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文化博覽
文化漫談
神傳漢字
文化典故
歲時節慶禮俗
服飾刺繡
民俗采風
中國武術
武術漫談
武術概論
武德武規
基本套路
武術名家
中國建築•名勝古蹟
中國宮殿陵寢
傳統民俗文物
奇石珍玩
名山名寺石窟
中國園林名築
中國古代工程
茶文化
中國名茶
茶仙茶道
文人茶趣
茶具茶泉
茶史茶俗
命理五行
周易八卦
風水測字
八字命理
姓名起名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文化百科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
送灶神過小年 如何祀灶神招福?
「祀灶」的祭品中少不了酒糟、糖果、湯圓等等甜點,都說是要「醉司命(灶神)」、給灶神甜甜嘴。祈望灶神為自家美言,期待來年得好運。這只是凡人的心願,神佛當然不可能被酒果、甜點「收買」,若是這樣,神也神不了了!家家戶戶有神明在看著,要招福……
小年
灶神
祭灶
陰子方
黃羊祀灶
2019年1月28日 11:00 PM
送舊迎新歲 台灣習俗詩書畫
「梅溪居士」詩選集,吟詠歲暮台灣習俗--尾牙、送神、拜年賀春飲春酒,詩書畫併呈,同賀新年!
年俗
送神
尾牙
春酒
金豬
2019年1月24日 8:00 AM
【文化小課堂】禮儀之邦的九拜與作揖
古代中國人於過年時,最看重的是祭祀。上到歷朝歷代的天子,下到家家户户的老百姓,都會在新年這天祭天、祭祖。每到祭祀一定會用到跪拜禮,紀錄周朝制度的《周禮》中,早就對磕頭行禮做了明確的規定。
周禮
愛麗話五千
【文化小課堂】
2019年1月19日 5:06 AM
「小寒」天氣俗諺也關連上豬瘟
節氣俗諺展現了一種「預示」的觀點,教人早一步掌握事情的趨勢,以防患未然。小寒閩南語俗諺:「十二月雷,不免(*不必)用豬槌」和豬瘟有關連……。
小寒
小寒俗諺
節氣
豬瘟
2019年1月9日 9:58 AM
為什麼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
在冬至這一天,中國北方人有吃餃子的習俗,而且還有一句俗話,叫做「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為什麼冬至不吃餃子會凍掉耳朵?
冬至
冬至習俗
凍瘡
張仲景
祛寒嬌耳湯
耳朵
餃子
2018年12月22日 4:53 PM
一元復始 冬至如大年
冬至日南至,陰陽由剝而復、一元復始,從《易經》八卦顯現了冬至蘊藏的義涵。天地冬至日敬天,人間冬至節,冬至如大年的風俗有哪些……。
中華文化300問
冬至
由剝而復
拜冬
一元復始
2018年12月22日 8:00 AM
又見冬至 畫說冬至
冬至時家家戶戶,團聚在一起,慶佳節宛如過年。古人在冬至還做些什麼呢?怎樣過節呢?讓我們來看一些名畫,體會冬至的義涵和節俗。
冬至
中國名畫欣賞
枇杷
履襪
2018年12月21日 6:00 AM
冬至食俗 湯圓元宵一家親怎分別?
現在冬至時也吃元宵。如果說分不清湯圓和元宵,那也不能說是傻,因為它們原來一家親,吃起來口感一樣呀!那麼湯圓和元宵怎麼分辨?關鍵不光是在食材的問題,還有作法和其他的食俗典故。這裡來告訴你。
湯圓
元宵
冬至
華夏的智慧與趣味
2018年12月19日 11:16 AM
【節氣】大雪養生 祛寒補元氣六法
第二十一個節氣「大雪」。大雪節氣到了,天地間燦爛的秋色餘韻就要收藏殆盡。天寒地寒的仲冬時節,養生要怎麼養、怎麼補?
去寒就溫
節氣
羊肉湯
補冬
養腎
2018年12月7日 6:00 AM
天下第一「福」春貼為何不能倒貼?
