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文化博覽
文化漫談
神傳漢字
文化典故
歲時節慶禮俗
服飾刺繡
民俗采風
中國武術
武術漫談
武術概論
武德武規
基本套路
武術名家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中國宮殿陵寢
傳統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國園林名築
中國古代工程
茶文化
中國名茶
茶仙茶道
文人茶趣
茶具茶泉
茶史茶俗
命理五行
周易八卦
風水測字
八字命理
姓名起名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文化百科
文化博覽
文化漫談
神傳漢字
文化典故
歲時節慶禮俗
服飾刺繡
民俗采風
華夏智慧與趣味
民俗探源
婚喪壽喜
文化博覽
這些小善行在上天眼中並不小 天道善報不會終止!
善有善報的價值觀是一種普世價值,在中華文化中極受到崇尚標榜。然而善報的事蹟不一定是表現在外的轟轟烈烈的舉動,可能是一個人對自己行為操守高道德標準的自我要求。一起來看發生在清朝的兩件事蹟。
救世古鑑
孝友大魁
善行
善報
2024年12月30日 7:00 PM
【救世古鑑】這樣的玩笑招來今生命運的劇變
平日裡朋友間開開玩笑、逗樂尋開心,是常有的事情。然而,這些尋開心的玩笑也可能在那一瞬間引發意想不到的巨變,改變人的命運,是怎麼回事呢?來看兩則清朝的民間故事。
救世古鑑
玩笑
戲言
2024年12月26日 9:49 AM
《論語》說(52):「古之道」有多好?
射在中國起源很早。至晚商、周時代,弓箭已是男人的性別標誌,貴族家的男子必須從小接受嚴格的射箭訓練。射不僅是最重要的軍事技能,而且成為身體和品德教育的課程,所謂「講德習射」。
《論語》
《論語》說
古之道
薛馳
2024年12月25日 8:27 AM
清代高評價的啟蒙教材《小學詩》(四):敬身 白話註譯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小學詩
啟蒙教材
2024年12月24日 4:10 PM
《論語》說(51):是禮也?
何為入太廟而每事問乎?意以為孔子不知禮。孔子聞或人之譏,乃言其問之意,以宗廟之禮當須重慎,不可輕言,雖已知之,更當復問,慎之至也。
《論語》說
太廟
祭祀
孔子
禮樂
薛馳
2024年12月18日 8:28 AM
沒有手機的古代小孩都玩些什麼?
如果說有什麼問題困擾著現在的家長,那麼手機遊戲成癮一定排在首位。許多家長想幫孩子戒網癮,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實施。那麼,在沒有手機的古代,兒童都玩些什麼呢?又有哪些玩具仍然適合我們現代的小朋友呢
七巧板
踢毽子
魯班鎖
孔明鎖
燕几圖
傳統運動
2024年12月12日 10:02 AM
清代高評價的啟蒙教材《小學詩》(三)明倫:長幼朋友 白話註譯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小學詩
啟蒙教材
明倫
2024年12月12日 9:54 AM
《論語》說(50):吾從周
中華傳統文化是本次人類歷史中,獨一無二的沒有中斷的文化,迥異於世界上的其它文化,被稱為「神傳文化」。或許,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神性內涵,才創造了持續傳承五千年的奇跡。
《論語》
《論語》說
夏商周
傳統文化
薛馳
2024年12月11日 8:28 AM
【救世古鑑】「敬字」得福報解災難 不「敬字」招厄運
古來直到近代留下不少紀錄,驗證了敬重文字的重要性,不是空穴來風。本文續上篇:【救世古鑑】倉頡作書「天雨粟 鬼夜哭」 文字背後有神力嗎?繼續提供正反兩面的實例來互證。
救世古鑑
敬字
金甲神
善報
倉頡
文字
惜字
敬字亭
字爐
聖蹟亭
2024年12月10日 7:36 PM
清代高評價的啟蒙教材《小學詩》(二)明倫:父子君臣夫婦 白話註譯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根據宋代大學者朱熹所著《小學》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高的評價。
啟蒙教材
小學詩
明倫
2024年12月5日 11:16 AM
《論語》說(49):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朱熹是理學家,認為:天,即理也,其尊無對,非奧灶之可比也。逆理,則獲罪於天矣,豈媚於奧灶所能禱而免乎?言但當順理,非特不當媚灶,亦不可媚於奧也。
《論語》
《論語》說
祭祀
八佾
薛馳
2024年12月4日 8:27 AM
古代的冠禮怎樣進行?成年禮的重要精神是什麼?
