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娱乐城 论坛

清虹橋影出 秋雁櫓聲來——煙雨西塘

楚筠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九里灣頭放掉行,綠柳紅杏帶啼鶯」,西塘古鎮處處碧波蕩漾,家家臨水映人,白牆墨瓦,舟影波光。清晨,似紗的薄霧瀰漫在小橋流水之間;日暮時分,葉葉輕舟籠罩在夕陽的餘暉之下,遠遠望去,猶如一幅淡彩的丹青畫。而走進古鎮,卻見廊棚古雅,巷陌幽深,還有那尋常的水鄉人家,仿佛又走進久遠的歷史中了……

水鄉風情 悠然古雅

古鎮西塘位於浙江嘉興市嘉善縣,相傳春秋時,吳國大臣伍子胥曾在此開鑿伍子塘引水直抵境內,故稱胥塘,後又有斜塘、平川之稱。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西塘就是吳越兩國相爭的交界地,故有「吳根越角」之稱,元代這裡已成集市,明代更具規模,是一座有千年曆史文化的古鎮。

西塘地處江南水鄉,河流縱橫交錯,街衢依河而建,民居臨水而築,並以橋多、弄多、廊棚多而著稱,十分古雅清幽。古鎮內鱗次櫛比的明清建築群落與星羅棋布的河道相映成趣,雖然沒有特別高大的豪宅,但江南水鄉人家不張揚的性格卻深藏在小鎮的青磚小瓦之中,隨處可見,悠悠然然,自有一種平淡安逸的氣質。

悠久的歷史,秀麗的風光,使得古鎮擁有濃郁的文化氣息,自古英才輩出,明清兩朝,這裡出了進士十九名,舉人三十一名,可謂翰墨書香,詩詞金石。

煙雨廊棚 發思古幽情

在西塘,沿河建築有一條近千米的廊棚,黑瓦蓋頂,造型古樸,綿延不斷,與古色古香、層層疊疊的民居交錯在一起,再加上河上小船悠悠,極具古風,是江南水鄉中獨一無二的建築,令人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所謂廊棚,其實就是帶屋頂的街,屋簷平而直地伸展出去,順河而建,傍河而走,這樣的構架在多雨的江南,可以「雨天不濕鞋,照樣走人家」,使商賈貿易、行人過往無雨淋日曬之憂。在細雨濛濛的西塘,走在廊棚下,腳下是青磚,頭上是木製的廊樑,細雨輕輕地散落在靜靜的河面,泛起淡淡的水煙,兩岸斑駁的明清老宅也隱沒在一片煙雨之中,有一種說不清的韻味和寧靜。


煙雨廊棚(getty images, china photos)

水港小橋多

既然西塘水巷交織,自然會河橋密布了,古鎮大約有100多座橋,造型精美,體態輕盈,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散布在河道上,有長長的廊橋,矮矮的石橋,和高高的拱橋。自宋代以來,西塘已建有安仁橋、安境橋、安善橋、仁橋、五福橋、永寧橋、清寧橋等;清代又建有臥龍橋、渡禪橋、來鳳橋等。這些古橋大都為單孔或三孔石柱木樑橋。這些古樸的小橋與水中的倒影組成一個個圓形,當一葉小舟輕盈穿過,煞是好看。


小橋、流水、人家(getty images, china photos)

西塘最有名的古橋有環秀橋、臥龍橋、來鳳橋三座。環秀橋建於1581年(明代萬歷九年),是早期較高的橋,東西兩側均有橋聯,東側橋聯曰:「船從碧玉環中過,人步彩虹帶上行。」西側橋聯曰:「往來人度水中天,上下形搖波底月。」 臥龍橋築於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橋身長31.46米,寬4.95米,拱圈為縱聯並列砌置,為古鎮上最高的橋。來鳳橋初建於明崇禎十年,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兩度重修,傳說建造時,適有一鳥飛來,造橋人認為祥瑞,遂取名“送子來鳳橋”。五福橋則是單孔石級橋,寓意福、德、壽、祿、善終,孕含著造橋人對過橋人的美好祝福。

如果說古鎮的水巷使其有了清秀的靈氣,那座座小橋則讓古鎮增添了古雅的韻味。

曲逕通幽的街巷

「門前街道屋後河,深長弄堂百條多」,宅弄是古鎮的另一個特色,一百多條長長短短,深深淺淺的弄堂,分布在各鎮的各處,像一張網將古鎮連接在一起。宅弄深處,曲逕通幽,不知深幾許,走到弄堂盡頭,仿佛無路可走,忽然又閃出一條小弄,拐進另一片老宅子去,又是一番幽深的天地。鎮上的明清舊居,宅深弄長,有的三、五進、七進,住著二三十戶人家,都在宅弄裡進出。