黃曆新年就在眼前,家家「爭把新符換舊桃」。除了大門楹柱上貼春聯,常見「春」、「福」等春貼。倒貼「春」字,表示「春到」,但是這個「福」字不能倒貼,為什麼?讓康熙帝手寫的「天下第一福」貼的典故給你說清楚……。
五福臨門
天下第一福
康熙
春貼
過年習俗
2018年11月30日 12:42 AM
【節氣】初冬小雪 9招養腎 固生命之本
初冬小雪時節到了。初冬養生怎麼養、怎麼補?從中華文化中醫學五行養生看冬天養腎,告訴你九招……
二十四節氣
去寒就溫
四神湯
小雪
養腎
2018年11月22日 8:24 AM
超前時尚 古畫蘊涵的現代氣息
京城街市上各行各業幾乎都有自己的招牌,從飲料鋪、藥店、卦攤、紙鋪、絲綢鋪到飯店、酒店等,各有自己的招牌。古人以招牌廣告,招攬生意的營銷思路,和現代人如出一轍吧。
古畫
嬰兒車
宋寶藍
招牌
溜滑梯
眼鏡
2018年11月16日 7:30 AM
【節氣】立冬到了養精蓄銳 補腎好時機
立冬了!《內經》提醒人,順應陰陽過生活就是養生的根本之道。面臨一年中最冷的冬季,實踐「養藏」是養精蓄銳、延年益壽的保健之道,以免傷害生命之精,使得得來春痿厥不振,傷害生命力。
二十四節氣
立冬
補腎
養生食補
養藏
2018年11月7日 9:00 AM
【節氣】秋末霜降 華夏寶典看養生保健
俗語說「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黃帝內經》這部華夏養生寶典,揭示人的養生原則就強調「法於陰陽,和於術數」。落實到生活,從寢食上來看「霜降」養生的具體作法。
二十四節氣
平補
節氣養生
霜降
養生粥
2018年10月23日 6:23 AM
【節氣】寒露養生有方法 菊花飲長壽美顏
入了黃曆九月,寒露風寒,萬物漸收斂,草木衰黃。此際,菊花凌陰而盛,菊花飲給人美顏色、增活力!與此同時,又有許多的寶物、妙方,讓人暖身、暖心、舒懷過深秋……繁忙生活中,給自己一個時空,好好寶貝自己!
二十四節氣
寒露
寒露養生
菊花
2018年10月8日 6:20 AM
《紅盒子》紀錄布袋戲的傳承 探兩代國寶的矛盾
《紅盒子》是一部關於台灣傳統布袋戲技藝、傳承,以及父子關係的紀錄片。陳錫煌──已故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長子。李天祿因入贅陳家,長子按規定得姓陳。父親巨人般的身影、異姓父子的特殊關係,為兩人種下難解心結。
布袋戲
李天祿
陳錫煌
田都元帥
《紅盒子》
2018年9月25日 4:30 PM
【文史】秋分萬物成 放心養收怡養生命
秋分萬物成,「萬物由造化,誰通天地心」,天地宇宙浩渺無際,中國古人崇敬天地,體會到了「天人合一」的道理。來看看一些落實在秋分節氣裡「養收」養生、執公理行正義以自保的具體實踐方法。
天人合一
秋分
節氣
順天道
養收
2018年9月23日 5:13 AM
【節氣】寒氣生白露 五行補冬從補露開始
「白露」一到夜涼如水,白露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也是補潤養生的起程時點了。從中華文化的五行原理告訴你「補露」--白露養生的作法……還有白露食俗。
二十四節氣
五行
白露
補冬
補露
2018年9月8日 6:37 AM
在石窟找歷史的背包客──顏娟英
提著一只行囊,浪跡天涯,尋找隱沒在時間巨河裡的歷史本文。這份工作聽來令喜好自由的年輕人心生嚮往。早在 1982 年開始,專研藝術史的顏娟英便揹著背包,前往陝西、河南、新疆、巴基斯坦各地苦行,尋找被歲月保留下來的石窟與造像碑。本文專訪顏娟英,聊聊為何要這麼辛苦?
顏娟英
研之有物
佛教
石窟
2018年9月2日 6:56 PM
恆春古城中元搶孤 「雨」神同行
今年恆春中元豎孤棚,碰上了超大豪雨,搶孤競賽「雨」神同行,但大雨澆不熄選手與民眾的熱情,今年共有32支隊伍在雨中激戰.....
恆春古城
中元搶孤
搶孤
豎孤棚
2018年8月27日 9:44 AM
北朝古人心裡苦怎麼辦?造像!
