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尼弦樂團2月21日演奏

貝多芬與孟德爾松名曲

蕭邦藝文圖書館提供贊助票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11日訊】指揮陳啟寬(Marlon Chen)帶領之下的馬基尼絃樂團(Maggini String Orchestra),將於2月21日晚上八時在休士頓市中心的Hobby Center演奏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Op.61與孟德爾松A大調第四交響曲(意大利 Italian)Op.90。

馬基尼絃樂團(Maggini String Orchestra)的成員都是熱愛古典音樂,有豐富演奏經驗的年輕音樂家。自成立以來,每年都在Hobby Center舉辦音樂會,每次都讓聽眾沉醉在扣人心弦的樂音,而不捨離去。

蕭邦藝文圖書館是馬基尼絃樂團的忠實支持者,歡迎喜愛古典音樂的朋友們也共同來贊助這個深具潛力,前途無限的樂團。蕭邦藝文圖書館提供贊助票,您的慷慨贊助,前往聆聽,是對音樂家最大的鼓勵。

洽詢處:蕭邦藝文圖書館 713-776-8916
9600 Bellaire Blvd., #113, Houston, TX 77036 (王朝商場內)

樂曲詮釋 — 蔡和興博士撰寫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作品Op.61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協奏曲作品,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所有小提琴協奏曲中最為優秀的一部。這首協奏曲是為著名維也納劇院的第一小提琴手和演奏家克萊孟特(Franz Clement)而作,於1806年12月23日由克萊孟特在維也納首次公演。

這部作品是典型的協奏曲格式,由快慢快三個樂章構成。當貝多芬作曲時,正值他與他的學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倫斯威克,產生了深深的愛情,並在她家的莊園度過了快樂的夏天。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段美好日子的心情也就自然而然的滲透在協奏曲中,所以曲子旋律柔美、格調高雅。

作品包括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D大調,4/4拍子,奏鳴曲式結構。
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確實與眾不同。這樂章特別長,甚至比有些莫札特全首小提琴協奏曲還要長。一開始定音鼓以D主音敲擊五下。四下是獨自敲擊,第五下和木管樂器一起來後,定音鼓就停下。等到定音鼓再現時,整個樂隊隨後而至,因此這首協奏曲也被稱作《定音鼓協奏曲》。 四下定音鼓成了協奏曲的動機,這四個音符動機不時的在樂章裡出現。有音樂評論家認為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是由四下定音鼓帶動,也有的說是五下。到底是四或五,機妙有如唐詩裡的「僧(推)敲月下門,落葉滿長安「。是推好或敲好,是葉落好或落葉好,或應是四或五,就由今晚的聽眾來推敲。樂隊演了一段好長的主題和呈示部,主奏小提琴才姍姍進入和樂隊對答。主題顯得沉靜、安詳,和帶有深切的探詢意味。隨後呈現的副部主題則旋律明澈柔美,從容勻稱。整個樂章中一直由主部主題佔據主導地位,副部與主部主題互相對比,使整個樂章的情緒沉著、堅定。

第一和第三樂章最後部分都有一段華彩(Cadenza)樂段,由主奏者獨自表演精湛技巧。在這協奏曲貝多芬沒有親自譜寫,而是留給演奏者自行譜曲。華彩有許多版本,現在最常演出的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約阿西姆(Joseph Joachim)華彩,另一個是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華彩。今晚的主奏者,也是樂團的創辦人之一的Adam LaMott要為我們演奏那一個華彩還是個謎,肯定會是一段能表現他精湛技巧和優美琴聲的精彩表演。

