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登高插茱萸

黃欣
font print 人氣: 106
【字號】    
   標籤: tags: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描繪九九重陽節的詩句。黃曆九月初九為重陽節。中國俗以「九」為陽數,因為此節之月、日皆為九,所以稱「重陽」。重陽節有登高、飲菊花酒,配掛茱萸等習俗,相傳是由東漢時桓景和費長房故事而來,桓景跟費長房學習修仙之術,一天費長房警告桓景:「九月九日,你家會有大災難,全家人用紅囊盛茱萸登高、飲菊花酒可以免災。」後人就把這些有消災避厄之功效的習俗延續下來。
  
茱萸有山茱萸和吳茱萸之分,都以其果實入藥。山茱萸,其果肉稱「萸肉」,俗名「藥棗皮」,為傳統名貴中藥材。山茱萸為落葉喬木,「清明」邊開花,花黃色,「秋分」至「寒露」時成熟,核果橢圓形,紅色。
  
山茱萸性微溫,味酸澀,有溫補肝腎,固澀精氣之功,主治腰膝疼痛、眩暈耳嗚、陽痿遺精、小便頻數、月經過多、漏下不止等症。民間還用鮮萸肉以糖、蜜、酒浸汁作健身飲料。現在常用的六味地黃丸就是以它為主藥的,並且以這個方為主方衍化出多種治病良方,如金匱賢氣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八仙長壽丸、都氣丸等,成為防病治病的熱門藥。
  
我們的祖先早就認識到茱萸的防病治病作用。1500年前的《神農本草經》稱:「山茱萸,味酸平,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溫痺,去三蟲,久服輕身。」1400年前的陶弘景著《名醫別錄》說「溫中下氣,強陰益精、安五臟、通九竅、止小便、明目、強力。」唐太宗時《藥性論》記其能「止月經不定,補賢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止老人尿不節。」
  
以後歷代藥書均有其藥效記載。其中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較詳,認為山茱萸味酸平,無毒,有「溫中、逐寒、濕脾、去濁、強陰、益精,久服明目、強力、長壽」功能。書中記載有一劑用山茱萸為主要成份配製而成的「草還丹」補藥,稱其有「益元陽、補元氣、固元精、壯元神,乃延年續嗣之至」之功效。由此可見,古人對山茱萸已有很深的研究。近代藥理研究證實,山茱萸果肉含有莫羅忍冬甙等多種甙,蘋果酸等多種酸,維生素A等成份,能有效抑制志賀氏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皮膚真菌的生長。山茱萸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毛堇色癬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並能利尿、降血壓、抗癌等,難怪古人用它「消災」。吳茱萸作用亦很廣泛。其果實能溫中、止痛、理氣、燥濕,治療嘔逆吞酸、腹痛吐瀉、口瘡齒痛、濕疹潰瘍等。其枝葉能治霍亂、除瀉痢、殺害蟲,其根也作藥用。現代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吳茱萸驅蛔蟲,其根也作藥用。現代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吳茱萸驅蛔蟲、抗細菌和興奮神經中樞的作用都很強,人們用它製成各種製劑以治療相關疾病。山茱萸、吳茱萸同為茱萸,重陽節採茱萸正合時令。同時由於「九」「久」同音,在中國話中有長久長壽之意,故重陽節亦為「老人節」,重陽節開始之後的一週為「敬老週」。有愛好登高且有條件採茱萸的人,不妨陪家裡的老人去山上走一走,不僅採來茱萸能消災滅病,堅持登高也對強身健體大有好處。@*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秋節的月亮圓滿,象徵著人團圓,因此又稱為「團圓節」。中秋節前兩天叫做「迎節」,俗稱「迎月」;節後兩天叫做「餘節」,俗稱「追月」;中間十五才叫「正節」,就是俗稱的「賞月」。
  • 東漢年間,費長房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清明上河圖 中國畫
    天清地明的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一年中寶貴的好時節。現代人一想到清明可能就聯想到掃墓的民俗,其實,從古到近代,清明節聯繫著寒食節和上巳,民俗活動多彩多姿,五花八門。可知道歷代的人們在清明時節從事哪些有趣又有益的活動嗎?一起來探一探清明豐富的內涵吧!
  •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處在春分之後,此時節萬物清潔明淨,所以得「清明」之名也。戰國時代屈原《楚辭》說:「陽氣發兮清明」。公元前的京房《京氏易傳》云:「三月清明節在戌」。由此可見中國古人早在二千年以前對「清明」這個節氣就有了深入的認識。那麼清明節什麼時候變成掃墓節呢?
  • 踢毽子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運動,是古代「博戲」的一種。中國人踢毽子的歷史很長,在漢代的畫像磚上已有踢毽者的形象了。古人認為踢毽子最初來源於蹴鞠,而蹴鞠相傳為黃帝所作。這麼看來,這小小的毽子,其來歷也非同尋常。
  •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循環週期的起點。春寒料峭到春分已轉變為春暖花開,一片五彩繽紛的盛景,迎來一年中難得好時節--春分,也迎來養生、開運的契機。本文要與你分享:「春分」的要義是什麼?在春分如何養生,如何開運?做法上有哪些宜忌呢?
  • 每年的3月17日,紐約市都會在第五大道舉辦盛大的聖派翠克節遊行,這是全球最著名的聖派翠克節慶祝活動之一。聖派翠克節(St. Patrick's Day)的習俗包括穿戴綠色服飾、飲用綠色啤酒或蘇打水、裝飾三葉酢漿草,愛爾蘭矮精靈是常常出現的角色。而在中國,雖然沒有專屬於綠色的節日,但許多飲食文化、民間習俗與傳說,也蘊含著與聖派翠克節相呼應的元素,聯想起來還別有一番風味。
  •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昆蟲,草木也競相舒展。今年的驚蟄是3月5日23:28。
  • 「句芒一夜長精神,臘後風頭已見春」(韓偓《早起探春》)句芒神即春神,在一夜間讓人間長了精神,讓風兒捎來春氣。2025年2月3日冬去春立時間在22點10分。不管好年、歹年,立春這一節氣到來,都是令人心身振奮歡暢的一刻。一年之計在於春!怎樣利用立春陽氣生發的時機,為自己打造一年的好彩頭呢?從代代相傳的智慧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 過年在中國各地有著豐富多彩的習俗和傳統,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慶祝方式。但團聚、祭祖、祈福和歡慶的主題在全國範圍內都是共通的。在中國的古代,人們又是怎樣過年的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