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在线- 线上博彩全攻略

文房四寶:神來之「筆」(四)

玉觀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兩大製筆中心

自古以來,中國最有名的兩大毛筆製筆中心為安徽的宣筆、浙江的湖筆。當然,其它各省亦有製筆,但名氣不如二者。

⊙宣筆︰

因產自安徽省宣城縣而得名。自唐到元,宣州是全國製筆中心。宣筆是以兔毫為原料,製作精良的紫毫筆。這種筆選料考究,製作技巧細膩,筆桿雕鏤亦精緻絕倫。書寫時運筆順暢,頗能適應不同風格書法的要求,故深受文人名士所推崇,並且是年年向朝廷進獻的貢品。

當時許多詩人都曾賦詩稱頌,如唐薛濤《筆離手》︰「越管宣筆始稱情,紅箋紙上撤花瓊。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裡擎。」及白居易《紫毫筆》︰「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飲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為筆,千萬毛中選一毫。」另宋朝歐陽修《試筆.宣筆》曰:「宣筆初不可用,往時聖俞屢以為惠,尋復為人乞去。今得此甚可用,遂深藏之。」都可見其對宣筆鐘情之深。

宣州當時最有名的筆工有黃暉、宣州陳氏、諸葛氏。黃暉,據傳他得到蒙恬製筆方法,所製之筆稱為「雞距筆」。雞距是指雄雞蹠後突起似腳趾,因筆鋒短而犀利,故名。白居易曾作《雞距筆賦》︰「不象雞之羽者,鄙其輕薄。不取雞之冠者,惡其柔弱。斯距也,如劍如戟,可擊可搏。將為我之毫芒,必假爾之鋒鍔。」讚揚此筆勁健的特色。

宣州陳氏,為唐朝製筆世家。陳氏製筆在晉朝即享有盛名,所製之筆特別為當時書法名家所喜愛。據宋朝邵博《聞見後錄》上載︰「宣州陳氏家傳右軍《求筆貼》,後世益以作筆名家。柳公權求筆,但遺以二支,曰公權能書當繼來索,不必卻之。果卻之,遂多易常筆。曰前者右軍筆,公權固不能用也。」

這段記載大意是說,唐朝時宣州陳氏家尚藏有王羲之《求筆帖》,可見陳氏筆深受王羲之喜愛。唐朝名書法家柳公權亦曾向陳氏求筆,但卻不合用,此筆並不適合柳體剛硬勁健的筆法。

諸葛氏是宋朝宣州製筆世家,與宣州陳氏齊名。宋朝鄭文寶《江表志》上載:「宜春王從謙喜書禮,學二王楷法,用宣城諸葛筆,一枝酬十金,勁妙甲於當時,從謙號為『翹軒寶帚』。」大意是說,唐朝時諸葛氏筆倍受詩人書家所推崇,當時有人為求得一枝諸葛筆,願酬以十金,並號為「翹軒寶帚」。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曾寫《書杜君懿藏諸葛筆》讚揚此筆。

直到宋朝諸葛筆仍甲於天下,諸葛氏還創製了「無心散卓筆」,此筆毫長約寸半,藏一寸於管中,一枝可抵他筆數枝,經久耐用,深受蘇東坡所鐘愛,故有《東坡題跋.書諸葛散卓筆》:「散卓筆惟諸葛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

另據宋朝葉夢得撰《避暑錄話》上載︰「自唐惟諸葛一姓世傳其業,治平、嘉祐前有得諸葛筆者,率以為珍玩,云『一枝可敵他筆數枝』。」所以,諸葛氏筆尖勁神妙,擁有此筆的人,都視為古玩珍品。

⊙湖筆︰

到了元朝,製筆工藝更為精湛,產地遍及江南一帶,尤以浙江省湖州(舊稱吳興)所產之「湖筆」最有名,並逐漸取代宣筆,成為製筆中心。當時先後出現一批製筆名家,他們技藝精深,承攬包辦所有的「御用筆」,使湖筆聲譽日隆。如《清一統志.浙江.湖州府二》中載︰「舊志︰『元時馮應科、陸文寶善製筆,其鄉習而精之,故湖筆名於世。』」

