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

講求技巧 更重內涵
辛菲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2日訊】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不僅注重演奏者的基本功、音色及技巧等對樂曲精髓的表現力,也看重演奏家的內在修為。

自今年七月起,新唐人電視台將隆重推出二零零八年全球華人的舞蹈、聲樂、鋼琴、小提琴、漢服、攝影、廚藝、武術、油畫九個系列大賽,使散居世界各地、有各種特長且有志於弘揚純真、純善、純美的正統文化的華裔藝術家們,能藉此良機切磋技藝,共襄盛舉。首先登場的是七月二十五至二十七日在紐約舉行的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

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評委會主席林家綺表示,此次大賽是復興和推廣人類東西方正統文化藝術的又一次善舉。對於評分標準,她表示,不僅注重演奏者的基本功、音色及技巧,對樂曲精髓的表現力,也看重演奏家的內在修為,心境、人品、內涵、文化修養等。

林家綺現為神韻藝術團樂隊小提琴首席演奏家。她出生於台灣的一個音樂世家,三歲半開始學習小提琴,並在多次比賽中獲獎。高中畢業後赴美深造,以全額獎學金先後在萊斯大學音樂學院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皮博迪學院等著名大學專修小提琴演奏。畢業後,移居夏威夷,擔任檀香山交響樂團首席第二小提琴手。一九九二年加盟賓州著名的匹茲堡交響樂團,擔任第一小提琴手。

世界華裔藝術家切磋才藝

林家綺表示,「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是由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國際音樂比賽系列項目之一。比賽宗旨是為了給全球華人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提供一個平臺,也給散居世界各地的華人藝術家提供一展小提琴才華的機會。

她說,音樂是一種語言,沒有國界。正統文化所承載的信仰道德內涵及普世價值,應該是全球各族各界共用的寶貴資源。林家綺表示,小提琴是西方最傳統的樂器之一,音高、音色優美而易表現,在器樂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作曲家們經常用以引發作品的基調。

作為現代絃樂器中最具份量的樂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於豐滿、動聽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以及豐富、廣泛的表現力。小提琴的音色具有人聲的特點,音色悅耳,委婉如歌,既能演奏抒情的旋律,也能演奏充滿技巧性的華彩樂段,也可以作為節奏樂器來使用,其高音域特徵使他演奏出的旋律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被譽為「樂器之后」。

既注重技藝也看重人品內涵

對於大賽的評分標準,林家綺表示,我們會整體衡量,不僅注重演奏者的基本功、音色及技巧,對樂曲精髓的表現力,也看重演奏家的內在修為,心境、人品、內涵、文化修養等。她表示,「藝術是追求完美的,所以每個細節都很重要。」

林家綺表示,一名演奏家不僅要有高超而純熟的演奏技巧,還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文化內涵。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境界,演奏者通過樂器能夠表達內在涵養、心境及閱歷。同樣一首曲子,每個人演奏出的效果都不同。如果心是善的,思想是純的,表現出來的音樂就是美和純的,對聽音樂的人也有益處,能夠使人心靈昇華。


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評委會主席林家綺。

她舉例說,莫札特的音樂很純真,一聽就覺得很輕快,很有天性,好像神來之筆,同時由於他注入了對整個人生的深刻感受,表現了他對美好、光明、正義和尊嚴始終不渝的追求與嚮往。儘管一生坎坷,但他的音樂風格具有誠摯、細膩、優雅、輕靈的特點,大都反映了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因此對人的心靈具有強烈的震撼力量。

比賽曲目是西方經典名曲

對於比賽曲目,林家綺表示,所挑選的曲目,主要是莫札特的協奏曲、貝多芬的協奏曲、巴哈的奏鳴曲、帕格尼尼的隨想曲,以及維尼爾夫斯基的作品。

她說,小提琴曲目是所有絃樂器中最多的,世界各國的著名作曲家寫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經典作品。大賽規定的這些曲目都是很傳統、經典的音樂。西方的經典傳世作品大多是為宗教頌神而創作,表達對神的歌頌和敬仰以及對生命的探索,使人有超凡入聖、淨化人心之感。

