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体育彩票大乐透- 线上博彩全攻略

古代化學史漫談——煉丹術(上)

鵠章
font print 人氣: 43
【字號】    
   標籤: tags:

中國古代的科學成就,現代人從現代科學角度看確實很難理解,其實在本世紀內對物質的最基本認識上就已經出現差異。老子、孔子,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說他們是物理學家一點也不為過,從他們的言論裡我們能認識到不同層次物質的存在與變化形式[1] 。

現代人一定感到奇怪,沒有科學儀器與設備,怎麼能知道原子裡有質子、中子、電子,怎麼知道原子構成地球上各種有形物質;甚至沒有粒子加速器,他們能知道更微觀物質存在形式,不同空間中物質存在形式。當然包括了現代科學家最夢寐想知道的:什麼是宇宙物質最基本粒子,什麼是物質形成的過程!一旦擁有這種「知識」科學家們立刻可以達到扮演造物者的夢想,可以製造各種物質,甚至能點石成金……。

這其實也不是什麼夢想,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擁有這種能力。從化學的角度漫談中國古代各項成就發展,金丹術恐怕要占化學史的第一頁。金丹術也叫煉丹術、煉金術、點金術等,按中國古代道家煉丹的概念,丹煉成之後,就有點化有形物質成為金銀的功能,同時丹也能轉化修道人的本體,突破人體時空進入高一層修煉。所以從本質上稱之為「煉丹術」似乎更合適一些。

中國丹術究竟源於何時,恐怕也是難於考證。按道家典籍記載始於黃老,而黃帝、老子各為不同歷史時期,那麼這意味著:丹術一直伴隨中國文化演進,是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而黃帝、老子則是宗師代表。相傳黃帝訪泰壹贈金丹九顆,服食者,手立刻變成像丹一樣的紅色,到江邊一洗連江水全都變紅色;後來黃帝也得到煉丹之法,求鼎靜煉,丹成乘龍飛升[2]。

按史記,封禪書記載,從戰國齊威宣的時候,開始就有方士鼓勵諸侯求丹以其長生不老,至秦始皇,方士徐福上書建請入海求丹,這是歷史明確記載丹術的開始。到了漢朝丹術更興盛,其中漢武帝劉徹更是熱衷方術,與武帝同時的淮南王也養了一大群賓客,寫了不少丹書,可惜大多失傳,其中《淮南子》二十一卷還留存著。西漢末,篡位王莽也是喜歡搞丹術的人。漢末三國時代曹操父子,也喜歡和方士接近,著名的有左慈、甘始、王和平等人。

漢朝末年(約是西元二世紀),吳人(浙江上虞)魏伯陽寫了一本《周易參同契》,這是現存煉丹術最古老的密本,也是一本有理論有實驗的書,當然對後人就很有參考價值。相傳魏伯陽曾經帶了三個弟子入山煉丹,煉成丹以後,先給狗試吃,狗吃不久就死了,伯陽跟著吃也死了,其中一個弟子看師父死,也跟著吃,立刻倒地。

其他二個弟子感歎地說:煉丹就是求長生,吃了就死了,這有什麼用呢?二個就匆匆下山走了,這時候師父馬上站起來,再把真丹放入躺在地上的弟子與狗口中,立刻就醒過,於是得了仙體開始修煉[3]。這裡可以看出來,中國古代科學對弟子的心性、道德要求,遠遠大於對聰明才智要求,這點也和現代科學截然不同。

宇宙的真實是自然的展現,不同層次的真實,更不可能以低層次的方法真正認識,所以「信在先悟在後」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另一重要特色,所謂「信在先悟在後」的意思就是想認識宇宙真理的人,首先必須完全將原先的認識概念拋棄,宇宙的真實就是自然的展現,根本不須追求。

其實愛因斯坦就相信宇宙和諧有序,是神造的,有高級生命的存在。如果愛因斯坦是現代科學的代表,也許我們可以說「信」是科學的基礎,從這個觀點,古今科學就有共同點,這點應該是值得現代科學家深思的,現代科學到底相信什麼?

