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大乐透开奖直播 - App Store

山嶽仙跡探微:大滌山—洗滌塵心之地

牟梅
font print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澄澈清明、蔥鬱清幽的大滌山,位於浙江臨安、餘杭兩縣交界處,是天目山的餘脈。廣義上講,它包括大滌、天柱、九鎖三山和洞霄宮。九鎖山有九峰,分別為:天關、藏雲、飛鸞、凌虛、通真、龍吟、洞微、雲嗷、朝元。因峰峰連鎖,故名九鎖山。

大滌山,又名大壁山或大辟山。宋潛說友《鹹淳臨安志》卷二十四《大滌山洞天》條云:「或言:此山清幽,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道教將其列入三十六洞天中第三十四,即大滌玄蓋洞天,由姜真人掌管。

根據史料記載,約在晉代起,有修道之人開始在大滌山修煉。元鄧牧《洞霄圖志》卷五載,一個叫郭文的人,河內軹人。十三歲時,在華陰山石室中得到石函,內有神虎內真紫元丹章。晉室內亂之際,他來到大滌山建造茅舍,獨居十餘年修煉。《仙傳拾遺》記載了他的神跡。曾有一隻老虎張著嘴來到他的石室前,似乎有事相求。郭文把手伸到老虎的喉中,取出一塊骨頭來,原來老虎的喉嚨裡卡了塊骨頭。第二天,那隻虎口中銜著一隻死鹿來到石室外獻給郭文。從此這隻虎就常常跟隨在郭文左右,郭文可以撫摸它或牽著它走。郭文如果出山,虎必定跟著他。

雖然在城市裡的人群中行走,老虎卻像犬羊一樣低頭隨行,不敢有半點放肆行為。有時郭文把刻寫有文字的竹簡放在虎背上,虎就馱著走。郭文有時把到街上去換米、鹽的山果竹葉裝在筐裡,讓老虎馱著,虎就跟著他走。晉帝聽說後,召他進宮,問他用什麼法術馴服了老虎。郭文回答說:「我只是順其自然而已。人無害獸之心,獸則無傷人之意,何必要用法術呢?你撫愛老虎,老虎就追隨你,老虎就如同百姓﹔你虐待我,我就和你為仇,這時百姓就像老虎。治理百性和馴服猛虎,又有什麼不同呢?」

晉帝非常欣賞郭文所言,就讓他做官,但郭文推辭了,繼續隱居起來修煉。後來得道成仙。還有一個叫許邁的人,在永和二年(346年)來此修煉,後不知所蹤。

唐代,大滌山道教開始興盛。知名道士張整、葉法善、司馬承禎等都來此遊歷,在此修煉的道士也逐漸增多,比如潘先生、朱君緒、暨齊物、吳筠、白元鑒、夏侯子雲、閭丘方遠、錢玄同、鄭元章等。潘先生,不詳名字,遍遊山川後,在天柱山停留下來修煉。因為其名聲很大,唐高宗敕建天柱觀讓其居住。朱君緒,入天柱山修煉,後得道成仙。其弟子暨齊物,在大滌山精思院修煉,後不知所蹤。夏侯子雲,師從仙道司馬承禎十數年,承禎成仙後,他在大滌山中開藥圃種靈芝之藥,後不知所在。

宋元時期,大滌山道教走向繁榮。《洞霄圖志》卷五列有宋代列仙、高道二十餘人,比較有名的是馮德之、唐子霞、喻天時、陸維之、石自方、葉彥球、李明素、陳希聲、俞延禧、王思明、龔大明等。陸維之,餘杭人,隱居在大滌山的石室修煉。高宗召見,他稱病拒絕前往,後不知所蹤。元代著名道士有郎如山、沈多福、鄧牧等。明末清初,有龍門派道士相繼居於此山,比較有名的是金築老人、潘太牧等。此後,大滌山道教逐漸走向衰落,在此修行的道士也越來越少。

大滌山上的宮觀,以天柱觀為最早建造。《洞霄圖志》卷六《天柱觀記》雲,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在天柱峰麓大滌洞前建壇,唐高宗弘道元年(683年),命道士潘先生在這個地方建天柱觀。五代末,改名天柱宮。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稱洞霄宮。宋朝著名文人蘇東坡來此遊歷時,曾寫下《詠洞霄宮》一詩:「前生我已到杭州,到處長如憶舊遊。更欲洞霄為隱吏,一庵閒地且相留。」