第二樂章,抒情的慢板,G大調,4/4拍子,變奏曲式。
這個樂章是典型的貝多芬抒情曲,是一種寬廣的抒情。整個樂章的情緒是冥想、平靜的。單簧管呼應著小提琴奏出的樂句,一句一句平緩地流淌,其中間或有小提琴的快速經過句。優美的主題由加上弱音器的絃樂群單獨呈示,充滿舒緩恬淡的氣氛。最後樂隊以雄壯的語句結束第二樂章,整個音樂可沒有間斷,經過一個簡短的小提琴獨奏直接的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快板,迴旋曲,D大調,6/8拍子。
小提琴一開始就在四弦上奏出迴旋曲主題,這個跳躍的主題充滿歡樂的情緒,旋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隨後,樂隊重複這一首輕鬆而又輝煌的迴旋曲,讓主奏小提琴展現了它精彩燦爛的技巧,最後終於進入了炫耀琴技的華彩部分,達到光華燦爛的高潮巔峰,結束全曲。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首段迴旋曲之後,貝多芬展現他最具天份的情感世界,將曲調轉為小調,而由小提琴獨奏一段如歌如泣,如願如訴的哀歌。這一短調的樂段不知風靡了多少樂迷,一聽再聽,將全副的心靈沉醉在這一節扣人心弦的樂段。聆者絕對不可錯過!

孟德爾松A大調第四交響曲,(意大利 Italian),Op.90

孟德爾松和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有一段淵源。克萊孟特演奏了幾次後,小提琴協奏曲就湮沒無聞直到1884年,貝多芬過世將近二十年後,十三歲德國小提琴神童約阿西姆(Joseph Joachim),也是譜曲華彩的作者之一,在孟德爾松指揮下歐洲巡迴表演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把它打出名堂,奠定了在眾多小提琴協奏曲中稱王之位。所以今晚演奏的兩曲,不止聽不逆耳,還有所聯繫。

孟德爾松的名字 Felix德語就是「幸福」的意思。他出生於富裕家庭,父親是個成功的銀行家,母親是個鋼琴家。少年時代的孟德爾松幾乎可以和莫札特媲美了,他的才華很早就散發出來。九歲時公開演奏鋼琴,指揮自組的管絃樂團。十五歲時創作了歌劇、協奏曲、室內樂等作品。唯獨與莫札特不同的是他比莫札特幸福太多了,很少有音樂家可以自生至卒都沒有經過生活的磨難,正如其名,他終生幸福快樂。比起其他的音樂家,孟德爾松的一生是太如意順利了。

孟德爾松經常旅行,他最喜歡英國,走訪了有十次之多。1829年他首次造訪英國後,寫下很受歡迎的《蘇格蘭交響曲》和《赫布里底群島》序曲。1830-1831年遊歷意大利,充分感受意大利的風情,在南方的陽光感染下,得到靈感。1832年回到柏林後,把在意大利寫下的樂曲大綱擴展為《意大利交響曲》。

《蘇格蘭和意大利交響曲》是孟德爾松六首交響曲中最受歡迎的這兩首,創意都是出於旅行經驗。結構上,孟德爾松的音樂屬於古典形式,但他的音樂還是屬於浪漫樂派,這些音樂抒情、優雅與清澈,清楚地運用管絃樂的色彩。

《意大利交響曲》展現出意大利精神和人民的溫暖活力。曲子充滿色彩、抒情旋律和活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寫景音樂。在狂熱的第一樂章中,明亮的A大調傳達出熱愛生命的人剛踏上意大利本土時,那讓人有目不暇接的暈眩感。高崇的主題與快速的八分音符代表喜悅,其餘樂章呈現出意大利其他的特色。第二樂章較為簡短,以帶著悔悟意味的d小調描述朝聖者的苦行,伴隨著徐徐前行的低音旋律與聖詠般的內聲部,創意可能來自在那波里所看到的情景。第三樂章表面上是詼諧曲,有流暢的裝飾音,描寫月色的小夜曲。第四樂章充滿熱情,並以維蘇威火山的威力爆發出來,是a小調強烈的薩爾塔雷羅舞曲(saltarello,一種快節奏的三拍子舞曲),雖然音樂是孟德爾松本人的手筆,但靈感顯然來自意大利那波里曲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 音樂:感恩創世主 ——淨泉音樂原創
  • 再見了,2024, 你如一卷詩篇, 未及合攏,卻已成章; 你是落在掌心的雪花, 輕輕一握,便成記憶的水痕。
  • 聖誕變奏曲 Christmas Variations 音樂 Music:Artemis 大提琴 Cello:Rose 小提琴 Violin:Mimi 吉他 Guitar:Monica 音樂後製 DAW :Artemis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