若要了解北朝的文化,佛教藝術是不可忽視的領域,其中蘊含當時世人如何面對生與死、亂世如何尋求心靈庇護。這些故事被刻在石窟與造像碑,透過中研院史語所的顏娟英研究員實地田野調查,從藝術史的角度解讀圖像的時空背景、圖像裡的各種心思。
文化
佛教
藝術
研之有物
2018年8月26日 8:00 AM
【節氣典故】立秋食俗 古人的養生智慧
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同其它節氣相同,自古流傳下來一些立秋的飲食習俗,而這些習俗大都與預防疾病有關。所謂「民以食為天」,古人會根據不同時令的食物,調節身體,以減少疾病。
二十四節氣
節氣典故
2018年8月7日 7:52 AM
【節氣典故】大暑酷熱 古人消暑「涼」方多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人們是怎麼度過苦夏呢?白居易《消暑詩》曰:「何以銷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俗話說「心靜自然涼」,除了精神層面的「降溫」外,古人也發明出了許多消暑妙招。
二十四節氣
節氣典故
大暑
2018年7月23日 6:15 PM
盤點韓國有名的夜市場
文|李欣 隨著韓國旅遊業的發展,最近幾年,韓國的夜市場也相繼誕生。這使到韓國旅遊的遊客除了能欣賞到當地的夜景,還多了一項選擇,那就是來韓國的夜市逛一逛。那麼韓國目前有哪些最吸引人的夜市呢? 首爾夜貓子夜市 首爾夜貓子夜市始於201...
韓國夜市
首爾夜貓子夜市
首爾明洞夜市
洛杉磯
2018年7月20日 5:47 AM
【節氣典故】小暑為熱浪之始 養生需心平氣和
2018年7月7日11時41分,太陽到達黃經105度,小暑至。「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暑,炎熱的意思,小暑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古書記載:「斗指辛為小暑,斯時天氣已熱,尚未達淤極點,故名也」。
二十四節氣
小暑
節氣典故
2018年7月7日 9:40 PM
三月瘋媽祖!倫敦展覽看臺灣民俗風貌
臺灣廟會民俗文化展(Temple Festivals and Folk Cultures)近日在倫敦OXO藝廊隆重上演,為英國民眾展現原汁原味的臺灣民間文化。這一場由中華民國外交部和文化部策劃,臺灣宜東文創公司執行的廟會文化展覽歷經荷、法、德三國,最後一站於六月底抵達倫敦。
臺灣廟會
英國
臺灣民俗
媽祖文化
2018年7月7日 3:34 AM
台灣故宮書畫四展 洞見古人養生尋道夢
國立故宮博物院暑假鎮館強檔「書畫四展」,同步推出「何處是蓬萊-仙山圖特展」、「杏林春暖-傳統醫療趣味書畫」、「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及「典藏新世紀-清末民初的上海畫壇」,主題從人間繁華、煉丹養生到仙山求道、天庭宮闕,作品時代從宋代橫越至民初,邀民眾共遊仲夏書畫夢。
故宮
養生
蓬萊
書畫
國寶
2018年6月30日 9:26 AM
【節氣典故】夏至祭地祇 祈五穀豐登
6月21日18時07分太陽到達黃經90°進入夏至。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天最長、夜晚最短。古時候又把這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
節氣典故
二十四節氣
夏至
2018年6月21日 6:31 AM
韓國景福宮的歷史與文化
文|李欣 位於首爾中心位置的景福宮是韓國建國前王族時代的核心性宮殿。因此,景福宮是一個保存了韓國傳統的、最具代表性的場所。景福宮不僅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就連韓國人也經常來這裡觀覽。 景福宮名稱的由來 景福宮是朝鮮王朝的正宮,也是...
景福宮
首爾
朝鮮王朝
2018年6月19日 4:40 AM
韓國陶瓷文化
文|唐睿 韓國陶瓷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其陶瓷製品造型美觀、品質優良,深受大眾的青睞。為了吸引更多海外遊客,韓國每年都會舉辦世界性陶藝節,將韓國的陶瓷文化推向世界。 韓國陶瓷器的由來 陶瓷器指的是用黏土捏成各種模樣後,一般先經過...
韓國陶瓷文化
陶瓷製品
陶藝節
利川陶藝村
韓國瓷器
2018年6月19日 4:22 AM
上一頁
1
...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共有約 655 條記錄
【品讀唐詩】登高秋望 吟成古今第一七言律
蘇東坡逢寒食清明的「先知夢」與生死故事
測量 載人 傳訊 保健——古代的風箏 你想不到的用途
青松絮語:凝望未來的琥珀
聖誕傳奇:《是的 維吉尼亞 有聖誕老人》
時間為何不夠用?
詩壇奇葩寶塔詩 僅55字層層展開茶道的境界
「血月」下災難生 是巧合?還是預警?
冥冥中的安排 茶神陸羽不隨凡俗 開啟中華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