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凤凰体育app-中国体育博彩-168开奖网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開寶寺塔位於開封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
高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後稱「獅林寺」。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又因天如禪師在浙江天目山獅子巖得法,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故名「師子林」、師長的「師」,也有叫獅虎的「獅」的「獅子林」。
開寶寺塔位於開封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建塔之人便是宋朝時候的都料(官名)預浩。
哈密位於天山山脈東端,被天山分割為南北兩處,山南是哈密綠洲,山北為巴里坤草原和伊吾河谷。哈密風光秀麗、歷史悠久,是漢代張騫第一次通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素有「西域咽喉,東西孔道」之稱。
據說,北京城是一座「八臂哪吒城」,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與明朝的著名謀士劉伯溫有關。相傳明太祖朱元璋死後,其孫朱允炆繼位,即明惠帝。後來燕王朱棣於建文元年在北京發動「靖難之變」,四年後奪取皇位,即明成祖。
深藏於山中的世外桃源──丹巴
丹巴的古石碉樓數量最多、外觀造型最美、而且功能最豐富,自古就有「千碉之鄉」之稱...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6日電)台灣各地許多寺廟建築優美,屋頂正脊、飛簷上的龍飛鳳舞、花鳥瑞獸,更具藝術價值,而這逐漸凋零的藝術是靠老師傅的傳統手工技法,一片一片拼貼出來,潘坤地就是箇中翹楚。
秦蜀之噤喉——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游60多嵗時所作的《書憤》使得關中四大名關之一的「大散關」一舉成名。在南宋抗金時期,宋金兩國軍隊在這裡發生過多次戰役,詩人也曾在此駐守,頗有感懷...............
話說京城:紫禁城角樓的傳說
明成祖要求角樓要有九樑、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工匠們一籌莫展...
自然的神話——雲南石林
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在地球上造就了許多神話,置身雲南石林之中,看著眼前眾多的石峰、石柱拔地而起,直插雲霄,便深深覺得宛若身在神話中了................
話說京城:京城九門
自元朝定都北京,便開始修葺京城,所以京城的古城牆創建於元,而形成在明代。當時元代城牆有11個城門,明代初期,劉伯溫修建北京城時,將原來的11座城門改成了9 座: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即聞名於京城的「都城九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內九城」。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傳統民居,也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觀念。漫步在京城幽深曲折的胡同裡,兩邊是或直或曲或寬或窄,且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大門,大小不等,裝飾各異,真是一道獨特的民俗風情。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西南,北通秦嶺,南接巴山,俊秀挺拔,連綿起伏,縱橫數百多公里,自古以來就是天下名山,也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
在蘇州閶門外,坐落這一處精緻的園林,即中國四大古典名園之一的留園。留園將以中國古代建築藝術與山水花木融為一體,園中奇石遍佈,配以亭台、古木,十分精巧秀麗,清代學者俞樾在《留園記》中稱留園「泉石之勝,華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誠足為吳中名園之冠。」
話說京城:豐富多彩的傳統廟會
廟會是中國民間的一種習俗,而北京的廟會尤為著名,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並且歷史悠久,相傳起始於遼代,但未被證實。最早有記載的是元代白雲觀廟會,明清時期北京的廟會就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京城內外的各大寺院均有各自特色的廟會.............
遍佈全城的四合院─京城人的民居,是中國民居建築的範例,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
清虹橋影出 秋雁櫓聲來——煙雨西塘
古鎮西塘位於浙江嘉興市嘉善縣,相傳春秋時,吳國大臣伍子胥曾在此開鑿伍子塘引水直抵境內,故稱胥塘,後又有斜塘、平川之稱。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西塘就是吳越兩國相爭的交界地,故有「吳根越角」之稱,元代這裡已成集市,明代更具規模,是一座有千年曆史文化的古鎮。
西江第一樓——滕王閣
滕王閣,矗立在南昌城西,瀕臨贛江,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自唐以來,滕王閣因「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得以名貫古今,譽滿天下,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詩句成為吟誦滕王閣的千古名句,真可謂文以閣名,閣以文傳,歷千載滄桑而盛譽不衰。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境內,東與碧波蕩漾的太平湖相鄰,南與名滿天下的黃山相接,山勢雄偉,林木蔥蔥,飛瀑清泉,風景十分秀麗,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種古老的小巷,北京的胡同大部份形成於的元、明、清三個朝代,圍繞在紫禁城周圍,數目浩繁有幾千條。胡同這種古老街道也成為京城獨有的特色和民俗文化,為京城一景。
在西藏首府舊拉薩城的市中心,坐落著一座吐蕃時期興建的雄偉、莊嚴絢麗的寺廟,這就是世界聞名的大昭寺。大昭寺,藏語稱為「覺康」或「祖拉康」。「覺」為釋迦牟尼像專用尊稱,「康」指殿堂、經堂..............
別具一格的侗族木建築文化,為世人所讚嘆的侗族風雨橋,就是侗族木建築文化的精品。
五台山塔院寺內的大白塔,是除了北京妙應寺白塔之外,尼泊爾匠師阿尼哥的又一傑作...
「賀蘭之山五百里,極目長空高插天」中所說的賀蘭山,位於內蒙古阿拉善盟與寧夏的交界處,南北綿延250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有46座大小山峰,72道要隘,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主峰敖包圪達海拔為3556米。
在中國的神話中,東海裡有個不見底的「歸墟」,大江大海的水都流到那裡,中有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仙島上住著神仙,秦始皇派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去仙島求取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八仙過海也是去這仙島。漢武帝仍然嚮往仙島和長生不老,他下令在皇宮北面挖了一個大水池,命名為「太液池」。開創了中國皇家園林「一池三仙山」的構思佈局,歷代相傳。
天柱山,古名皖山,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故天柱山為安徽的「源頭山」。西漢時,漢武帝曾親登皖山,並封其為「南嶽」。在祭岳時,人群高呼萬歲,所以後將此山稱為「萬歲山」。後來隋朝文帝封衡山為南嶽,因此人們將天柱山稱為「古南嶽」。大概在唐朝之後,因為其主峰雄偉峭撥如「擎天一柱」,故名天柱山。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於安徽省樅陽縣北36公里的浮山鎮,海拔165米,景區面積為200平方公里。據《大明一統志》記載:「西南有獨峰,直上千仞,大江環繞,望之若浮」,故名浮山。山上有36峰、28怪石、36奇巖和72奇洞。
北京天寧寺,位於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外護城河西岸。寺中有北京最高的密簷式磚塔,為遼代時所建。建築學家梁思成曾經盛讚天寧寺塔的建築設計,稱它「富有音樂的韻律,是中國古代建築設計中的傑作」。
「山如碧玉水如黛,雲在青天月在松」,素有「川東小峨眉」之譽的佛教名山縉雲山,位於重慶市北碚區西北4千米處,它東西長約6公里,南北寬約3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東西排列九峰,即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其中玉尖峰最高,海拔為1050米。海拔882.6米的寶塔峰,因形狀象寶塔而得名,傳說是古「阿育王塔八萬四千之一」。
龍興寺位於四川省彭州市市區北大門,是一座有1300多年歷史的叢林古剎。始建於東晉鹹康三年(33年),初名「大空寺」梁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志公禪師擴建寺院,武則天天授二年(619年)更名「大雲寺」。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詔號「龍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