到了晉朝,出現葛洪的《抱樸子》,這本分內外兩篇,縱論藥物功能,煉金煉丹與神仙修煉之事,敘述萬物變化之理。葛洪說:他祖父葛仙翁是左慈的學生,左慈傳授他丹經數卷。鄭思遠又師承仙翁,再將丹術傳給仙翁的孫子葛洪。

葛洪,自號抱樸子,性恬淡,家貧好學,遍覽典籍,師事鄭思遠,得仙公之道,隱於廣東羅浮山,修道術、著述不輟。死的時候,打坐著像睡著般,容貌膚色像活人樣,身體柔軟,當屍體入殮棺材時,卻輕得像件空衣般,這就是世稱的「屍解得仙」。《抱樸子.黃白篇》提到:「變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為嫌金銀之不可以異物作乎?」在這裡中國古代丹家認為,黃金白銀是能由其它物質變換而成的,就是現代高能物理學裡所謂的元素轉換,即使現代龐大精密的加速器有元素轉換的現象,但是像這樣變金、變銀簡直象天方夜譚,是不可能的現象。

所以煉金術被現代科學視為荒誕無稽之談,是古人愚昧不明科學的表徵,其實,近代的許多科學實驗發現生命體內似乎就有這種超能力,例如,讓不吃進任何鈣質食物的母雞,竟然能生出含鈣質蛋殼的雞蛋;在蒸餾水中發芽的幼苗體內所含鉀、磷、鎂、鈣、硫元素都比原先種子中含量還多,實驗指出生物體本身就有「元素再造」的能力[4,5]。從這些現象看,中國古代科學家很可能掌握了更高深的宇宙變化之理,點金術顯然已超過物質層面的認識,真正探索了生命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正見網,Aug/10/2002,古代中國化學史漫談(一)-物質觀
[2] 正見網,May/30/2002,軒轅黃帝
[3] 正見網,Jul/5/2002,從魏伯陽煉丹成仙的故事談信
[4] Peter Tompkins & Christopher Bird原著,薛絢譯,台灣商務出版,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植物的秘密生命,第17章。
[5] 正見網,Jan/25/2002,從母雞生蛋談科學精神

(待續)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清代高鼎《村居》)微風和紙鳶是春日裡的絕配,它有喚起人們兒時記憶的特殊能力。可您知道嗎,風箏其實已經有二千四百年的歷史了,它一開始可不是供人消遣的玩具。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風箏的歷史。
  • 年少時看過一副對聯,一下就記住了。對聯說:「不生事、不怕事,自然無事;能愛人,能惡人,方是正人。」而這下聯就出自於《論語》本章。不過,「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這九個字,仔細琢磨,內涵極深,令人感慨。
  • 一隻巨型鴿子雕塑去年10月起現身紐約曼哈頓的高線公園(High Line),約16英尺(4.9米)高。創作這件藝術品的藝術家Iván Argote認為鴿子是紐約的標誌動物之一。另一角度看,鴿子其實是多年前從歐洲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也從另一角度講述了紐約的移民歷史。無處不在的鴿子,見證著這座城市的過去與現在。
  • 事實上,孔子往往是仁知兼言。仁者有知,而知者亦向仁。孔門教人「三達德」,要「智、仁、勇」並修。故而,此處應將仁知貫穿、融合理解。
  • 可以說,堯、舜禹、湯、所形成的倫理與政治傳統,是孔子「仁」的歷史源頭。而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所繼承、弘揚、創制的禮樂文化,則是孔子「仁學」的直接來源。
  • 月全食發生時,月球表面若呈現暗紅色或紅銅色,在西方稱為「血月」(blood moon),西方《聖經·啟示錄》以血月預言末世的一件大事,和人人相關。中華文化中也早有對此現象的觀測,但用字不叫「血月」,多以月赤、赤氣覆月或月如血光來形容,是屬於天文異象中「月變」的一種,在歷朝歷代的天文志中留下很多歷史記載。西方和中土對此天文異象的記載雖然用字不同,但是都指向同類的概念,那是什麼呢?
  • 孔子針砭時弊,言簡意賅,這裡講的三種情況,都是身邊事,人人都能遇到的。要講修養,要講禮,就從這三點做起,實實在在的,那麼人就會不一樣了,社會風氣就能好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