湖州一帶擁有優越的自然條件,氣候溫和,所產山羊羊毛質地佳,是製筆最好的鋒穎首選,也是取代宣筆的主要原因。湖筆以羊毫筆最著名,選料以上等羊毫為主,配以少量兔、黃鼠狼毫毛,鋒嫩質淨,柔軟而彈性適中,經百道工序精心製作而成,被譽為毛筆之冠。湖筆書寫起來揮灑自如,得心應手。

湖筆筆桿的製作,是選用當地優質竹子為原料,除棕竹、斑竹、湘妃竹管,有的以玉管、象牙、瓷管、琺瑯、黑彩描金、填漆及檀香、櫸木、烏木管等,再刻以雲龍、八仙、山水等圖紋,雕鏤細緻,色彩豔麗,兼具實用與觀賞價值。

湖筆是毛筆中珍品,製筆名師輩出,元時出現馮應刻、張進中、沈日新等製筆名家,鄉人受其直接或間接指導切磋,技藝相承,所以製筆技術提升,製作更精巧,也因此湖州出現了「吳興三絕」之稱。明清時先後又有陸文寶、陸繼翁、施文用等製筆名匠出現。

據唐朝書法名家張懷瓘《書斷.僧智永》︰「(智永)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書,後有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石……後取筆頭瘞之,號為『退筆塚』。」是說王羲之七世孫釋智永世居湖州之永欣寺,他勤練書法,並將寫禿的筆頭放入甕中,前後三十多年,日積月累,居然裝了十甕禿筆,後來他把筆頭掩埋起來,取名為「退筆塚」。而他學習書法的決心毅力,必定也起了帶動湖州製筆的興起。@*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筆、墨、紙、硯,是書房中常備的四種書寫與繪畫的工具,所以合稱為「文房四寶」,又稱為「筆墨紙硯」、「文房四士」、「文房四物」。文房四寶,古代文人書房必備的四種書畫文具,是中國獨具傳統特色的文書用具。
  • 各朝代的歷史演變因為有筆的書記,我們才得以進入文字世界,方能窺得唐太宗以仁德佈於天下,讓人能深刻理解甚麼是「仁」.........
  • 唐朝是中國書法藝術的鼎盛時期,繪畫藝術也呈現多樣化發展,書畫名家輩出。當時的製筆技術已能因應各種不同書體、畫風的要求。
  • 幽默風趣今人愛,古人也愛。以下是近兩千年前的笑話,出於邯鄲淳(約132—221,東漢末到三國時代)編輯的《笑林》。古人的笑談說了些什麼?晶瑩閃亮的光彩是什麼呢?
  • 這是儒家心性修煉之關鍵處。某種角度講,這也是孔門教人勇敢的地方——直面人生。不管人生道路是通途還是布滿荊棘,都在其中成就自己。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特展,展期至至6月8日。
  • 一個「志於仁」的人,不可能有意去做壞事。當然,他在修養仁德的過程中,也可能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犯過錯誤,做過錯事,但他心裡是明白的,是願意改正的,最終會做一個好人的。宋儒說,「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
  • 蘇東坡(清玉 繪圖/大紀元)
    從宋朝到明清,清明和寒食常常合為一談,代代歡歌與悲語的記憶在此時空延展,生死交織的特殊時空在此時交敘。蘇東坡(蘇軾)有言:「人生唯寒食、重九,慎不可虛擲,四時之變,無如此節者」。東坡的跌宕人生烙在寒食、清明節中的有哪些令他難忘的生命腳印呢?讓我們從他的詩集中尋去。
  • 清明節和寒食節這兩個節日在古代經常被放在一起討論,也一起過,那它們的共通點和區別都有哪些呢?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兩個節日的起源是什麼,除了掃墓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習俗,那今天咱們就把這些問題一次都弄明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