在成年禮的「加冠」這場生命禮儀中,德、禮相依且缺一不可,更重要是彼此的關係是以「德」為本,是「以德制禮」,以「禮」為末。因此,「德」是為成年禮的核心樞紐,養成一個具有良好品格,同時能夠承擔家庭國家責任的男子是成年禮的重要依歸。
中華文化300問
成年禮
冠禮
弱冠
2024年11月29日 8:52 AM
清代高評價的啟蒙教材《小學詩》(一)立教 白話註譯
《小學詩》是清朝謝泰階受到朱熹《小學》啟發而改編的兒童啟蒙教材,教導兒童進退灑掃、立身處世,全文五字一句,每四句為一段,所用語言力求通俗、易懂。這是給兒童立教、明倫、敬身的啟蒙教材、詩教。作者謝泰階曾用這本教材教導自己的學生,並因此影響到社會,在社會上得到很好的評價。
啟蒙教材
小學詩
2024年11月28日 9:33 AM
《論語》說(48):祭如在
祭禮本對鬼神而設,古人必先認有鬼神,乃始有祭禮。祭禮在東西方古文明中是普遍存在的,信奉神明。不過,信奉神明是虔誠、是感恩,而不是交換,不是說給神佛燒香磕頭就能保佑升官發財、生兒子。人禮拜時的有求之心,是褻瀆神明。
《論語》
《論語》說
祭如在
祭神如神在
祭禮
薛馳
2024年11月27日 8:28 AM
【重溫好話】 修身處世三奇書(三) 《小窗幽記》的處世格言
世人醉於名、醉於利、醉於聲色車馬,無論朝野一樣的昏昏逐逐,無日不醉,普天之下昏迷不醒。《小窗幽記》的輯者見狀想提供一服清涼散,讓人人解醉!
小窗幽記
處世格言
修身處世三奇書
格言
清言
2024年11月26日 9:23 AM
《論語》說(47):知禘者之於天下,了如指掌?
毛子水認為:孔子重人事,他的「不知禘之說」,可以說是實話,亦可以說是託詞。季路問事鬼神,他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先進》)這章的話,也許有同樣的意義。
《論語》說
祭禮
了如指掌
薛馳
2024年11月20日 8:24 AM
古人見面的揖禮 傳承數千年的精神是什麼?
儒家認為揖讓之禮「屈己敬人」的精神是君子之心的表現。而《易經》的哲理則以為屈己敬人的「謙謙君子,利涉大川」,就說謙退有益於人突破環境限制向四方發展。這些都是中華文化重視揖讓的精神所在,而具體表現在生活中的主要場合就是見面的揖禮。
中華文化300問
作揖
禮樂
拱手
2024年11月19日 8:09 PM
《論語》說(46):杞宋無徵
成語「杞宋無徵」,就是由此而來,有前賢讀此章說了四個字「無限感慨」。張居正對本章之主旨又有解說:蓋孔子當時,欲斟酌三代之禮,以立萬世常行之法,而夏殷不可考,故為是嘆息之詞如此。然三綱五常古今不易,所損所益,百世可知。
《論語》說
禮樂文明
八佾
薛馳
2024年11月13日 8:24 AM
【未解之謎】巧合還是命中注定?改變歷史的大風
黃帝夢中之人轉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臘人同宗?一陣大風帶來的奇跡,真實的歷史,超越你想像。
命中注定
大風
朱元璋
劉邦
印度人
赤壁之戰
東南風
未解之謎
印度文化
2024年11月12日 9:54 AM
修身處世三奇書(二) 菜根譚(下) 人生順逆與閑適怎麼自主?
