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买彩票app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明代文人章元梅曾有詩《望雁山》,讚美了雁蕩山的雄偉奇特。雁山高與海天接,海雁南飛古蕩秋。雁飛一夜渡海去,雁蕩之峰何邃幽。四十九折盤鳥道,三千餘尺飛龍湫。芙蓉面面削寒玉,長使騷人舉目愁。
風景以「雄、秀、幽、奇、絕」著稱的雞足山,位於雲南省賓川縣牛井鎮城西北40公里。雞足山又名九曲巖。前列三峰山腳相連,而另一邊向三面分開,三座山峰峻起,氣勢像要與天相連接,又因山勢頂聳西北,尾掉東南,形如雞足,所以名為雞足山。
崑崙山,又名崑崙丘、崑崙墟,藏語稱「阿瑪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它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最高峰布格達板峰海拔 6860米,山峰挺拔,雄偉壯觀,是中國古代的神山,被認為是神仙居住的樂土。北魏史學家崔鴻在《十六國春秋》中,稱崑崙山為「海上之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佔多」。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東部,綿亙於天台、臨海、寧海、新昌、嵊縣五縣之間。在天台縣境內則包括天台、赤城、桐柏諸山。元末明初的《天台山志》記載:「今言天台者,蓋山之都號,如桐柏、赤城、瀑布、佛壟、香爐、華頂、東蒼,皆山之別名。」《大清一統志》卷二百二十九云:「天台山,自縣北二(疑'二'當為'之'——引者注)神跡石起,歷國清、赤城、桐柏,至於華頂,皆名天台,實一邑諸山之總號,一名大小台山。」其主峰華頂,海拔為1094米。
古人認為嶗山「三圍大海,背負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勝境也」。李白有詩《寄王屋山人孟大融》,開篇即記述了在嶗山遇仙之事。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南部的終南山,是秦嶺西自武功、東至藍田的總稱。其主峰太白山,位於陝西周至縣境內,海拔3661米,另外還包括翠華山、南五台、圭峰山、驪山等山峰。終南山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
在唐代之前,九華山被稱作陵陽山、九子山、幘峰等。其山名最早的記載是在漢代。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置陵陽縣,才有了陵陽山的記載。後來又因為有九座雄偉的山峰,故名「九子山」。
記得小時候,每當有廟會活動,大夥兒便會一同去廟口觀賞各類的表演節目。在眾多的表演活動中,最令我感到新奇和喜愛的就是--偶戲(布袋戲)。在戲偶師靈巧雙手的操控下,搭配著燈光、音效(鑼鈸、嗩吶等傳統樂器伴奏)和木偶師的口技,以及有趣的故事內容與對白,木偶似乎被賦予了生命,也因此我開始對傀儡戲(偶戲)產生了濃厚的好奇心。
清虹橋影出 秋雁櫓聲來——煙雨西塘
「九里灣頭放掉行,綠柳紅杏帶啼鶯」,西塘古鎮處處碧波蕩漾,家家臨水映人,白牆墨瓦,舟影波光。清晨,似紗的薄霧瀰漫在小橋流水之間;日暮時分 ,葉葉輕舟籠罩在夕陽的餘暉之下,遠遠望去,猶如一幅淡彩的丹青畫。而走進古鎮,卻見廊棚古雅,巷陌幽深,還有那尋常的水鄉人家,彷彿又走進久遠的歷史中了……
傍晚時來到代天府,今天天氣不好,陰陰暗暗的沒什麼光線,沒能照出夕陽西下,南鯤鯓山門金碧輝煌的樣子,南鯤鯓是拜五府王爺的,以前一直聽說很有名,小時候也一直不知道南鯤鯓是什麼意思,五府王爺也不知是那五府,現今得知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就是大魚的意思,而李、池、吳、朱、范五府王爺,飄揚的旗幟就在南鯤鯓的山門。
神醫扁鵲在秦國遇難,他的弟子們經歷了千辛萬苦才盜回了扁鵲的人頭。神醫平日裡治病救人,死時卻無全屍,眾人正在悲傷,從人群裡走出來個乾巴瘦的老頭,開口說話了:「你們不忍心神醫沒個全屍,這好辦,咱們給他雕個木身不就結了!」眾人一聽都覺得這主意行。可方圓百里的木匠師傅都不敢接這個活,怕活做不好,對不起神醫啊。那老頭把頭一昂,指著自己說:「這事我全包了!」
北京舊城中心的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6年),為明清兩代的皇宮。矗立在圍繞故宮的宮牆四角的建築-角樓雖然無法和豪華的宮殿相比,但它的建築構造精巧無雙。當初明朝皇帝朱棣修紫禁城時,工匠們在角樓面前犯了難。
中華文明不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也是世上唯一的連續的文明。當其它幾大世界文明的後人只能靠猜測古文字的意義來觸摸他們祖先的靈魂時,現代的中國人卻能通過幾千年前的文字,進入與神明緊密相關的遠古中華文化的起源。
