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官网官网-开云体育官网开户-开云体育官网注册

參差仙竹天樂飄-排簫

古音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4日訊】排簫是一種把長短不等的竹管排成一列,再用繩子、竹蓖片編起來或用木框鑲起來,以吹奏方式得到樂音的一種編管樂器,所以在古代「八音」的樂器分類中,排簫被列為竹類樂器。由於被編列的竹管長短不一,因此可以得到高低不同的樂音。

傳說竹子原來只生長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園裡,護竹仙子因為憐惜人類,一日,她趁王母娘娘多飲百花露沉醉期間,將竹種傳於人間。於是,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從崑崙山到喜馬拉雅山遍生翠竹:江浙紫竹、安徽白竹、貴州玉屏竹、雲南鳳尾竹、湖南湘妃竹……為製作排簫,同時也為製作笛、簫等竹類樂器提供了最佳的竹材。

早在遠古,已有用蘆葦編製的葦龠。相傳虞舜時期有「箾韶」樂舞,箾即原始排簫。《尚書˙益稷》中記載:「簫韶九成,鳳凰來儀。」以排簫演奏的遠古樂舞「簫韶」,不僅招來神鳥鳳凰;並使得至聖先師孔子在聽聞後,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歎為盡善盡美。夏商時期有編管的龠,甲骨文中的龠字,就像編管樂器的形狀,也就是後來排簫的前身。到了周代,簫和籥同被詩人們提及,被載入《詩經》。《詩經˙周頌˙目瞽》中提到了:「簫管備畢,喤喤厥聲。」《爾雅˙釋樂》中敘述:「大簫謂之言,小簫謂之筊。」晉朝的郭璞為排簫作了註解:「簫大者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小者十六管,長尺二寸。」

1978年,考古學家在河南省淅川縣下寺一號楚墓發現一支春秋中晚期的石排簫,白色,近似漢白玉,以石料製成十三個管身長短不等的編管,並依次遞減,是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排簫實物。1978年,在湖北省隋縣曾侯乙墓出土兩支戰國初期的竹製排簫,也是由十三根長短不等的細竹管依次排列,用三個竹夾纏縛而成;形制與河南淅川縣下寺一號楚墓出土的石排簫相似,但相應的管長有別。上述兩種實物都是屬於單翼形的早期排簫。

排簫在南北朝、隋、唐各代的宮廷雅樂中,都佔有重要位置。特別是在隋唐的九、十部樂中,清樂、西涼、高麗、龜茲、疏勒和安國等諸樂部即已使用之。

唐代以前,排簫通稱為簫。唐宋以來,由於單管豎吹的簫日漸流行,為了與之區別,便將編管簫稱為排簫。唐趙璘《因話錄》中記載:「古簫,都下所謂排簫是也,今簫管乃古之笛,雲簫方是古之簫,雲簫者,排簫也。」唐杜佑《通典》所載:「簫,編竹有底,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長則濁,短則清,以蜜蠟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這是一種等管形制的排簫,各管長度相同或稍異,但在管內以蠟封底,蠟底的高低形成上端管身的長短,因而可以吹出不同的音高。

元明兩代,排簫演變為精緻的櫝簫。大多為十六管,簫管外有木架外殼,上漆,描繪金鳳。明朱載堉在《律呂精義》中記述:「元史樂志排簫有櫝,每架黑漆搶金鸞鳳,今之排簫亦然,惟飾以朱漆耳。」

到了清代,排簫才由依次漸短的單鳳翼,改為對稱的雙鳳翼形制,並且按律進行編管,簫管外沿用元明時期的木製套架,木架外殼上朱漆,描繪金龍。

排簫的管數與長度經過歷代的流傳發展,其形制、大小有別,名字更富有特色,如:「底簫」、「雅簫」、「頌簫」、「舜簫」、「籥」、「籟」和「比竹」等;東漢應劭《風俗通義》對排簫有這樣的描述:「其形參差,像鳳之翼。」;陶注云:「其形象風之翼,十管長二尺」。所以,排簫還有「參差」、「風簫」、「鳳翼」、「短簫」、「雲簫」和「秦簫」等稱謂。
──轉自《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8年全球華人新年晚會,在加拿首都渥太華的2場首演於1月14號落下帷幕。
    有兩位音樂家在演出結束後表示,被二胡演奏家戚曉春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從而要去買二胡,學習這種被譽為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小提琴」。
  • 左手按弦的方式主要有輕巧快速的按動琴弦、慢速的按,以及上下按放數次或一次等,它們形成了箏曲「以韻補聲」的旋律特點。
  • 幹了一輩子音樂這一行,把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方樂器結合的樂團我沒有見過,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 從自然界到文化領域,我們的世界是如此包羅萬象;然而,有些共同的元素在其中穿針引線,其中之一就是弦樂器,它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文化中。有些弦樂器聽起來相當古雅,有些則令人心神嚮往,而有些則似乎能傳達所有的情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