都是歷史。在這些中國歷史古籍中,最為奇特的一部書大概就是《山海經》了,在這短短的三萬多字的篇幅中,記載了地理、歷史、民族、宗教、礦產、醫藥等方面的豐富內容,對於研究古代的社會歷史狀況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古代在玉石的應用方面,也決不是現代所認為的保值增值為目地。中國古代人們是相信神的存在。神庇護著人,人們按照神告訴的道德與行為標準生活才有美好的天地。人們為了感謝天地給人帶來的美好生活,從而開始了祭奠。也就開始了用玉石“禮天地四方”。
】「觀」這個字在易經中由風與地兩現象互動,宛如大地春風,風行大地,流動的氣體在廣闊大地的空間中無所不在,所以易經在「觀」這個現象之前提出物大然後可觀的概念,全面性空間流動的觀察,使人的偏見不至侷限於一隅,心靈帶著中正的觀點環視四時生殺變化所產生的神道如古易經言:「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
老子在《道德經》中確實講了許多關於為政治國的道理,比如他講“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 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
    共有約 134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