據說蘇東坡的前生就是在此修煉的僧人。唐代時,在大滌山上還修建了玉清觀、上皇觀、精思院等。宋時,除了不斷擴建修葺洞霄宮外,又修建了洞晨觀、沖天觀等。元代除對大滌山原有之洞霄宮、沖天觀等進行修葺外,還建造了元清宮、白鹿山房、清真道院等。主宮洞霄宮,元末被毀,明洪武(1368~1398年)初重建,清中期被廢棄。

大滌山有大滌、白茆、棲真、石室、歸雲、鳴鳳、蛻龍等山洞,傳說是修煉之人修真之處。大滌山下就是著名的大滌洞。大滌洞被稱為「日月分精」,洞口繚繞著氤氳的冷氣。走近可聞流水潺潺,卻深不見底。兩千年前,漢武帝劉徹曾派人往大滌洞中投遞龍簡以祈福祉。

唐白元鑒有詩曰《大滌山》,讚美了此山的清幽:

天臺絕頂山,
彷彿翠微間。
跡久苔紋碎,
雲深古木閒。

(本文轉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列為中國五嶽之一的西嶽華山,位於陝西省華陰縣城南。華山山勢險要,自古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 列為中國五嶽之一的中岳嵩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西北。它東西綿延60多公里,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共有七十二峰,最高峰海拔為1512米。明朝的文學家袁宏道說嵩山很像一條清瘦的臥龍。太室山,是嵩山的東峰,據說..................
  • 青城山在歷史上有諸多的稱謂。先秦時期稱為「清城都」、「丈人山」,秦時稱作「瀆山」,兩漢和三國時稱為「汶山」或「天谷山」,兩晉、隋唐直至開元十八年前稱為「清城山」,後稱「青城山」..................
  • 位於江西省貴溪縣西南部的龍虎山,綿延數十里,山上有二十四巖、九十九峰、二十多處神井丹池和流泉飛瀑,具有江南獨特的山靈水秀之韻味....................
  • 人稱「江南小武當」的齊雲山,位於安徽省休寧縣以西15公里的巖前鎮附近,東西綿亙15公里,面積110平方公里,海拔在580米上下。由白岳、齊雲、獅山、象山、太山、南山、茅山、岐山、萬壽山等9座峰巒組成,內有36奇峰、72怪巖、24飛澗................
  • 「奇峰嵯峨、繁花煙樹、飛雲蕩霧、溪谷幽深、道觀林立」描繪的就是被譽為「亙古無雙境之天下第一仙山」的武當山。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元獄山或玄岳等,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原均縣)境內,綿延260餘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
  • 黃山有巍峨峻峭的三十六大峰,崢嶸秀麗的三十六小峰。「蓮花」、「光明頂」、「天都」三大主峰,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被稱為「三天子都」。此外,黃山還有眾多的泉、溪、湖、巖、洞、潭等勝景。
  • 羅浮山在廣東省南部,橫跨博羅、增城二縣。民間傳說蓬萊仙島有一個別島,隨著風浪飄啊飄,飄到了南海,最終依附在羅山旁,因此名為浮山,並與羅山合稱為羅浮山,也被稱為「南海蓬萊」..........
  • 五台山歷史悠久,歷朝皇帝、皇后遣使朝拜五台山者,自北魏到清朝從未間斷。比如,唐代自太宗至德宗,「凡九帝,莫不傾仰靈山,留神聖境,御札天衣,每光五頂,中使香藥,不斷歲時,至於百辟歸崇,殊幫繼供,不可悉記矣。」
  • 關於武夷山山名的由來,大概有兩種說法。南宋白玉蟾著的《武夷重建止止庵記》說,古代的仙人彭祖居住在此山,他有兩個兒子,一名鏗武,一名鏗夷。彭祖880歲的時候,上天成仙去了。臨走時囑咐兩個兒子要繼承祖業,為百姓造福。此後,他們開山挖河,並在山上種植百花仙草。人們為了紀念他們,就各取其名字中的一個字,將此山命名為「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