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藝術教本系列

數來寶的藝術技巧《節子板伴奏之二》

「包袱」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

伴奏疏漏:
會造成演奏節奏一骨節一骨節的感覺,在很大強度上與節子點的伴奏有關,例如︰
一、一到唱詞處,就不分強弱的打節子板伴奏。
二、一說到「過口白」,節子板的敲擊便嘎然而止。
三、在唱詞與節子點和停下節子板的「白口」之間,形成一刀切。
四、在過口白較多的唱段裡,節子板時停時打,必然會破壞節奏的完整、連貫。

因此,運用節子板伴奏唱詞時,所謂的「按字伴點」只是個基本方法,不能是全篇一律的有字就有點,無字就無點。

伴奏方法:
承前,除了伴奏時應注意搭配「過口白」的狀況外,在運用節子板之際也應照顧到「包袱」,要維繫好說唱「包袱」時在整個演唱節奏中的統一跟連貫。

例如一旦唱響了包袱,唱出了掌聲之後,演員便要空出空隙來,讓聽眾發笑或鼓掌。在這個空隙中,唱詞要暫時中止,但節子板要連續不斷,好把前面的節奏速度穩固的保存下來。演員再張嘴起唱時,仍要接上原有的節奏速度。

此外,唱詞接「過口白」時,或讓「包袱」,或讓掌聲後起唱,通常有以下三種處理方法︰

第一、在過口白伴奏未中斷下,節奏仍然鮮明時,讓唱詞與節子點同時起始,與前邊過口白的節奏緊緊相連。

第二、讓過「包袱」與掌聲後,唱詞隨著仍在進行的節子點入唱。

第三、此時「過口白」已脫離了唱詞節奏,同時,「節子點」也已中斷,再起唱時,往往是唱詞先單獨開始,唱過句頭或前半句,節子板再隨上唱詞打點伴奏。它有時起於句腰,也可以起於句尾,但最好別和句頭一起開始。例如︰

「乙︰(白)你們這是哪個部隊啊?
甲︰(白)我們這是八三零一二部隊五十九分隊。
乙︰(白)五十九?快六十啦,(唱詞)部隊的戰士要年輕,怎麼五十九歲還當兵。」

其中唱詞部分隨上打點︰
「部隊的(共一拍,後二字僅佔半拍~此處不打板)戰.士(戰字3/4拍,士字1/4拍~此處不打板)要年(一拍~整拍起板)輕(一拍~續打板),0怎麼(共一拍,後起二字佔半拍~續打板)五.十(五字3/4拍,十字1/4拍~續打板)九歲(一拍~續打板)還當(一拍~續打板)兵。」

像這個例子在唱詞的前兩拍就沒用節子板伴奏,而是從第三拍開始。

小結:
節子板伴奏對演唱效果關係甚重,雖然句子唱得好壞,主要依賴板式和唱法的處理,但節子板伴奏不當,就會削弱以致破壞原有的效果;伴奏處理的好,肯定會加強唱詞的表現,增進演出時的藝術感染力。

﹙本文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數來寶節奏的板式解決了句子裡音節與時值的關係,使唱詞皆能符合數來寶的節奏規律。但數來寶的表演並非僅止於此,還有一些具體演唱技巧,需要進一步探討。以下分析數來寶在演唱技巧上必須講究的「十二字技巧」—斷連、頓托、高低、強弱、密疏、快慢。
  • 數來寶的演唱,在掌握了八種板式、十二字技巧的同時,還需要對它的具體唱法加以明確。其具體唱法有三種,即︰「敘唱」、「數唱」、「誦唱」。
  • 從演唱的角度來看,「數來寶」的語言是一種具有固定節奏的「韻白」,既然是韻白,就必須透過「說(數)」來表現,這一特色在「敘唱」中最明顯,在不少「數唱」中也是如此。但為充分表現某些情感,有些唱詞必須採用拖腔掛韻的唱法,使其帶有一定的音樂性,使得唱詞有「說」有「唱」,「說」、「唱」相互襯托。
  • 在運用節子板伴奏唱詞時,還有一種情況要注意;數來寶的演唱,並不全然是唱詞連唱詞,中間既有不少的「過口白」,還會有不少讓包袱的地方,這些情況使得唱詞不會一直連續的進行。基本說來,不在加入大段話白的情況下,節奏是不應中斷的。
  • 被稱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皮影戲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將中國瀕臨式微的傳統皮影戲在美國發揚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宮演出。然而在她彌留之際,紅門劇社的風光已不如從前,她沒有後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戲遺產何去何從?
  • 1923年,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到北京探望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姨媽時,被中國古老藝術——皮影戲深深吸引。這位美國女孩終身未嫁,用盡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皮影戲的創作、演出中,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甚至在羅斯福總統執政時期受邀赴白宮演出。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