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琴音樂節幽默逗趣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黎新紐約報導)7月5日在紐約皇后區Astoria舉辦的第六屆鋸琴音樂節上,來自德國波鴻交響樂隊 (Bochum Symphony Orchestra)的打擊樂手尼古拉斯(NICHOLAS BARDACH)呈現了幽默逗趣的演出。鋸子也能演奏出悅耳的音樂,真是令人嘆為觀止﹗該音樂節彙集了紐約和世界各地,包括德國,中國,日本,印度等國的鋸琴演奏家。

尼古拉斯幽默風趣的古典交響樂曲演奏惹得觀眾哄堂大笑。古典樂至自創樂曲,在尼古拉斯的手上都能演奏得活靈活現。他演出後,觀眾都起立鼓掌。他透露20年前就開始自學演奏鋸琴,並愛上了此樂器,因為鋸琴讓他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他曾在多倫多,布魯塞爾和科隆深造。自1978年,他就加入波鴻交響樂團為打擊樂手,並於1998年被委任為亞琛(Aachen)音樂學院 (musikhochschule)打擊樂教師。擁有豐富演出經驗的他是各交響樂團搶手的人才。

也是鋸琴演奏家的主辦者NATALIA ‘SAW LADY’ PARUZ聯同鋼琴家,合唱團和手鈴樂隊同臺演奏。(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被稱為「影子女士」(Shadow Woman)的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美國皮影戲的表演者之一,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將中國瀕臨式微的傳統皮影戲在美國發揚光大,甚至受邀赴白宮演出。然而在她彌留之際,紅門劇社的風光已不如從前,她沒有後代,她留下大量的皮影戲遺產何去何從?
  • 1923年,寶琳‧本頓(Pauline Benton)到北京探望在燕京大學任教的姨媽時,被中國古老藝術——皮影戲深深吸引。這位美國女孩終身未嫁,用盡一生的心血投入到皮影戲的創作、演出中,她在紐約創辦了紅門劇社(Red Gate Shadow Players),甚至在羅斯福總統執政時期受邀赴白宮演出。
  • 1966年,一群「破四舊」的紅衛兵來到法門寺,先是搗毀了佛殿內的銅像,又試圖挖開真身寶塔。住持良卿法師上前喝阻,被打得頭破血流。法師隨後披全身澆滿煤油,在寶塔前自焚。
  • 《可愛的牧羊女》展現了莫扎特在音樂創作各方面嶄露頭角的才華。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的歌劇樣式,加入通俗的曲調,同時表現出對音樂風格及其語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風格和古典風格的交匯點上譜寫了一部作品,開創了一種新類型歌劇──後來成為18世紀古典主義風格,為他後來的音樂創作奠定了基礎。
  • 就像學習西方經典一樣,東方的傳統戲曲也值得我們認識。「你會唱一段崑曲,你就懂得欣賞《游園驚夢》,你會唱一段《蘇三起解》你就會愛上《四郎探母》。」陳金次說:「我們從小不讓小朋友喝茶,他長大後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傳統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學法國的簡秀珍體悟到,法國的藝術當然很棒,大家隨口就可以說出莫內、梵谷……這些藝術大師,然而,這些所謂的「大師」能夠廣為人知,是因為有非常多人在幫他們寫詮釋、寫介紹,人們才知道怎麼去欣賞,知道他們好在哪裡。
  • 陳冠霖給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把李天祿演過的戲演過一遍」。這個目標並不意味著把前輩演師留下的劇本原封不動的重現。「基本上要抓住觀眾,劇情、音樂、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應該就是要讓觀眾看得懂,覺得音樂好聽,劇情合理精彩。」陳冠霖說。
  • 加官進祿、長命百歲、金榜題名、家庭團圓,都是人們對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戲就能得到嗎?非也。天官出場時的定場詩講得清楚:「瑞靄祥光紫霧騰,人間福主慶長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