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推荐 - 体育

彰化王功漁港

楊安生 撰文、攝影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好友BMW528家住鹿港近郊,也因對於攝影興趣相投,藉著網路影像的傳播,結交許多知心的好友,筆者此行鹿港老街巡禮、夕映王功,此行夜宿B兄五彩繽紛的家園,庭園造景旁的生態荷花池還可划小舟兼攝影,宛如漫步在繁花似錦的禦花園內。

夫婦熱情款代,豐富的人情味,讓哥們深切感受到甜蜜溫馨的氣氛。也因大夥好友相見歡圍桌夜話更是天南地北的聊到深更半夜而欲罷不能,當睡到自然醒已是近10點,哥們已在荷池中的涼庭用畢早餐,沏壺熱茶討論今天拍攝行程,大夥備好機司上車準備出發了!

走進鹿港老街,先民遺風最多的老鎮,舉目所見都是先民遺物,曲折的狹巷,BMW兄引導細心解說老街的一磚一瓦,過往的風采人文讓人緬懷不已。在這裡我們穿梭蜿蜒狹窄百年老街,彷彿可以鑽入古早的迴廊。環保代步車雲集迎接客,早期被淘汰的人力三輪車,車伕戴著斗笠、披著肩巾,隨著踩踏的節奏緩緩前進也是鹿港老街觀光特色,鹿港風味小吃、香火鼎盛的鹿港天后宮,一級古蹟的龍山寺、古鹿港文化搖籃的文開書院、等等…..讓人深刻感受到這個鹿港老街多面向的文化古蹟之美!


鹿港傳統手工麵線

王功漁港兩道高聳的圓弧夾著的跨港大橋及遠遠就可以看到燈塔聳立,王功觀光漁港的兩大地標,來到漁港區離夕陽西下還二個時辰,哥們觀看天象雲興霞蔚感覺,先行拍攝王功燈塔高三十七點四公尺,八角形黑白直條紋相間造型,真的非常顯眼醒目。

王功燈塔後方堤岸道路往新寶村方向走,有一大片紅樹林,這是縣府農業局辛苦多年才復育成功,一公尺高的紅樹林裡有白鷺鷥等水鳥棲息,保持最原始生態。
走走拍拍!夕色王功漁港時分囉!每人心中雀躍不已,每人尋找最好的角度,架上角架,備好黑卡,開始準備夕映王功大景,鏡頭加上減光濾鏡對著紅色大太陽按下快門猛抽黑卡。

王功蚵全國聞名,王功漁港最為知名海鮮美食街,吸引不少老饕前來大快朵頤,商街上的芳漢路一字排開每家幾乎賣的都是各式的蚵炸食品與海鮮,此行由BMW兄介紹口味最正點蚵仔嗲,位於芳漢路中有家寺廟牌樓旁的海鮮店,店名忘了叫什麼來著,俗稱蚵仔嗲外皮香脆入口即化,可依喜好選擇內包韭菜、蚵仔、豬內或花枝,再搭配炒蘆筍、蚵仔湯,尤其假日用餐時間,也因為好吃所以排隊的人滿多,請大家要有耐心等候,才能享受美味,等待是值得的。最後感謝BMW兄及夫人如此熱情對待哥兒們,除了感動,還有更多的感謝!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轉載http://www.pse100i.idv.tw(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7月3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哲豪彰化縣三十日電)韓國草根大使一行人今天拜會鹿港鎮長王惠美。草根大使會長崔成吉贈送人蔘茶等禮物給王惠美,王惠美也回贈鹿港八景福袋。王惠美說,鹿港有豐富的人文資產以及美麗的寺廟和古蹟,希望成員們利用機會將台灣優秀的農業技術帶回韓國。
  • 以漫步、遊逛菁寮老街為主題的「菁寮.散步市集」活動,3日在台南縣後壁菁寮地區走訪體會農村老街的人文風貌。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韓德爾創作了許多著名的歌劇,而《阿里歐唐德》(Ariodante)或許是他最歷久不衰的傑作,展現他豐富的音樂表達結合戲劇性敘事的能力。
  • 美國在製作絎縫被(quilt)方面有悠久傳統,但絎縫藝術可以追溯到歐洲和亞洲的中世紀。英文「quilt」一詞最早出現於13世紀,與拉丁文「culcita」(意為「墊子」)有關;當時製作絎縫被是為了基本生活所需、慶祝特定人生大事、彰顯針線技藝,以及作為政治宣傳。
  • 洗手壺(aquamanile)是中世紀歐洲社會的常備用品。aquamanile源自拉丁語aqua和manus,分別為「水」與「手」之意。洗手壺在宗教和世俗場合都會用到,神父在做禮拜時會用它倒水洗手;貴族和富商在宴會上也會擺放華麗的洗手壺給客人洗手。
  • 欣賞漢普頓宮廷仕女八幅肖像系列(Hampton Court Beauties),震撼於那融合美麗、端莊、高貴、內斂與莊重的畫作之餘,可能會以為這些畫作來自一位18世紀中後期的藝術家。然而,這些肖像畫卻是在更早一個世紀之前由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1723年)創作的。他是一位德裔英國畫家,公認是英國最傑出的巴洛克肖像畫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