「規定這些曲目,也體現大賽弘揚正統藝術的宗旨。」她一語道出大賽的精神所在。

林家綺表示,這幾位頂級藝術家是西方古典音樂藝術家中的代表人物,既是傑出的作曲家,也是出色的演奏家,他們的經典曲目經久不衰。他們不僅技巧高超、才氣橫溢,而且匠心獨具、純真質樸,他們的音樂韻味深長,給人以崇高、深邃、美好的意境,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她說:「聽他們的音樂,不僅能感受到藝術家們的思想境界,而且還可以感受到那時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狀態。」

西方經典 藝術家的代表人物

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八歲便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寫出了大量的音樂作品,體裁形式涉及各個領域,他的音樂作品成為世界音樂寶庫的珍貴遺產。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大量創作了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被尊稱為「樂聖」。

德國作曲家巴哈,不僅是巴洛克時期歐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同時也是西洋音樂的開山鼻祖,被尊稱為「音樂之父」。他為小提琴創作的六首無伴奏作品:三首奏鳴曲,三首古組曲,是小提琴獨奏曲的精華。

義大利小提琴大師、作曲家帕格尼尼,被譽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一直是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範本。他的技巧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

波蘭小提琴家、作曲家維尼爾夫斯基,是在帕格尼尼之後的眾多小提琴家中最頂尖的一位。他不僅能輕鬆地炫耀過人的技巧,更能另聽眾感動地落淚。他以強烈的抖音襯托他優美動人且富有情感的音質。

大賽詳情 請上網查詢

據悉,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分為初賽、複賽、決賽三輪。三月十五日開始報名。凡年滿十六歲,所有專業藝術院校學生及教師,以及具有專業水準小提琴愛好者均可報名參加。

詳情請見:http://violin.ntdtv.com/

──轉自第72期《新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6歲的寧峰和23歲的陳曦是世界級的中國80後天才小提琴家,活躍在國際古典音樂舞台上。寧峰於2006年奪得世界享有盛譽的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第一名及兩個特別獎項。而陳曦曾獲得被稱為音樂界奧林匹克大賽的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大賽小提琴第二名(第一名空缺)。他們倆贏得的世界頂尖國際小提琴大賽的頭獎及他們具有的出類拔萃的演奏實力和音樂才華,使他們成為當今國際古典樂壇引人矚目的璀璨新星。
  •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主辦的「第三屆音樂人才庫培訓計畫」展現優越成績!參與計畫的小提琴組中年紀最小、現就讀於台北縣明志國中一年級的曾宇謙,今年三月通過國際知名的「寇帝斯音樂院」 (The 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入學考,即將於八月前往美國費城深造。
  • 【大紀元5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辛菲採訪報導)新唐人電視台今年將陸續推出藝術、音樂、武術、廚藝系列的九項世界級華人賽事。首場比賽為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將於7月25~27日在美國紐約舉行。
  • 被視為古典音樂明星製造機的法國「隆‧提博(Long-Thibaud)大賽」,首獎得主系列音樂會將自五月十八日展開。首先登場的是2005年小提琴大賽首獎得主─荷蘭籍芙若德瑞克‧薩吉絲 (Frederieke Saeijs),接下來是去年剛獲得鋼琴大賽首獎的日本演奏家田村響 (Hibiki Tamura)的演出。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 威爾第(Verdi)的歌劇作品《馬克白》(Macbeth),於2007年薩翁林納歌劇節(the Savonlinna Opera Festival)演出。(公有領域)
    隨著美國革命的消息傳遍歐洲各地,訴求個人自由或民族主義的思潮,衝擊著社會各個領域,連藝術界也不例外。古典音樂從上一個時代的形式規範過渡到充滿無限可能的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年)。歌劇,尤其體現當代潮流。
  • 清音若蓮——淨泉音樂原創
  • 夜曲Nocturne這個名詞來源於拉丁文,有「夜神」的意思。夜曲最早出現於十八世紀的意大利,是主要供鋼琴演奏的一種浪漫情懷的的特性小品。它和小夜曲(sérénade,傍晚演奏的聲樂曲或是器樂曲),以及多樂章組曲的「嬉遊曲」(divertimento,器樂曲)是相同的風格,都是適合夜晚以及戶外演奏的曲風。
  • 【音樂】春王正月——淨泉音樂原創
評論