西塘的弄堂分為三類:一是用於住宅建築的「陪弄」,「水弄」是連接連接街和河道的,還有一種是人們行走的,將兩條平行的街連通的弄堂。有著「西塘一線天」的石皮弄很有特色,這條弄堂約68米,由216 塊石塊鋪就而成,因鋪就的石板薄如皮而得名,最窄處只有0.8米,兩邊是深宅院牆,十分幽深,是西塘最窄的弄堂。


夜晚的西塘,點點燈光照映水面(getty images, china out)

在西塘,走在石子鋪成的路上,身處狹窄的小巷深處,兩邊是深深的門第,滿目的青磚黑瓦裡,一種百年滄桑之感不禁油然而生,宛若走在古老的歷史中。

結語

西塘的一橋,一廊,一弄,一宅,數百年來,傾聽著流水低吟、漿櫓淺唱,有著古厚淳樸的內斂華質,盈盈的靜美,在煙雨濛濛之中,透射出淡雅的氣韻。這樣一個美麗而古老的所在,穿古透今,依舊是一拱如月的石橋,依舊是槳聲四起的流水,依舊是青瓦灰牆的人家,始終幽雅而從容。無怪乎有人說,西塘宛若一支幽幽的洞簫:深沉、幽雅,意境綿長悠遠,悠然自得。@*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說起建築,古代的中國傳統建築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存在。古代宮殿的宏偉木建築群標誌著中國傳統建築的技術成就、思想精神與美學的典範。當下還存世的「紫禁城」成了中國傳統建築成就的代言,而「紫禁城」所展現的建築成就以及背後的核心思想觀與美學,這些傳統並不是起源於紫禁城,那麼又來自於何處呢?往上追溯到周武王建造王城的歷史,他有「不遠天室」的看法,這和歷朝歷代建都城的理念有什麼淵源嗎?
  • 走訪香港新界鄉村,仍能找到不少昔日私塾(又稱「卜卜齋」)的遺跡,是早期為孩童提供基礎教育的場所,有許多私塾都是由族人的祠堂借用空間以教學。在英國接管新界的1898年前,有近500所「卜卜齋」,可見私塾教育的盛行。位於香港沙頭角上禾坑村鏡蓉書屋,是少數專為教學用途而建的書室。
  • 宏偉典麗的故宮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群,且蘊含的出色工藝技術真不少,除了排水、耐震的建築工技成就之外,紫禁城三大殿的「金磚」的燒造工藝也是口耳相傳的奇技。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地上的地磚並非真金,卻有「金磚」的稱號,是什麼條件淬煉出來的呢?
  • 北緯31度,神祕的陰陽兩面,這座西藏神山為何無人敢登頂?它真的是宇宙的中心、人間須彌山?
  • 中國傳統建築的藝術特色獨樹一格,耐震功效更是領先群倫,西方厚重的石塊建築也不及它;此外,中國傳統建築還有一項誇世的紀錄,那就是建造工期神速,這其中的奧妙法門是什麼呢?
  • 故宮紫禁城的傳統建築耐震神技令西方專家歎服!(fotolia)
    北京故宮紫禁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故宮不僅是世上現存最大的木建築群,而且擁有一項誇世的建築成就,到底是什麼呢?
  • 北京故宮,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於永樂十八年竣工,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結構古建築之一。這座宏偉的宮殿見證了中華民族藝術與科技文明,創下了600年在風雨中不淹水的建築成就,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古代的輝煌與智慧。然而,這傲人的成績,在2023年卻被打破了……帶給我們什麼思考的問題?
  • 風水局中的天花板!每一處都精心設計。天安門是仙凡兩界通道?皇帝為什麼是「九五之尊」?
  • 明末三斬龍脈事件,誰笑到最後?為什麼袁世凱的「龍座」要後移三米?紫禁城中軸連接泰山?
  • 勇武忠義的尉遲敬德是大唐開國的大功臣,在民間被尊為門神之一,而他一片孝子之心留下了屹立千年的海春軒塔,彰顯了忠、孝精神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亮點。海春軒塔為何能屹立千年不倒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