五台山歷史悠久,歷朝皇帝、皇后遣使朝拜五台山者,自北魏到清朝從未間斷。比如,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傾仰靈山,留神聖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頂,中使香藥,不斷歲時,至於百辟歸崇,殊幫繼供,不可悉記矣。」
很久沒有和團體一起出訪參觀了,世風日下,世道艱難,不要對抗,只要文化,喜歡那種志同道合的感覺,這次我們要來到南部海邊的嘉義台南一帶,俗稱鹽份地帶的區域,印象中的溼地,給我的感覺,就如「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屬南台灣特有的景色,南鯤鯓代天府、佳里金唐殿等,還有鹽水的八角樓,以及菁寮天主堂小車站等,這次的活動,將是同學們另一個精采的回憶。
木結構樓閣式塔是唐代塔的主流,但唐代磚造的佛塔逐漸增多,逐漸取代了木塔,木塔容易毀壞,所以現存的兩座唐代樓閣式塔都是磚砌仿木結構的。一座是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建於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一座是西安興教寺玄奘塔,建於高宗總章二年(669年)。兩座塔的整體形象皆簡潔、穩定而敦實,塔身沒有複雜的裝飾花樣,是質樸剛健的唐代建築風格。
位於江西省貴溪縣西南部的龍虎山,綿延數十里,山上有二十四巖、九十九峰、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具有江南獨特的山靈水秀之韻味。其原名為雲錦山,據說是因為山上有一高達百丈、寬約一華裡的石壁,形似五彩的雲錦,故名。至於為何改稱龍虎山,流傳下來的有兩種說法。
武漢黃鶴樓巍峨聳立於湖北武昌蛇山之巔,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
中國古塔漫談
從歷史上城市制高點的變遷,就可以看出生活在不同時代的人的精神層面所注重的事物的轉移。在近代工業發展起來之前,一個信奉基督教的西方城市輪廓線的制高點是教堂的鐘樓,而一個信奉佛教的東方城市的制高點則是塔。
深藏於山中的世外桃源──丹巴
在川西高山峽谷中,坐落著一座美麗的村寨,被譽為「深藏在橫斷山脈中的世外桃源」,即位於甘孜州東部,嘉絨藏族風情文化的中心丹巴,也有人認為丹巴是中國最美麗的古老村落。 華夏古城, 楚筠
組圖(二):盆栽欣賞
雅石欣賞
盆栽盆子欣賞
組圖:珍貴文化遺產 雲岡石窟佛像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西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與敦煌千佛洞、洛陽龍門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楚蜀通津 酉陽雄鎮——王村古鎮
湘西是一片山水秀麗、風情萬種的土地。土家族、苗族的人們世代在這裡生息,也這一片明山秀水增添了很多奇異獨特的民族風情,而那些歷史悠久的古城、古鎮,更為其留下了濃濃的文化底蘊。
秦蜀之噤喉——鐵馬秋風大散關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61歲時所作的《書憤》使得關中四大名關之一的「大散關」一舉成名。在南宋抗金時期,宋金兩國軍隊在這裡發生過多次戰役,詩人也曾在此駐守,頗有感懷。 華夏名勝, 楚筠, 陝西
西域咽喉 東西孔道──「天山第一城」哈密
哈密位於天山山脈東端,被天山分割為南北兩處,山南是哈密綠洲,山北為巴裡坤草原和伊吾河谷。哈密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是漢代張騫第一次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素有「西域咽喉,東西孔道」之稱。 華夏名城, 楚筠
滿漢全席奇石盛宴 徐俊義珍藏史博館展出
看!徐俊義先生在歷史博物館4樓展廳擺下一席“滿漢全席”,即日起到9月3日,天天供應:宴席菜、精緻餐盒、花枝丸、蒸餃、愛玉冰、四果冰、綠豆湯、蔬菜水果…等,總共108道,這些菜都有共同特點,即不用更換、也不會壞掉,因為展場的每一道菜都是石頭的組合,可看不可“吃”,這些難得一見而酷似食物的“奇石盛宴”,引起在場觀眾的嘖嘖稱奇!
中國園林早在周朝周文王時就有了建宮築苑的歷史記載。當時的「靈囿」就是早期的園林著作。嗣後源源不斷的在各歷史朝代中流傳並有了很大的發展。幾千年來流傳到今,中國園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深邃的內涵,一直為近代人們鑒賞、頌揚、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