菜之味,耐人尋味。在種菜時,能厚培菜之根,才能深得菜之味,人生亦是如此!《菜根譚》以菜根喻世,讓人知道培養生命之根本的重要。讀者若能靜心深入其間玩味,才能得其真味。《菜根譚》劃分為四大部:修身、應酬(人際關係)、評議(人生順逆、得失)、「閑適」(生活)。本文續(上)集,收錄「評議」(人生順逆、得失)和「閑適」(生活)的一些金句與讀者分享。
修身處世三奇書
菜根譚
2024年11月12日 8:50 AM
古人求雨漫談
我們中國人常說「靠天吃飯」,樸素的道理背後是敬天信神的謙卑和善良。所以在古代,一旦發生天災人禍,人們的思想中第一個想的是自己,「我到底哪裡做錯了?老天為什麼要懲罰我?」從帝王到一般百姓,大多都是這樣的想法。
求雨
大雩
雩
祀天
祈雨
康熙
2024年11月11日 6:45 PM
《論語》說(45):始可與言《詩》
子夏從孔子「繪事後素」的比喻悟到,先天的素質固然重要,後天的努力也不可或缺;學禮必須以仁心為基礎,或者說雖有仁心善意,必有禮以成之。
《論語》說
八佾
詩經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2024年11月6日 8:16 AM
重溫好話:修身處世三奇書(二)菜根譚(上) 修身與應酬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感悟人生修養、處世、出世的語錄,流露寬厚處世和出世還真的智慧。其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不同於凡人的識見,耐人尋味,尤其是韜光養晦的洞徹之光。《菜根譚》分為四部:修身、應酬 、評議、閑適。本文收錄一些金句與讀者分享,並在句下加「註」解讀。本文為上篇:修身與應酬的內容。
菜根譚
修身處世
修身處世三奇書
2024年11月4日 8:12 PM
為何為逝世的家屬「做七」? 「七」是個吉數?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中華文化300問
做七
喪葬禮俗
2024年11月1日 9:41 AM
重溫好話:修身處世三奇書(一)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為清人王永彬所講的安身立命的教子語錄,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在明清兩代發揮不小的影響。請與本文重溫《圍爐夜話》中的好話,對於我們現代人的安身立命依然助益良多。
圍爐夜話
修身處世三奇書
2024年10月30日 12:27 PM
《論語》說(44):君子無所爭
怎麼做才叫君子呢?本章以射為例。射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說很多,從「后羿射日」到春秋時的神箭手養由基百步穿楊、一箭射穿重疊在一起的七副盔甲等等。不同於古希臘的體育,古中國的射是與禮儀結合在一起的。
《論語》說
君子無所爭
六藝
鄉射禮
薛馳
2024年10月30日 8:25 AM
明日黃花蝶也愁!看蘇軾怎樣走出低谷 轉化人生境界
這闋《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是蘇軾在重九涵輝樓頭飲宴相酬的作品,情景交融中,蘇軾抒發了自己以順處逆的胸襟懷抱。在其中,你是否看到他的曠達樂觀,是否又感受到一些惆悵與哀愁?
明日黃花蝶也愁
蘇軾詞
蘇軾
重九
霜降
登高會
宋詞
烏台詩案
黃州
南鄉子
蘇東坡
蘇東坡詞
低谷
心境轉變
人生感悟
2024年10月25日 8:53 AM
《論語》說(43):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
泰山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具有崇高的位置,封禪是帝王最高的祭祀天地典禮。
《論語》說
禮之本
泰山
祭祀
薛馳
2024年10月23日 8:24 AM
《論語》說(42):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
連夷狄皆有君主,不像中國的君主已經名存實亡了。這是孔子傷時之亂而嘆之也。「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史記‧太史公自序》)
《論語》說
華夏
禮樂文明
薛馳
2024年10月16日 8:24 AM
可知這些詩詞名篇佳句 都是緣於九九重陽時?
王勃從滕王閣高處臨觀秋景,所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瑰偉絕特的景色就來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陽日。共賞九九重陽詩詞的名篇佳句。
重陽節
重陽的詩詞
九九重陽
2024年10月10日 9:20 AM
上一頁
1
2
3
4
...
下一頁
共有約 4881 條記錄
漫話風箏
地震千里外大樓秒塌 2025年之卦合《推背圖》預言大變局?
我沒有鄉愁
青松絮語:凝望未來的琥珀
聖誕傳奇:《是的 維吉尼亞 有聖誕老人》
時間為何不夠用?
詩壇奇葩寶塔詩 僅55字層層展開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災難生 是巧合?還是預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陸羽不隨凡俗 開啟中華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